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汽車 > 正文

字號:  

車企銷量轉報零售銷量 或為數據更好看

  • 發佈時間:2015-05-24 08: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高飛昌

  4月份的車市帶給汽車人陣陣寒意,5月2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的一位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感嘆:“今年銷量能有5%的增幅就謝天謝地了。”

  增幅回落引起市場連鎖反應。從4月5日起,由上海大眾率先發起,長安福特、北京現代、一汽-大眾等主流合資車企紛紛跟進的“價格戰”愈演愈烈。截至5月12日,上海通用祭出了史無前例的“官方降價”,將這場“價格戰”推向一個高潮。

  而幾乎與此同時,一個有關“銷量通報”的小小變動,則讓各大跨國車企為之不安。此變動的發起者是通用中國,5月7日,通用中國在其官方網站上登出一份“4月份在華銷量數據”,其中強調:“從今年4月份起,通用汽車開始通報零售銷量,而非批發銷量。”無獨有偶,本田中國在同一天以“Honda中國發佈2015年4月終端汽車銷量”為題放出了類似的消息。

  隨後,某跨國車企公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他們對此事高度關注。“他們真的開始報終端銷量了麼?我們要不要跟進?”

  為何通用與本田現在選擇由報批發銷量轉報零售銷量,一向被看作“車市晴雨錶”的汽車銷量數據,在市場巨大的變化之中變得不靈了?

  變天

  5月13日,在中汽協舉辦的4月份汽車工業經濟運作情況發佈會現場,臺上嘉賓發言的語氣頗為無奈:“4月份汽車銷量為負增長,1-4月的銷量同比微增長……”據了解,月度汽車産銷雙雙同比回落,在過去十多年裏是極其罕見的現象。

  具體數據顯示:4月,汽車生産207.97萬輛,環比下降8.93%,同比增長0.59%,比上年同期回落8.25個百分點;銷售199.45萬輛,環比下降10.98%,同比下降0.49%。1-4月,汽車産銷828.08萬輛和814.48萬輛,同比增長4.12%和2.77%,比上年同期回落4.87個百分點和6.30個百分點。

  而事實上,“車市放緩”、“微增長”、“新常態”,這些耳熟能詳的詞彙早在前兩年就被人提及,但始終都沒有到來。比如,2013年業內曾預測全年車市將出現“微增長”,但當年的汽車銷量在各車企疾速擴張的帶動下,依然交出了同比增13.87%的答卷。

  然而,今年的“微增長”比以往來得都猛烈。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5月20日向記者表示:“現在還沒做出全年的産銷預測,但從目前形勢看,今年銷量能完成5%的增幅就不錯了。”

  往年各車企亦沒有像今年一樣上演“價格戰”的戲碼。而階段性高潮在5月12日來臨,此前按兵不動的上海通用當天宣佈,全面調整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三大品牌共計40款車型的零售價,降幅約為5%-20%。

  由此,業內紛紛感嘆“車市寒冬來臨”,認為車企是為了促進銷量不得不降價。但有人卻發現上海通用的降價疑似“作假”:終端零售價並沒有降低、經銷商需要更多獲利空間不願降價。當記者就此與上海通用方面溝通時,對方未予置評。

  調表

  去年寶馬[微網志]、一汽豐田等經銷商曾聯合起來向企業“説不”,被認為是車企與經銷商矛盾的一次集中爆發。其中最大的矛盾在於企業為了完成銷量目標,向下游經銷商壓大庫存,進而導致經銷商庫存高企、資金鏈緊張、經營陷入困境。

  也因此,在各機構做出的市場分析報告中,類似“1-2月經銷商忙於消化庫存”等字眼屢見不鮮,即車企為了讓年度銷量目標更好看,選擇在年底集中向經銷商批發車輛。而與批發銷量相對應的是終端銷量,即經銷商真實出售給消費者的銷量。相較之下,後者更為客觀。

  5月20日,通用中國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做出公佈零售銷量的改變,主要因為這是通用汽車在全球使用的統計方法,可以精確追蹤到每一位車輛購買者。通用汽車在中國的零售銷量數據,是通過各個合資企業匯總獲得。”

  本田中國相關負責人也對記者做了相似表態:“可以更準確知道賣了多少車,給消費者提供更精準的參考。”而當記者問原因時,他説:“為了與國際接軌。”

  據了解,在相對成熟的汽車市場,除了車輛管理部門定期公佈汽車上牌數據,汽車企業也會披露終端零售銷量,這有助於為市場提供更為準確的數據。

  然而通用與本田選擇在4月份這個時間點開始彙報終端銷量,僅僅是為了接軌國際?

  記者查閱通用中國公佈的終端銷量數據發現,4月份通用汽車在華共售出25.85萬輛汽車,較去年同期降低0.4%,其中上海通用銷售11.9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6.7%。而根據中汽協統計的數據,上海通用4月份銷量為10.83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6.7%。

  可以看出,通用中國自我通報的終端銷量比起中汽協統計的批發銷量,在降幅上大為縮減,變得更加“好看”。而關於業內近日傳出的“通用與本田在中汽協資訊發佈會上開始轉報零售銷量”的消息,師建華向記者澄清:“沒有終端銷量,目前協會公佈的數據全部為批發數。”

  長期關注經銷商集團生存狀況的一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報批發數的話,通用4月份的銷量就‘吃虧’了,而報零售量可以避免因銷量波動引起不必要的關注。”在他看來,上海通用當前經銷商庫存高,導致(企業)生産出來的車輛無法批發出去,工廠只能暫時停産,造成産量大幅下滑;而不論産量如何,經銷商每個月都在賣車,所以報零售銷量更加穩妥。

  記者從上汽集團公佈的4月産銷快報中看到,上海通用當月産量11.23萬輛,較去年同期大降23%。

  本田或許也是出於數據“更好看”的目的,4月底的上海車展上,本田中國本部長倉石誠司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今年本田在華1-3月份的發車數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微增,但終端銷量同比卻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同比增幅約為40%左右。尤其是3月份,兩家合資公司在終端的銷量同比增長幅度接近50%。”

  跟進?

  但不管怎樣,在長期對車企批發數據“水分大”頗為微詞的業內人士看來,通用、本田此舉更接近事實真相,而且車企一旦轉向終端銷量,以後也很難再改弦更張變回批發銷量。雖然目前改變結果也沒有錄入中汽協的統計範疇,但此事已在各跨國車企之間引起騷動。

  記者接觸到的幾位跨國車企相關負責每人平均表示,目前正在密切關注這方面的變化。一位美係品牌跨國車企公關負責人認為,在銷量數據不透明的市場背景下,哪個車企能搶先一步轉報零售銷量,就有可能在未來的話語權上佔得先機。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簡稱“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記者:“目前,在銷量排名前15的企業中,只有長安、長安福特、長城三家還在報批發銷量,其他的主流企業都報終端銷量了,這個局面已經持續了七八年之久。”

  記者對比了通用中國公佈的上海通用4月份終端銷量與乘聯會統計的上海通用數據後發現,二者相差無幾。“報什麼數據由企業自己決定,他們不報終端銷量,我們就暫用批發量來代替,長期看來這兩個數據也是吻合的。”崔説。

  由此看來,在乘聯會的統計中,通用、本田早就開始報終端量,只不過乘聯會統計數據的“非官方”背景,使得其數據權威性一度很難被業界認可。

  如果説此次通用與本田是因為失去壓庫空間而被逼轉變手法的話,那麼長安、長城、長安福特這幾家企業暫時無此方面的擔憂,這幾家企業的共同點都是近年來産銷兩旺。以長安汽車為例,今年前4個月銷量增長超過50%(按批發數)。

  換言之,企業究竟上報何種銷量,是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來定。

  但是,銷量數據之所以淪為車企手中的一個“任意門”,怎麼好看怎麼來,根源在於真實的汽車上牌數據掌握在車輛管理部門手中,長期不公開,導致國內形成了汽車銷售數據由車企自行上報的特殊機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