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愛屋吉屋"飛單"事件發酵 "被坑"客戶失去信任

  • 發佈時間:2015-08-08 10:34:06  來源:長城線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記者從愛屋吉屋以及“被坑”客戶趙先生處獲悉,備受關注的愛屋吉屋前經紀人“飛單”事件的涉事方愛屋吉屋和受損客戶正在起訴對雙方都造成損失的第三方公司,目前已經正式立案。據趙先生稱,第三方公司是指京陽偉業仲介公司,目前已改名為順豐置地。

  6月中旬,愛屋吉屋因前經紀人私自接單進行交易造成的“飛單”事件而成了“唐僧肉”,被各路人馬窮追猛挖,直至問題升級:“網際網路仲介陷信任危機”“專家稱不看好網際網路仲介”“真房源承諾遭疑……”

  在此事件似乎要風平浪靜淡出人們視線的時候,8月5日,一篇《愛屋吉屋經紀人私接單坑顧客 人員監管是最大問題》的報道再次將愛屋吉屋“飛單”舊事推到輿論風尖上。如標題所示,文章中羅列了各路媒體對愛屋吉屋“飛單”事件前因後果的報道,以及眾多網友和業內人士的置評,並指出仲介行業多年來一直存在“飛單”“殺客”情況的“最大問題是人員問題”。

  人員監管是最大問題

  人員監管是最大問題似乎點到了仲介行業多年“飛單”等情況頻出的痛點。上述報道稱有經紀行業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許多仲介公司都是通過低價、假房源吸引客戶,待吸引客戶過來後再進行“殺客”。並進一步指出,這個行業最大的問題還是人員問題。

  《新京報》也曾對發文稱,“愛屋吉屋發生經紀人私下交易令房客利益受損事件,折射出網際網路仲介過於依賴經紀人、監管不力等問題。”

  “我們的模式比較新,對經紀人的依賴性比較強。由於完全依靠經紀人帶客戶去看房,因此經紀人也可以利用我們品牌的力量吃裏爬外。”愛屋吉屋市場部副總裁張雋也坦言,由於網際網路仲介這一新興模式更加注重效率和流量,因此他們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門店這一環節。

  而業內人士認為,相對傳統仲介來講,由於省略了部分環節,這一新興模式無疑給了經紀人更多的權力。

  受訪人士表示,網際網路仲介的業務流程容易讓“多動”的經紀人鑽空子。

  “被坑”客戶趙先生稱,“從網上預約經紀人之後,線上下帶我去看房子,然後簽約,這樣的話法控力度比較小。”

  偉業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稱,從網站或者客戶端和其他途徑到店的房源是需要在一定時間錄入系統和跟蹤的,在這一過程中,傳統仲介由於門店的環境是比較公開的,受到店長、同事及客戶的多重監督,公司本身也會安排稽查和暗訪,所以經紀人不太有機會接私單。而新興的網際網路仲介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底商型的門店,因此對經紀人的實際監管要更加困難。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指出,此類“飛單”案例,根本原因是仲介人員缺乏職業道德,借愛屋吉屋的品牌價值來獲取客戶,最後又以房源不符合客戶要求為由,轉而推薦別的房源。“但其實也反映了目前網際網路仲介平臺的搭建是有很大的困難的。後續需要強化行業紀律,並且針對‘飛單’現象建立一個合理的獎懲機制。”

  “被坑”客戶已對愛屋吉屋失去信任

  對於合同,“被坑”客戶趙先生當時也提出了疑問,但涉事王姓經紀人稱有愛屋吉屋進行擔保,該房源沒有問題。

  趙先生稱,“經紀人是存在欺騙的嫌疑的,愛屋吉屋的合同是一式三份的,但從頭到尾都沒有人告訴我是一式三份,雖然合同內容裏面明確是一式三份,但在簽約現場沒有時間去詳細地閱讀合同,而且一式三份的字樣不是列印上去的,而是手寫的。

  愛屋吉屋創始人、CEO黎勇勁此前公開表示,愛屋吉屋是“全行業最嚴”的經紀人監管制度,但是隨著“飛單”事情被曝光、升溫,業內以及消費者開始質疑愛屋吉屋仲介人員的素質以及信用度。

  有媒體報道,有網友稱在愛屋吉屋1個點的服務費享受不到0.01的服務品質。甚至,有置評者將愛屋吉屋“飛單”事件當做整個仲介行業誠信經營、社會公信力的“反面”教材。

  8月7日,“被坑”客戶趙先生在記者致電時稱,“愛屋吉屋已幫我出錢找律師和黑仲介打官司,並已在這週一立了案,也對我進行了先行賠付。”同時表示,經歷此次“被坑”事件之後,“以後可能不會再找愛屋吉屋租房了,感覺服務上面確實有些差距。”

  業內人士表示,愛屋吉屋“飛單”事件只是解開了仲介行業中的一個公開的秘密而已。在近十幾年中,經紀人私下交易的“飛單”情況在整個仲介行業頻頻發生,但屢禁不止。

  “飛單”事件發生後, 李建成律師事務所張雪東律師公開指出,“消費者租房時,既然已跟第一家仲介簽署了合同,就應履行這份合同,而不應該再跟其他仲介簽約,如果第一份合同裏對此有約定,消費者的行為屬於違約。此外,愛屋吉屋經紀人的個人違規行為,會導致愛屋吉屋在此案例中存在過錯,需承擔一定責任,這也需要消費者對該經紀人的做法舉證。針對京陽偉業仲介公司承擔的相應責任,需按合同規定進行判定。”

  對人員監管等以上涉及的問題,記者第一時間致電愛屋吉屋相關工作人員劉隨進行核實表明採訪要求,劉隨表示,此前報道的“人員監管是最大問題”是毫無依據的偽命題。

  隨後愛屋吉屋在回復記者採訪函稱,“由於這件事情也對愛屋吉屋的品牌聲譽帶來了不良影響,並導致了部分媒體有失偏頗的報道,經和客戶協商,我們正在起訴對雙方都造成損失的第三方公司,目前已經正式立案。”

  事情進展本報將繼續跟蹤報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