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玻璃巨頭華爾潤停産清算 前董事長曾入胡潤富豪榜

  • 發佈時間:2015-10-19 08:42:5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胡飛軍 黃晟  責任編輯:馬藝文

  10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中國民營玻璃巨頭華爾潤玻璃産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爾潤)將在10月20日全線停産清算,工人無需再去企業上班,公司將與全部職工解除勞動合同。

  公開資料顯示,總部在江蘇張家港的華爾潤是國內大型浮法玻璃企業,現有員工8000多人,總資産90多億元,擁有20條浮法生産線。集團公司玻璃産銷總量連續13年列國內同行業之首,其在江門的基地一度是國內最大的浮法玻璃生産線,華爾潤前任董事長陳惠南也曾于2005年、2006年、2011年和2012年登上胡潤富豪榜。

  房地産調整,玻璃行業産能過剩,業內人士表示,再加上産品價格大幅下跌和環保成本增加,華爾潤節節敗退,最終陷入破産清算的結局。

  華爾潤全線停産

  儘管此前就有華爾潤停産倒閉的傳言,但真到華爾潤倒下時,外界依然為此感到吃驚。2013年時,華爾潤還曾與南玻A福耀玻璃等被中國建築玻璃和工業玻璃協會推薦入圍國家重點支援玻璃集團。

  實際上,大宗商品網站“生意社”在9月28日還有關於華爾潤玻璃産品的報價資訊,未曾想到僅僅不到1個月這家企業就轟然倒下。

  10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一位業內分析師處獲悉華爾潤停産倒閉的消息。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10月18日,張家港當地生活網站“張家港愛上網”披露“張家港這家全國最大民營玻璃企業10月20日停産清算”的消息,稱華爾潤玻璃工廠內部人去廠空,還發佈了兩張蓋有“華爾潤玻璃産業股份有限公司”公章的公告。“華爾潤確實已經停産了,原來可是張家港這邊排名前十的企業,後來就不行了,一直支撐著,年初換了個大股東,一家PE公司接手了,想轉變經營思路,但沒有好轉。”張家港市熟悉該企業的一位官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

  記者查閱工商資料發現,華爾潤的第一大股東為CDH CRYSTAL(HK)LIMITED,第二大股東則是江蘇華爾潤集團有限公司,與此同時,華爾潤本身體量較大,旗下有9家子公司,除了在江蘇張家港本地佈局,還在江蘇淮安、廣東江門和山東菏澤等地設有子公司。“我們知道張家港總部停産倒閉的事情,整個集團在內部已經通報了。目前江門華爾潤公司這邊生産經營正常,員工還在上班,江門這邊應該已經和總部逐漸脫離關係了。”江門華爾潤玻璃有限責任公司一位內部員工告訴記者。

  停産存多方面原因

  實際上,雖然華爾潤的倒下令外界震驚,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只是行業艱難的一個寫照。“平板玻璃最主要的下游行業房地産佔75%份額、汽車行業佔了約15%左右,房地産增速下滑,加上這幾年玻璃行業快速擴張造成産能過剩和低價競爭,不少玻璃企業處於虧本經營狀況。”卓創資訊玻璃行業分析師苗雲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苗雲萍所言非虛,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南玻A(000012,SZ)實現凈利潤2.06億元,同比減少了65.08%;旗濱集團(601636,SH)凈利為9351萬元,同比下降35.45%;耀皮玻璃(600819,SH)和金晶科技(600586,SH)兩家的凈利潤都出現虧損,虧損額度分別為7953萬元和7497萬元。

  南玻A解釋,上半年,受房地産市場調整及産能過剩的影響,浮法玻璃行業的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價格下行壓力及成本上漲壓力使浮法玻璃行業全行業面臨虧損局面。

  與此同時,新環保法的出臺,對産能過剩的玻璃企業要求也愈加嚴格,企業環保成本壓力增加,進一步壓縮利潤。“今年初開始,玻璃企業的環保壓力尤其是華東地區越來越嚴格,行業內普遍反映的情況是,基本上較此前增加60元/噸的成本,價格低迷、需求不佳,環保壓力增加,使得玻璃企業處境更加艱難。”苗雲萍表示,華爾潤的玻璃産品基本定位在中低端,“90%以上産品用在房地産行業,規模比較大,而且又是老牌企業,員工較多,不光有市場和環保因素,企業破産可能也存在經營和管理不善的問題。”

  隨後,記者輾轉找到華爾潤第二股東江蘇華爾潤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曹鶴電話,想就相關問題進行採訪,但打通電話後詢問對方是否為曹鶴,對方先是應答,隨後則表示記者打錯了,挂斷了電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