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風光電“平價上網”是新能源發電大勢所趨

  • 發佈時間:2015-12-21 15:38:09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近日,一份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的《關於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討論稿)》(以下簡稱《通知》),引起多方關注。國家發展改革委隨之會同相關部門和企業召開座談會研究調整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相關國家管理部門也都證實了風、光電成本將下調的趨勢。而政策調整的背景,是風、光電成本價格一直持續走低。

  風、光電上網電價下調,意味著相關政府補貼的減少,在新能源革命快速發展、國家政策大力支援提倡的形勢下,政策是否連貫一致?新能源發展重心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平價上網是向市場化推進“政府對光伏行業的扶持是長期的,肯定會保證發電企業的盈利空間。以前的上網電價在光伏組件大幅降價後已顯得相對偏高,適當下調不是壞事。”一位不願具名的光伏企業管理人士對記者談到。他表示,即便上網電價馬上下調,公司也可以通過成本管理、優化運營等方式應對。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也持這樣的觀點,他説:“長期來看,上網電價的下調將促使發電企業的戰略從規模擴張轉移到降低成本上來。”

  其實,對於新能源行業,風、光電上網電價的下調令他們並不感到意外。

  去年夏天,我國發佈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曾明確提出,到2020年風力發電與煤電上網電價相當、光伏發電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逐年下調電價,政府一定會有所行動。”同樣是一位企業人士這樣説。

  國家能源局近日發佈的《2013—2014年度全國電力企業價格情況監管通報》顯示,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尤其是風、光電電價,相較于傳統的火電、水電確實不佔優勢。以光伏發電為例,2013年光伏發電的平均電價水準為1064.37元/千千瓦時,2014年則小幅增至1075.82元/千千瓦時,是火電上網電價的一倍還多。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平價上網。”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日前對外界表示,“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上網電價會進行一定的調整,向市場化的方向推進。比如風電,明年的上網電價最低一檔會降至0.47元/度,這樣就與火電成本非常接近了。”

  此前,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曾在國際能源變革論壇上也表示,隨著技術進步,清潔能源經濟性和競爭力將不斷提高,有望在2020年左右超過化石能源,尤其是隨著儲能電池技術的快速發展,風光電發電成本未來5年有望降低至目前的1/5。密切關注傳統能源“逆替代”必須承認,調價對於企業的影響是不可回避的。

  據媒體報道,近期,有6家光伏發電上市企業推出定增預案,在其推出的相關風險的説明中,這6家企業無一例外地將政策風險列為首位,認為項目收益情況依賴於電站建成後首次並網發電時國家對光伏發電上網電價的補貼力度大小。若項目建成並網發電前,國家下調或取消光伏項目的電價補貼,或國家制定的光伏項目扶持政策無法得到地方政府的嚴格執行,則可能對募投項目的經濟效益産生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

  更值得注意的則是,收益的不確定性可能會降低這樣一類企業對於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投資熱情。這時,傳統能源一種“逆替代”可再生能源的情況有可能會出現。“受煤炭市場不景氣影響,煤價自2012年5月以來持續下跌,未來煤電上網電價仍存較強的下調預期。”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這就相當於增加了新能源發電的利用成本,傳統能源發電在價格方面有了更多比較優勢。

  據媒體報道,國內能源“逆替代”已有先例。去年6月,國內成品油價格出現“九連跌”,大部分低端微利的企業在短期內放棄清潔能源,重新改用傳統能源。如今,煤電價格下調預期強烈,這一現象重現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其實政府管理部門已經注意到了這一情況出現的可能,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專家劉滿平介紹,“逆替代”現象在用能大省較為突出,這種效應不利於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調整、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環境污染治理。

  “調價會拉近傳統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之間的電價差距,但這種調整給可再生能源發電帶來的正向收益是長期的、緩慢的。”同專家觀點一致,更多相關人士在政策出臺的當下,是胸有成竹的。正如一位管理部門專家所言,由於能源需求的短期價格彈性小于長期價格彈性,因此需要警惕短期內發生能源利用的“逆替代”,《通知》中的降價幅度仍有商榷空間,最終可能會小于目前的方案,儘量不影響企業的相關投資計劃。限電、補貼當與調價同步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電價下調的前提是保障發電項目的基本回報率,否則只會導致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投資減少。

  換言之,就是要保證電站的使用時間,這就意味著必須解決棄風棄光的問題。所謂棄風棄光,就是指風機設備狀態正常,風也很大,但由於電網消納問題不讓風電場發電的現象。數據顯示,今年前9月,全國累計光伏發電量306億千瓦時,棄光電量約30億千瓦時,棄光率為10%。中國風能協會披露的數據也表明,今年棄風量接近400億千瓦時,相當於去年2000多萬的裝機全部作廢。

  解決這一問題,按時、按量發放可再生能源補貼,對於企業而言更顯得尤為必要。據媒體報道,截至目前,國家一共發放了五批可再生能源補貼,最後一批是2014年8月發放,補貼的項目是2013年8月底前並網的項目。事實上,補貼兩年後發放已是常態,最長有拖欠3年的,截至今年上半年,僅光伏發電項目就已拖欠200億元。

  “補貼問題不能解決,會導致電站投資收益無法保證,投資者收緊電站融資,看似火爆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市場就可能出現斷崖式下跌。”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認為。

  “補貼”歷來被認為是碳稅實施前的特殊階段,今後收上來的碳稅和化石能源稅主要也將用來支援可再生能源發展。因此,合理的頂層設計和一套透明的補貼資金髮放機制仍將是行業發展的關鍵。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處長董秀芬認為,能源局目前正在協調有關部門,針對補貼資金來源等進行溝通,有針對性提出對策,並在未來逐步進行完善。但在補貼資金不能無限量增長的現階段,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將出現微調,一些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會繼續保留,以確保給企業一個合理的利潤空間,實現新能源從規模擴張型向品質效益型發展、從高補貼政策依賴模式向低補貼競爭力提高模式的兩個轉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