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銀行業轉型的幾點思考

  • 發佈時間:2014-08-07 08:59:2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銀行業轉型的核心目標是要再造發展模式和盈利模式,促進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多元化,同時轉型必須緊緊圍繞實體經濟這個服務對象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對於身處轉型大潮中的銀行業而言,現在是“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比如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金融脫媒的加速、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等等。

  銀行業應該如何調整盈利結構,探索全新業務模式?如何進行科技創新,提升客戶體驗?毋庸置疑,所有這些問題給銀行業帶來衝擊和挑戰的同時,也是其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單一的信貸業務已不能滿足客戶融資需求,直接金融將逐漸成為中國金融的重要力量

  為什麼要轉型

  近十年來,中國商業銀行在體制改革、穩健經營和審慎監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不容忽視的是,中國經濟正步入高速增長的“新常態”,隨著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制度改革不斷深入、金融脫媒不斷加劇以及網際網路金融不斷衝擊,主要依靠貸款拉動經營規模的盈利模式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這些變革將迫使商業銀行迅速轉型,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

  第一,利率市場化收窄高息差。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和市場競爭加劇,客戶的金融意識逐漸增強,銀行業凈息差有進一步收窄的壓力,依賴於存貸利差的傳統盈利模式將受到挑戰,以該模式為主的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將會持續減弱。

  第二,制度改革注入新活力。銀行業的制度改革如火如荼,存款保險制度、民營資本進入、銀行退出機制等加速推進,金融調控也從單一的行政手段直接控制向市場化運作機制調整,這些制度改革將銀行打造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的同時,加大了銀行業的競爭程度。

  第三,金融脫媒搶奪大客戶。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深化,金融脫媒現象逐漸增多,一些業績優良的大型集團公司對商業銀行貸款的依賴度逐漸降低,通過股票或債券市場直接融資的比例逐漸提高,使得銀行眾多優質客戶不斷流失。

  第四,網際網路金融衝擊舊模式。憑藉創新基因、資訊民主化和平臺優勢,網際網路企業創新業務模式,形成了新的金融市場生態環境。其中,大數據、移動化、社交網路等顛覆性創新技術都是新生態市場發展的關鍵能動因素。新的商業模式對傳統銀行業在支付渠道、資産構成、負債來源等方面産生劇烈衝擊。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目前商業銀行經營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所有這些變革都預示著傳統的業務模式難以為繼,商業銀行轉型迫在眉睫。隨著銀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銀行的高利潤將慢慢終結,逐漸步入薄利多銷的時代。

  隨著利率市場化、金融市場多元化、金融産品多樣化、客戶金融需求個性化程度的不斷深入,商業銀行資産負債結構、收入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積極主動實現資産負債多元化和盈利多元化是商業銀行的明智選擇

  轉型方向

  銀行業轉型的核心目標是要再造發展模式和盈利模式,促進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多元化。同時,轉型必須緊緊圍繞實體經濟這個服務對象,離開了實體經濟,銀行業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尤其在當前中國經濟進入“三期”疊加的複雜形勢下,迫切需要銀行業從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出發,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功能作用,努力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率,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共生共榮,有效助力實體經濟平穩發展。

  1.資産負債多元化。隨著利率市場化、金融市場多元化、金融産品多樣化、客戶金融需求個性化程度的不斷深入,商業銀行資産負債結構、收入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積極主動實現資産負債多元化和盈利多元化是商業銀行的明智選擇。

  一方面,堅持資産多元化目標。一是優選客戶、優化結構,做“精”信貸業務;二是在風險與收益並重的前提下,實現投資産品、投資渠道多元化,增加信託、券商資管、銀行理財、有價證券等投資規模,做“強”投資業務;三是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特點,結合自身業務發展目標,做“巧”資産證券化業務;四是適應客戶直接融資需求變化,為客戶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企業債券,為客戶提供並購融資所有方案,做“大”投資銀行業務;五是通過銀行業務與各類非銀行業務的跨界合作,利用資産業務租賃化、信託化等手段,做“活”各類資産業務。特別是在“大資管”時代背景下,實現商業銀行向廣義資産管理公司轉型。

  另一方面,堅持負債多元化目標,由被動負債為主向主動負債、被動負債合理配置轉變。一是通過豐富存款、理財、私人銀行産品線,為客戶提供資金管理、融資顧問、委放資金託管等綜合服務,拓展存款客戶資源;二是開展主動型資産負債配置,用好同業負債,發行同業存單;三是積極拓展主動負債業務,通過申請央行定向借款、直接發行債券等方式,提高負債的穩定性、流動性和增長性,在風險、回報平衡的前提下做好資産負債總量、期限匹配,促進銀行整體價值最大化。

  最終,通過資産負債多元化帶來盈利的多元化,進一步增強商業銀行抗風險能力,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2.零售業務網際網路化。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銀行家和監管者意識到網際網路將給傳統銀行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商業銀行業務,尤其是零售業務呈現逐漸網際網路化的趨勢,現在的銀行形態也將會逐漸“升級”到網路銀行形態,並提供更全面、更有效地金融服務。

  從發展趨勢看,網路銀行靈活強大的業務創新能力,不僅可延伸改造傳統業務,還將不斷設計業務新品種,創新業務方式,實現對客戶資金流、資訊流、物流的三流合一管理,並通過不斷升級換代,拓展技術創新空間和領域,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豐富、多元化服務,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從風險控制角度看,網路銀行通過大數據技術,集合海量非結構化數據,提供客戶全方位資訊,同時通過分析和挖掘客戶交易和消費資訊掌握客戶消費習慣,準確預測客戶行為,使銀行在行銷和風控方面更加有的放矢。

  從成本節約的角度看,網際網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替代銀行的物理網點,更能突破金融服務的時空局限,大幅降低業務成本,從而在創設費用、服務成本、維護成本、交易費用以及邊際交易費用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

  3.公司金融投行化。在中國,間接融資始終是銀行業的主導。但隨著金融格局的重塑以及金融脫媒不斷加劇,單一的信貸業務已不能滿足客戶融資需求,直接金融將逐漸成為中國金融的重要力量,發展投資銀行業務成為銀行業轉型的重要一環,也是滿足優質客戶金融服務需求的必然選擇。

  優質客戶需要銀行提供融資組合、資金管理、發債擔保、銀團貸款、兼併重組、利率匯率避險、財務顧問等綜合服務;需要通過債券、股權投資、短期融資券等成本更低的方式解決各類資金問題。因此,商業銀行必須為優質客戶提供“所有金融服務方案”,將傳統銀行和投資銀行功能合二為一。這一過程也有助於銀行通過投行業務與傳統業務的“協同效應”,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優化收入結構,減少對資本的依賴,同時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行為,有針對性地確定整體風險偏好和行業投資策略,有效控制各類風險。

  轉型保障

  銀行業轉型的關鍵,是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除了增強改革意識、創新體制機制、提升資訊化水準、加強人才儲備等之外,最為關鍵的,要完善金融功能。

  一方面,要不斷優化完善網上銀行、支付平臺、銀企直聯、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短信通知平臺以及自助銀行機具為支撐的電子銀行服務網路;另一方面,要不斷豐富金融服務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金融功能,提高與客戶的緊密度。要不斷推進綜合化經營,逐步取得資産託管、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商等各類跨業業務的資格和牌照,並積極與保險、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聯手,延伸服務觸角,更好的滿足社會投資多元化的需求。此外,在網際網路時代如何改造已有的物理網點,使其更適應客戶便捷性、高效性的金融需求,這也是值得思考的。

  作者為天津銀行董事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