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瀏陽河酒業還能撐多久:停産或因討債者圍堵酒廠

  • 發佈時間:2015-05-19 08:20: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叔坤  責任編輯:馬藝文

  

  5月13日,停産一週後,位於永安鎮的瀏陽河酒生産基地“恢復生産”,工人們整理和搬運紙盒。 

  5月14日,同一個生産車間內,前兩天“恢復生産”車間內,不見工作人員的身影。

  瀏陽河生産基地大門口,仍可見大量新土。此前,多位“討債者”為逼酒企還債,曾用土堆將酒廠門口堵住。

  瀏陽河酒業:還能撐多久?

  新京報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停産”背後現債務危機,缺乏核心市場

  近日,一則湖南瀏陽河酒業宣佈停産的通知被曝光,業界紛紛推測,紅極一時的瀏陽河酒“或已瀕臨破産”。

  5月13日,新京報記者前往湖南瀏陽市永安鎮,實地探訪瀏陽河酒業生産基地。瀏陽河酒業發展有限公司管理中心副總經理謝燁承認確有停産一事,但強調這是在白酒淡季的正常經營安排,酒廠已于5月12日恢復生産。

  不過,僅僅“復産”兩天,5月14日的瀏陽河酒廠內,再次不見了生産人員的身影,空蕩蕩的車間與前兩日“繁忙”景象反差明顯。

  一位瀏陽河酒業人員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公司積壓了很多庫存,市場不景氣,恐怕不會真正恢復生産。多位酒廠人員和當地政府人士透露,此次停産與瀏陽河酒業的諸多債務糾紛有關。

  白酒行業專家分析,沒有根據地市場,一味追求資本運作,使得瀏陽河酒業早已出現現金流斷裂和經營危機。

  “瀏陽河酒廠停産是累積的諸多矛盾和問題的一次集中爆發。”永安鎮政府工業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孔豐説,瀏陽河酒業面臨生存考驗,距離倒閉恐怕僅有“一紙之隔”。

  停産原因眾説紛紜

  此前媒體報道稱,湖南瀏陽河酒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宣告停産,下發緊急通知遣散員工。這份通知裏稱:“公司目前已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産經營,生産、銷售全面停滯,也無力繼續維持公司員工的各項開銷。自本月起,全體生産及管理員工無限期放假,並停止各項費用及工資的發放。因放假時間過長,建議員工另謀職業。”

  不過,瀏陽河酒銷售總經理陳建波對外對停産傳聞予以否認,稱停産的僅是位於永安鎮的生産基地,瀏陽河酒目前正在一個新的生産基地進行正常生産。

  但另一位公司相關負責人卻向新京報記者給出了不同的説法,稱公司確有計劃建設新的生産基地,但仍在籌劃中。現有的1500畝永安鎮瀏陽河酒生産基地,是公司前幾年剛花鉅資投資興建的大型生産基地,一期工程都尚未完成,公司不會棄之不用。

  瀏陽河酒業發展有限公司管理中心副總經理謝燁也向新京報記者承認,確有停産一事。不過,他強調,停産是白酒淡季的正常經營安排。那個“只是個內部通知,瀏陽河公司怎麼可能會對全社會宣佈停産呢?不知道哪位好事者告訴了媒體,把事情擴大了”。

  謝燁稱,公司停産也是為了進行員工培訓和考核,淘汰不合格員工,為接下來的銷售旺季做準備。

  但新京報記者走訪瀏陽河酒業生産基地時,多位附近居民、酒廠工作人員則透露,此次停産與瀏陽河酒業的諸多債務糾紛有關。

  “一些向公司討債的人用土堆把酒廠門口堵住了,車進不來出不去,公司就停産了。”一位酒廠工作人員説。隨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債權人也向記者證實多位債權人近日曾“圍堵”酒廠,酒廠迫於壓力,承諾向多位債權人還款。

  永安鎮政府工業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孔豐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瀏陽河酒廠此次停産是所累積的諸多矛盾和問題的集中爆發”,缺少資金可能是停産的主要原因。

  “復産”兩天又再度停産

  5月13日,瀏陽市永安鎮,瀏陽河酒業生産基地大門口。幾名工作人員一邊用推車把堆放在門外的數萬隻酒瓶陸續運進廠內,一邊將剩餘的酒瓶罩上防雨布。瓶堆兩側,大量攤開的新土赫然可見。

  “這些酒瓶運來好多天了”,一位正搬運酒瓶的人員告訴記者,前些天廠門口被要債的人用土堆堵起來了,瓶子沒辦法運進去,在門口堆放了很多天。

  “迫於壓力,公司昨天同意還錢,討債的人才同意把堵住門口的土堆拆掉了。”一位酒廠人員説。

  瀏陽河酒業管理中心副總謝燁表示,迫於輿論和股東的壓力,停産一週後,酒廠被迫於5月12日恢復生産。

  5月13日,在瀏陽河生産車間內,新京報記者看到7條生産線中的1號和2號生産線旁,聚集了近40位女員工。生産線之間堆著大量紅色酒盒,看起來十分“熱鬧”。然而,記者發現大多數人當天的工作僅為把成箱折疊扁平的酒盒撐起成盒狀,然後將成堆的酒盒不斷挪動位置。

  一個戲劇性的變化是,自5月12日“恢復生産”兩天后,5月14日,新京報記者再次來到車間,此時已不見了工作人員的身影,空蕩蕩的生産線與前兩日的“繁忙”景象反差十分明顯。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員工透露,公司“恢復生産”只是為了“辟謠”,“告訴外界並未停産”。實際上廠裏大量存貨尚未銷售出去,公司很可能不會真正恢復生産。

  缺乏核心市場

  新京報記者走訪長沙和瀏陽市場,多位當地居民表示很少喝瀏陽河酒,“價格不便宜,味道也並不是很好喝。有錢人就喝一線品牌白酒,普通老百姓通常會選擇性價比高一點的酒”,永安鎮居民張偉説。

  “瀏陽河雖然是老品牌,但本地人基本不喝”,永安鎮工業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孔豐介紹,瀏陽河酒的價格定位偏高,屬中高端價位白酒,當地人更喜歡喝自家釀的谷酒。

  事實上,目標打造全國名酒的瀏陽河酒近年來的市場表現並不理想。業內人士分析,瀏陽河酒銷售市場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即沒有一個核心市場。即使在湖南當地,瀏陽河佔的市場份額也並不樂觀。而面對深度調整,白酒企業的真正出路,在於深耕市場。

  同時,儘管瀏陽河酒作為當地形象品牌被重點扶持,但在很多當地人的印象中,並非“自家的酒”。資料顯示,該品牌雖最早創立於瀏陽地區,但九十年代即已被外地企業買走,直至 2006年,瀏陽河酒才重新回到瀏陽。

  過分依賴資本

  “瀏陽河的經營模式和發展理念存在嚴重問題。”永安鎮工業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孔豐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説,自2006年瀏陽市招商引資將瀏陽河酒業“引回”後,政府給予了極大支援。“它是市裏和鎮裏重點扶植的項目,享受諸多優惠條件,還被排在所有企業的第一位。” 孔豐説,徵地拆遷時,“我們甚至開啟‘5+2、白+黑’的工作模式,隨時待命,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每當瀏陽河酒廠遇到糾紛,當地政府也都會第一時間趕過去幫助解決。

  瀏陽河酒廠的糾紛很多,經常有要債者堵在門口,“我們每年為它協調各種糾紛、矛盾至少有二十多起”,其中包括酒企與周邊村民的糾紛、工程欠款問題以及企業間的債務糾紛等。

  然而,瀏陽河酒業公司的稅收貢獻並不理想,遠低於預期。永安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出示的財務數據顯示:2011年,瀏陽河實現産值1.13億元,納稅679萬元;2012年實現産值1.29億元,納稅618萬元;2013年實現産值1.8億元,納稅423萬元;2014年實現産值1.95億元,納稅284萬元。稅收逐年下降,近四年來納稅總額僅約2千萬元。

  “作為重點項目,卻並沒有一個大企業的氣象,即使在白酒業最高峰期也只有五條生産線在生産,近來就只有兩三條生産線了。”孔豐説。

  白酒行業專家晉育峰認為,酒企為解決資金鏈緊張的困境,急於登陸資本市場,但忽略了市場渠道、産品等基礎建設,本末倒置,最終釀下苦果。

  孔豐也説,企業過分依賴資本,“走路還走不穩,就想到要跑”。瀏陽河酒還能支撐多久,要看企業如何決策。“是否倒閉,何時倒閉,就是一張紙,看它什麼時候捅破了。解鈴還須繫鈴人,企業只能自救。企業面臨的問題、矛盾都錯綜複雜混在一起,融資可能是它唯一的出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