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發電行業“轉型升級”面臨“舊疾新傷”

  • 發佈時間:2014-12-10 01:22:2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華電集團 陳宗法

  目前發電行業處於2002年電改以來形勢“最好時期”,連續三年盈利,發電企業綜合實力普遍增強。不過,站在一個全新的更高“歷史起點”,冷靜思考,理性分析,發電行業要實現新突破、新超越,打造“升級版”,仍然面臨一些“舊疾新傷”。

  一是用電需求快速回落,發電量競爭空前激烈,通過增發電量增收難度加大。由於經濟穩中趨緩、冶金等四大重點用電行業與東中部地區用電增速明顯回落,以及氣溫偏低、上年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今年實際用電增長將不到4%。據中電聯最新預測,今年全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將降至4300小時左右,其中火電4800小時左右,“跌破5000小時”只是時間問題。火電機組利用小時“跌破5000小時”,意味著電力産能過剩,發電量的減少和營業收入的下降,也意味著發電量市場競爭加劇,經營環境的嚴峻。這種現象很可能成為新常態。

  二是火電環保政策日趨嚴苛,環保改造投入大幅增加。國家對火電行業實行了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政策,將其納入重點控制産業,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火電企業負社會責任之重,不僅“對達不到節能減排標準的現役機組堅決實施升級改造”,而且自我加壓,“超低排放”改造之風正由浙江、廣東、江蘇、山東、河北等省份迅速向全國蔓延。目前火電利潤基本依賴低廉的煤價,而煤價隨著政府保護措施的加大,明後年“觸底反彈”也有一定的概率。今後,環保政策的嚴苛與環保電價的提高是否匹配,能否用市場的、經濟的辦法解決環保問題,提高火電企業環保改造的積極性,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三是非電産業盈虧分化,煤炭、煤化工、鋁業等板塊出現虧損。隨著煤炭産業“黃金十年”的終結,鋁業市場的急劇變化,再加進入煤炭、煤化工、鋁業、多晶硅等領域大多代價高,專業人才短缺,板塊協同難,近年來非電産業開始盈虧分化。今年各發電集團開始收縮發展戰線,加大處置不良資産力度。繼續“轉方式、調結構”,確定戰略新興産業,面臨很大挑戰。

  四是高企的負債率,鉅額的財務費用,嚴重制約融資能力和盈利水準。預計2014年五大電力集團資産負債率可下降到83%左右,財務費用近2000億元,相當於同期利潤總額的2倍。目前火電板塊仍有近30%的虧損面,一些老小火電企業還有歷史欠賬沒有消化完。財務過度“杠桿化”,盈利週期不長,客觀上制約了發電企業融資能力,影響轉型發展的資金供應。

  五是氣電前景不明,風電棄風限電,核電安全質疑,水電偏遠造價高,清潔能源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清潔能源(水電除外)電價普遍較高,隨機性、間歇性特徵明顯,電網配套接納積極性並不高。

  六是電力體制改革和市場化改革任重而道遠。電力行業除發電環節已基本進入市場競爭外,輸、配、售三個環節仍融合在一起,總體上市場化程度低,壟斷特徵明顯,價格體系不完善,非公經濟地位低,政府干預力度大。雖然隨著中央政府簡政放權力度加大以及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化,發電側政府定價、計劃電量、項目審批、直供電試點受阻將有望突破,但與建立“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將競爭性的發電、售電業務與自然壟斷的輸配電業務分離,建立“多買多賣”、公平競爭的批發和零售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面對上述“舊疾新傷”以及未來的新形勢、新挑戰,如何突破“天花板”,加快彌補“短板”,進一步打造以“潔凈高效,綠色低碳;價值提升,風險可控;市場化運作,資源配置優化;主營業務突出,産業鏈價值鏈完善;國際化經營水準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為特徵的發電行業“升級版”,成為全體電力人目前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