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産能、降目標應對寒流 産能過剩預警中國車市
- 發佈時間:2015-06-02 07:57:44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天氣入夏 車市入冬
夏日的高溫已經開始席捲中國大地,但車市卻正好相反。
一轉眼一年將半,但能順利完成上半年既定銷售目標的車企卻少之又少。官方降價、縮減産能、調低目標,面對中國車市的微增長新常態,汽車廠商從4月就開始的救市政策,似乎並不能趕走車市的“寒冬”。
官降蔓延 消費者不買單
排名合資品牌銷量第一位的上海大眾,卻是打響2015年官方降價第一槍的人,這的確讓業內震驚。同時也恰恰證實了中國車市競爭態勢的嚴峻性。
上海大眾的官降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到目前為止,長安福特、北京現代、一汽-大眾和上海通用等一線主流品牌紛紛宣佈降價,引發了市場大規模的降價潮。
在合資品牌降價的同時,一向保持高增長的豪華品牌也坐不住了。5月21日,一汽-大眾奧迪借在華累計銷量突破300萬輛的由頭,推出系列300萬紀念版車型,紀念版車型涉及奧迪A6L、奧迪A3、奧迪A4L和奧迪Q3四個系列,最低價格22.79萬元起。奧迪此舉,被業內解讀為以紀念版為噱頭推出更具性價比的車型,以此壓制競爭對手。
事實上,目前豪華品牌的價格戰已經白熱化,寶馬、奧迪等主流豪車市場價格降幅在最近兩個月創新高。1至4月份中汽協的銷售數據顯示,豪華車市場的累計增速為8.6%,而2014年同期,增速高達37%。即便位列冠、亞軍的奧迪和寶馬也不得不接受低於1%的市場增幅。
但是,即使是大面積的官方降價,消費者是否買單呢?答案是否定的。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上海通用、東風日産和北京現代,4月在華銷量都出現了下跌,下降幅度分別達到5.6%、16.9%、16.7%、14.3%及0.8%。
北京晨報記者從北京車市了解到,目前汽車的消費活躍度依然不高,很多消費者表示,官方降價的幅度與之前的經銷商優惠幅度差別不大,因此,還要再觀望一段時間。
減産能、降目標應對寒流
終端消費者的態度決定了最終市場的銷量。部分汽車廠家不得不臨時減産,調低銷售目標。
5月25日,在上海舉行的CES展上,福特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禮祥承認,福特的確採取了減少産能的做法,以減輕經銷商的壓力。2015年4月,福特在中國市場的批發銷量為96889輛,同比微增0.1%,創下今年以來福特在華最低增長速度。
而4月中旬,寶馬中國和華晨寶馬宣佈調低2015年二季度批售目標。而剛剛實現國産就遇到車市寒流的捷豹路虎,也開始調整4到6月的銷售目標和二季度經銷商的商務政策,改善經銷商的現金流,而全年銷售目標的調整已經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自主品牌逆勢增長
在合資和豪華品牌遭遇寒流的時候,自主品牌卻憑藉SUV和MPV的佈局,實現了多品牌的大幅增長。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4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68.64萬輛,同比增長14.3%,市場份額較上年同期提升3.81%。這也是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連續第四個月實現市場份額超過去年同期。今年1至4月份的銷量統計中,第一陣營的長安、東風、吉利、長城、奇瑞5大自主品牌的平均增長值達到了42%。
産能過剩預警中國車市
實際上,車市競爭慘烈,經銷商生存艱難,都與産能過剩息息相關。有關資訊顯示:今年我國汽車産能將達到近4000萬輛,在需求出現較大放緩的狀態下,或將有千萬輛的産能閒置,汽車市場出現了較嚴重的供過於求現象,産能釋放過剩與市場需求不旺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