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首家央企搬遷:搬廠易 遷人難
- 發佈時間:2015-07-09 14:09:22 來源:國資委網站 責任編輯:李春暉
“最少還要半年?”
不由的,李富來皺起了眉頭。
李富來,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首家外遷央企”——新興淩雲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6月15日上午,正在接受採訪的李富來接到一個電話,又喜又憂:喜的是,河北省藥監局已受理藥品批准文號轉移申請,希望在前方;憂的是,省裏審完,國家食藥監管總局接著審,“遷證”批下來最少還要半年,新廠開不了工。
這一消息,讓全廠200余名職工,都跟著上火。
從北京豐臺到河北邯鄲,淩雲化工整體搬遷一波三折。
一折:“被污染”
剛著手搬廠,企業便被扣上“污染”的帽子。
新興淩雲的前身——北京淩雲建材化工有限公司,是我國原料藥碳酸氫鈉的主要生産商,其中注射/透析級碳酸氫鈉佔國內市場七成。淩雲化工整體遷廠,成為河北承接的首個央企製造業項目,外遷原因卻被誤讀為“因污染不合適在北京發展”。
一些網友直言抵制。對此,李富來直喊冤:“我們不是污染企業!在北京就是全封閉生産,對環境沒有污染。搬到河北,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標準更高、環保更強,不用一口鍋爐,還預計每年‘吃’掉當地2.2萬噸二氧化碳氣體,絕對的‘綠企’。”
綠色發展,同樣是邯鄲堅守的底線。
邯鄲市長王會勇説,近年來我們堅持生態立市,招商引資一直強調綠色環保,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項目一個不上,堅決不欠環境賬。
淩雲搬家,既是響應號召,也是市場驅動。
按照北京産業轉型升級佈局,淩雲化工的上游企業關停了石灰生産線,淩雲生産所需二氧化碳失去原料來源,被迫購買液態二氧化碳,成本優勢沒了,擴大規模也受限。
選擇邯鄲,企業最重要的是看中了一個新鄰居——新興鑄管公司。
新興鑄管配套的白灰生産線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尾氣,一直被當做廢氣排掉。
由廢變寶,有時只需換個角度。
淩雲化工新廠區,四根蜿蜒曲折的管道,讓新興鑄管和淩雲化工“緊密牽手”:1200米二氧化碳供氣管、1000米蒸汽冷凝水管和餘熱管,將新興鑄管的廢氣、廢水和餘熱直接變成了淩雲化工的原料。
在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眼中,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是難得的機遇。“要積極對接京津,借勢借力發展,實現邯鄲的轉型升級、綠色崛起,實現合作共贏。”
二折:遷人難
南遷邯鄲,搬廠容易,遷人難。
坐高鐵一路南下,不用兩小時就到邯鄲,從市區再驅車50多分鐘到武安,就是淩雲化工的新廠址。
對於一個整體搬遷的廠子來説,新廠房可以重建,新設備可以重買,新工藝可以重設,職工如何平穩過渡?
工資怎麼算,醫療怎麼落,假期怎麼休,福利怎麼發……每一個都不是小問題,關係淩雲化工原有100多名職工和他們的一大家子。
20余名骨幹自願擔當外遷第一梯隊,其中1/3是黨員。一年多來, 淩雲化工已有120余名職工自願遷往邯鄲。
在淩雲工作了30多年的車間主任翟玉寶算了一筆賬:這邊有豐厚的駐外補貼,工資待遇能翻番,保留北京戶口,公司還準備安排員工每月集中10天回京休假,“大部分員工都選擇了過來”。
在邯鄲,淩雲化工招聘了70余名當地員工,輪流到京培訓,以老帶新,“淩雲未來發展,將以本地招人來傳承”,新興淩雲醫藥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萍説。
廠區不遠處,一幢4層小樓的“淩雲職工之家”正在裝修,作為職工宿舍,有食堂,有浴室,有電視。王建萍説: “你們幫著提提意見。我們就想讓從北京過來的職工過得舒服些。”
三折:遷“戶”慢
一年多來,淩雲外遷“一路綠燈”。
邯鄲市發改委央企對接服務辦主任倪雪鐸介紹,邯鄲各部門都全力以赴對接産業轉移,為央企投資和外遷企業提供便利和服務。
看看淩雲搬廠的時間表,可見一斑。
2014年2月開工,4月基本完成硬體設備建設,5月取得省藥監局發放的《藥品生産許可證》,11月進行了GMP認證驗收,2015年1月初取得GMP證,企業轉移前期準備工作全部完成。
搬廠進展這麼快,李富來説:“得感謝邯鄲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援。”
廠子建好了,工人也來了,新問題出現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按照國家藥品生産的管理規定,藥品生産企業搬遷需要辦理藥品生産許可證、GMP驗收和藥品生産批准文號轉移,相當於藥品的“準生證”“合格證”和“戶口遷移”。前兩證淩雲都有了,可“戶口”遷不過來,新廠無法開工。
“眼睜睜看著新廠房新設備,卻不能用,心疼啊!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承擔不起。”李富來憂心忡忡,有苦説不出:相關部門是依規辦事,沒有錯;但企業白白等待,錯失市場機遇,又該誰負責?
淩雲的“遷戶”難題,不是一家之難。李富來告訴記者,北京還有幾家藥廠也正搬往河北。“期待政策能更好跟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步伐,期待這道坎我們能早日邁過去……”
記者發稿前獲悉,河北省藥監局正加快相關審批工作,國家有關部門也在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淩雲面臨的“遷戶”難題或將很快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