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汽車 > 正文

字號:  

中國車市迎寒冬:産能過剩引發危機?

  • 發佈時間:2015-06-08 16:04:43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楊簫瑋  責任編輯:吳起龍

  中國的車市遇上“寒冬”。2015年已經過去大半,但是在華能順利完成上半年既定銷售目標的車企卻少之又少,雪上加霜的是,汽車進出口也出現罕見“雙降”。

  有專家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大半個身體陷入了危機之中。要想在國內汽車總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車企仍有所作為,不僅需要通過品牌力和服務的提升來吸引消費者;更需要讓國內製造“走出去”。

  中國車市銷量低迷

  從各車係品牌來看,日係品牌乘用車今年1季度共銷售65.32萬輛,約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2.3%;與上年同期13.9%相比,日係品牌市場份額下降了約1.6%。同樣的情況也在德係品牌中有所表現,德係乘用車銷今年1季度共售108.38萬輛,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20.43%;與上年同期21.6%相比,德係品牌市場份額約下降了1.2%。

  此外,美係品牌乘用車銷售63.89萬輛,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2.04%,與上年同期12.7%相比,美係品牌市場份額微降約0.7%。韓係乘用車銷售44.05萬輛,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8.3%,與上年同期9%相比,韓係品牌市場份額也是微降0.7%。而自主品牌乘用車一季度銷量達到229.22萬輛,同比增長20.79%,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21%,佔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4.23個百分點。

  中國汽車進出口出現罕見“雙降”

  隨著中國車市整體遇冷,汽車進出口市場也持續走低。2015年前4月,汽車進出口出現歷史罕見的“雙降”。

  根據中國進口汽車市場數據庫發佈的消息,4月中國汽車進口車的供給量和需求量雙雙再度下滑,下滑幅度分別達到27.7%和21.13%,相對於第一季度下滑幅度進一步增大。今年前三月,進口車銷量同比下滑幅度為20.8%、16.6%和21%,轎車、SUV和MPV三大類進口車産品均步入下行通道。

  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5年1~4月,汽車出口24.5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14.6%。其中乘用車出口13.67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20.7%。從月度走勢來看,今年1月汽車出口較好,2~3月迅速滑落,3、4月出口異常低迷。

  主流車企陷入危機

  長安汽車在此前幾個月的車市上表現得“生龍活虎”,曾一度逼退一汽集團進入四大汽車集團的前三。但隨著中國車市放緩,長安汽車難以獨善其身,5月産銷業績不容樂觀。其5月份産銷快報顯示,當月該企業産銷汽車分別為21.70萬輛和21.8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5%和微增0.34%,儘管長安汽車旗下自主品牌産銷量當月産銷量分別增長26%和24%,但由於合資品牌長安福特、長安鈴木以及自主品牌中的悅翔系列的産銷量皆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長安汽車整體銷量在5月顯現出疲態。

  從目前多家車企公佈的數據情況來看,5月情況未有好轉,排名汽車集團銷量榜首的上汽集團,今年1~5月銷量出現6年來首降。

  眾多主流車企已提前嗅到市場的困窘,多年來價格堅挺的上海大眾率先放下身段,在4月主動宣佈降價,長安福特、北京現代、一汽-大眾紛紛加入降價潮中,但依然無濟於事。

  産能過剩預警中國車市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佈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2015年5月庫存預警指數為57.3%,雖然比上月下降了3.2個百分點,但仍處於50%的警戒線水準以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已經連續8個月高於50%。

  從今年開始,雖然已經出現了自主汽車的強勢增長勢頭,但同時也出現了合資企業的接連集體跳水現象。這一增一降,確實使國內汽車的市場格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波動。由此,巨大的庫存壓力問題,也就接二連三的暴露出來,究其原因就在於,國內汽車的産能過剩現象嚴重,已經直接影響到市場。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5月,假期及地方車展活動對汽車市場有較好的推動作用,導致5月市場總需求相比上月增加,經銷商銷量增 加,庫存壓力略有減小。但經濟減速、股市火爆、4S高成本、高投入模式不可持續,以及電商的挑戰等因素都給經銷商帶來了一定壓力。

  業內人士表示,要想在國內汽車總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車企仍有所作為,不僅需要通過品牌力和服務的提升來吸引消費者;更需要讓國內製造“走出去”、參與國際汽車市場的競爭,這才是國內汽車解決産能過剩危機的必由之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