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能源車推廣從“重補貼”轉向“重政策”
- 發佈時間:2015-12-10 07:30: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共推廣新能源汽車2.32萬輛,位居全國應用推廣城市前列。記者採訪調研時發現,北京市在傳統資金補貼邊際效應遞減的情況下,運用多種手段加速推廣,結合控車、路權、收費等各項交通、環保政策,力求形成新的長效推廣力量,同時加強新能源汽車軟環境建設,讓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接力棒”順利交接。
新能源汽車持續熱銷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牛近明近日表示,到今年9月份北京市在出租、環衛、公交、物流、駕校以及私人領域推廣新能源汽車總量2.32萬輛。
記者從北京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量最大的北汽新能源公司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銷售新能源汽車11247輛,較去年同期激增9倍。在今年10月最新一次新能源汽車指標配置當中,個人指標申請並最終獲得指標的數量達到17150個,創下去年以來的新高。
對此記者在新能源汽車銷售一線了解到,新能源汽車在北京銷售火爆,甚至出現部分品牌一車難求,有人用燃油車指標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現象。
與去年同期相比,目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實際支出有所增加,但是自發購買熱情不減。以一輛北汽新能源的E160EV為例,在政府、企業補貼下降不少的情況下,其目前到手價格已經較去年同期增加3-5萬元。
總體來看,對新能源汽車的資金補貼邊際效應,正在隨著補貼標準降低而下降。根據未來補貼降低的節奏,2017年比2016年降20%,2019年比2017年降40%。新能源汽車銷售機構“聯合電動”工作人員楊紅傑對記者説,以後每年消費者買電動汽車都要多花一兩萬元甚至更多,但是從目前北京市場的熱銷現狀看,自發購買熱情已經替代了原先補貼的刺激。
根據北京市2013年出臺的《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2014年-2017年新能源車指標按2萬、3萬、6萬、6萬的數量漸進式增加配置,這也意味著明年北京推廣數量可能再創新高。
從“重補貼”轉向“重政策”
在資金補貼邊際效應逐減的情況下,北京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方向正在從“重補貼”轉向“重政策”,即以控車、道路通行,以及未來可能實施的擁堵費、碳交易、搭配銷售等交通、環保政策,在補貼減少後形成新的推廣力量。
北京市科委新能源與新材料處處長許心超説,現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實際上仍處於摸索期,當下因為經濟下行壓力大,很多地方政府沒有財政支援。因此北京現今和未來都要通過“重政策,輕補貼”的方向加大推廣。
其一是結合北京的城市特點,以交通政策加大推廣力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認為,目前北京、上海國內一線城市對傳統燃油汽車限購、限行、限牌等行政政策,恰恰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他表示,未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大城市將面臨交通壓力,因此對傳統燃油汽車的限制,將在客觀上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便利條件。
今年,北京已經對新能源汽車採取不按牌號限行的政策。根據上述北京市控車政策,到2016年汽油車搖號指標將從今年的12萬個下降至9萬個,交通政策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作用還將加大。
其二是結合北京環保政策加大推廣力度。許心超表示,未來北京將對傳統燃油汽車徵收擁堵費、排污費,而新能源汽車將適當得到優惠政策,這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不可複製的內在動力。
其三,專家認為未來北京等大城市可能還會嘗試碳交易、搭配銷售等做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表示,我國已經制定計劃,到2020年實現平均單車耗油量5升的標準。在這種油耗管制下,要運用積分和交易等手段,對車企生産低油耗新能源汽車進行鼓勵。
此外,還有專家提出在北京等大城市實施汽車“搭配銷售”的模式,借鑒的是美國目前加州推行的模式,即企業生産傳統燃油車需搭配銷售一定數量的新能源汽車。
重視培育新能源汽車軟環境
與“重政策、輕補貼”並行的是,業內專家認為,未來還需要對推廣政策做出長期的、可操作的、邊際效應較強的安排,防止政策一股腦全部用完,達到內生的長期刺激推廣作用。與此同時,要利用政府的資源和推動力,加強對新能源汽車使用軟環境的培育。
許心超表示,北京出臺的政策不會“過度”,未來會注重出臺政策的邊際效應。“在北京,新能源車不限行、停車不收費、未來不收擁堵費等政策,將來會一年一年地出,一年都出了消費者就會覺得力度不夠了。”許心超説。
與此同時,北京正在從政府層面加強新能源汽車軟環境建設,提升推廣應用內生動力,對推廣進行全面加速。
從增加企業動力看,北京目前正在加強整體商業環境的建設。對此記者採訪時發現,除了交通、環保方面的政策,北京正在加強商業運營政策,培育新能源汽車軟環境。
許心超説:“現在需要建設新能源汽車的生態環境,如公共充電樁運營商現在充電賺不了錢,要讓他從其他地方賺回來,其中包括餐飲等服務業,還可以推動租車業。這樣才能優化消費者的體驗,增加這個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從協調政府與市場關係看,北京正在提高政府的服務屬性,加強企業和個人的對接。“我們政府部門要做的,是將新能源汽車的大數據提供給社會,比如説哪車用得多,哪有需求,電網就要去哪擴容建樁。”許心超説。
對此,記者在北京看到,為了加強對小區物業建設充電樁的支援,北京市加強企業和消費者的對接服務,建立了自用充電樁報裝平臺。北京居民的報裝,可以通過北京市住建委的平臺推送到物業公司,整個溝通過程將越來越透明。除此以外,北京還在推動移動充電車服務,這對老舊小區、車企、酒店等應用場景都是創新,也是梯次利用電池的表現。
從增加消費者動力看,也有專家對北京利用市場規律加大消費者積極性提出建議。
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林程認為,在一些軟環境培育上可以利用市場規律來提高私人購車的積極性。比如在充電上,目前在夜間電網消耗低谷時,如果採取夜間充電免費政策,可能既會讓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增加積極性,又把夜間相對過剩的電能使用了,這可能比純靠公共領域和公務領域設定目標強制推廣效果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