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至2015年大幅盈利之後,中海油服2016年業績突然“變臉”——公司歸母凈利潤虧損114.56億元,創下上市十年來的最差業績。截至目前,該虧損額僅次於中國鋁業2014年的162.17億元。針對中海油服的鉅額虧損,上交所于4月20日發出監管問詢函,從行業經營、會計處理、政府補助、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往來等方面追問其中根由。
首先,在行業經營方面,據中海油服2016年年報,報告期內在公司營業收入下滑35.9%的情況下,營業總成本增加18%。對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説明收入成本配比異常的原因,並請公司年審會計師發表意見。
面對鉅額虧損,中海油服主要歸因為國際原油價格低位震蕩。根據年報,2016年一至四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3.75億元、36.15億元、38.14億元和43.48億元,而對應期間凈利潤分別為-9.27億元、-74.76億元、-6.89億元和-23.64億元。問詢函要求公司結合該時期國際油價走勢、行業狀況、公司生産經營狀況,説明並披露公司2016年各季度利潤存在顯著差異以及第二、四季度出現大幅虧損的原因。
其次,在會計處理方面,中海油服2016年度鉅額虧損的一個主要來源,便是計提大額減值。公司年報顯示,公司2016年計提商譽減值準備34.55億元,商譽期末價值為0元。而在2014年、2015年,公司商譽減值準備分別計提0元、9.23億元。上交所注意到,商譽主要形成于2008年收購境外資産COSL Holding AS,當年確認商譽34.72億元,其後對商譽追溯調整為45.96億元。在2015年、2016年年報中,公司表示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低位運作,全球油田服務市場持續低迷。問詢函要公司補充披露此次大幅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理由、標準和依據,並結合收購境外資産的生産經營情況説明並披露2015年與2016年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差異較大的原因等。
與之類似,同樣是在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低位運作、全球油田服務市場持續低迷下,中海油服2016年計提鑽井平臺固定資産減值準備36.88億元,而2014、2015年分別計提1.49億元、2.80億元固定資産減值準備。上交所問詢函要求公司補充披露對鑽井平臺計提固定資産減值準備的理由、標準和依據,以及2015年與2016年計提固定資産減值準備差異較大的原因等。與此同時,公司還需就2016年計提高達15.14億元的應收Global Petro Tech FZCO款項的全額減值準備,補充披露Global Petro Tech FZCO最近兩年的經營及財務狀況,以及對其計提高額減值準備的理由、標準和依據等,並請公司年審會計師發表意見。
此外,問詢函還請公司就政府補助及與其他關聯方及其附屬企業的非經營性資金往來等情況進行解釋並補充披露。(朱文彬)
(責任編輯:畢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