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個別有色金屬價格的回升,讓礦業和金屬並購活動復蘇。有數據顯示,自今年二季度以來,全球有色金屬並購交易的總價值已由今年第一季度的41億美元激增至二季度78億美元,而到三季度這一金額漲至79億美元,雖然,增長不如二季度迅猛,但也可以看出,並購正在逐漸恢復。
隨著礦業和金屬並購市場的復蘇,一些有色金屬公司開始重新思考未來並購方向和具體方式方法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盛達礦業就是其中一家。
專家建議先明確自身優勢
在12月8日舉辦的盛達礦業並購戰略研討會上,公司提出的問題包括,並購的方向是同類礦業資産還是産業鏈下游資産、並購境內還是境外資産、並購的規模以及支付工具和融資渠道等問題。
對於上述問題,與會的眾多專業人士認為,如果盛達礦業未來有新的並購戰略,應抓住礦業發展大週期,針對自身優勢,選擇上游資源,利用公司自身優勢進行同業並購,宜精不宜多,最多雙主業,相比新材料,礦山裝備製造業更具收購協同性。
其實,在經過近幾年的經營之後,盛達礦業業績有了領先於同行業水準的提升。據三季報顯示,公司的毛利率為77.74%,凈利率為50.85%,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的6.99%和1.33%;而公司的市盈率為55.15,遠低於行業平均的113.59,市值為138億左右,低於行業平均值144億。結合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公司總市值目前處於低位,未來提升空間較大。
針對未來並購的思路,資深投行專家表示,盛達礦業首先應明確自身優勢及融資能力,抓住礦業發展大週期,結合自身優勢,選擇與公司現有礦種相近的資源;其次,並購方向上,國內外資源各有利弊,境外並購需充分考慮如境外融資能力、海外管理團隊組建等一系列問題。
上述分析師認為,對資源類上市公司來説,沒有並購就沒有成長。現階段,受美國政黨更疊及社會資産配置取向的影響,市場正處於輕資産向重資産方向轉移的轉捩點,重資産處在上升週期。因此,建議盛達礦業放眼上游,搶資源。至於選擇境外還是境內資源,分析師認為都沒有問題,區別在於,國內好礦山少,價格貴、管理不夠規範;而境外總體礦山資源較好,價格便宜,但政策及法律方面的風險不確定性比較大,公司需根據自身的優劣勢綜合權衡。
未來並購方向或已落實
其實,早在2015年12月份 ,盛達礦業發佈了兩項礦業並購方案,彼時,有分析就表示,收購光大礦業和赤峰金都,增厚了公司資源,而收購的這部分資産將來會為公司貢獻可觀的利潤。
當時,《證券日報》記者就注意到,據盛達礦業發佈的資産評估報告顯示,此次收購的兩項資産中包括三項採礦權,其中,赤峰金都旗下的十地礦,截至2012年10月31日,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包括共生、伴生)銀金屬量802.53噸。內蒙古光大礦業克什克騰旗大地礦區中,截至2012年3月31日,礦區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包括共生、伴生)銀金屬量665.12噸。如果按照上述儲量計算,盛達礦業收購的上述三項採礦權,銀一項資源的儲量約在1467.65噸左右。假設按照截至2015年12月24日白銀價格2.98元/克計算的話,僅銀一項資源能夠為公司帶來的收益大約在46億元左右,而截至今年12月10日時,白銀價格已經漲到3.75元/克左右,收購的礦産再次升值。
對於未來的並購,記者從側面了解,對資源類上市公司來説,通過行業並購夯實資源基礎是企業做強做大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同時,公司會認真研究國家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方面的産業政策,時刻關注市場熱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尋找能與公司主營形成良好協同效應的優質並購標的,做好公司市值管理,為公司股東、投資者創造更大的價值,爭取更高的回報。
(責任編輯:張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