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能源 > 煤炭電力 > 正文

字號:  

發改委年末發力調電價 工商業減負約680億

  • 發佈時間:2015-12-31 07:15:5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王璐  責任編輯:吳起龍

  發改委年末發力:一降一升調電價

  工商業減負約680億 可再生能源輸血近1900億

  12月30日,《國家發改委關於降低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的通知》明確,從2016年1月1日起,全國一般工商業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3分錢,大工業用電價格不做調整,預計將為相關用電企業減負約680億元,中小微企業受益尤其明顯。

  與此同時,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産以外其他用電徵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徵收標准將提高27%到每千瓦時1.9分錢,這意味著將“輸血”1900多億元給作為戰略新興産業的可再生能源,解決遏制其發展的補貼資金缺口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廣泛存在著城市補農村、工商業補居民農業、省內發達市縣補貼欠發達市縣等電價交叉補貼,導致電價結構扭曲。在經濟下行成本壓力下,這一問題愈發突出。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顯示,從2014年分類銷售電價看,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用電平均電價最高,為856.51元/千千瓦時,大工業用電平均電價為655.86元/千千瓦時,居民用電類別平均電價(到戶價)為557.48元/千千瓦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中國經濟要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此次降低電力價格可以説是打響了“第一槍”。安迅思電力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分析,以2014年全國火力發電數據(42049億千瓦時)計算,以年為計算週期,則整個火電行業利潤縮減規模約為1263億元。而工業用電量為39930億千瓦時,其中一般工業用電佔到40%,而第三産業用電量為6660億千瓦時,其中絕大部分執行商業電價。以此估算,相關企業成本累計縮減680億。

  與此同時,此次調價繼續對高耗能行業、産能嚴重過剩行業實施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和階梯電價政策,降價空間部分用於超低排放改造,並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支援地方在淘汰煤炭、鋼鐵行業落後産能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等,有扶有控,産業結構調整和電力結構調整意圖也非常鮮明。

  在更深層次上,銷售電價降低後,用電需求將沿著需求曲線擴張,從而帶動電能、電煤消費。更重要的是,“此次銷售電價中只降低了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客觀上緩解了電價間的交叉補貼強度,一定程度上為電力市場化改革減少了困擾。”有業內人士稱。

  此外,補短板,培育發展新産業,打造新的增長點,也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但是近年來,作為戰略新興産業的可再生能源卻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補貼缺口問題。據了解,從2006年開始,國家在銷售電價中開徵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剛開始標準為每千瓦時0.01分錢,之後隨著可再生能源的迅猛發展,不斷上調到每千瓦時1.5分錢,但仍入不敷出,缺口不斷增大。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截至目前,可再生能源補貼2年後發放是常態,最長有拖欠3年的,截至今年上半年,僅光伏就已拖欠200億元。有企業內部估算顯示全國可再生能源補貼欠發預計在700多億元,部分企業資金鏈面臨斷裂。

  在眾多分析人士看來,此次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徵收標準上調和第六批目錄的公佈,意味著過去拖欠的可再生能源補貼將能夠實現補發,未來幾年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問題有望緩解,可以吸引更多資金進入可再生能源領域,同時配合近期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下調,使得高效産品的應用將成為行業趨勢。根據國家能源局安排,2016年力爭風電新增裝機2000萬千瓦以上,光伏發電新增裝機1500萬千瓦以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