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是中國人參主産區,當地人參價格從2010年開始大漲,在2014年達到歷史高點之後,從2015年開始下跌。業內人士預計,今明兩年,人參價格可能還會進一步走低。
5月11日早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的人參山參市場。經營人參初加工生意的老吳像往常一樣來到了市場,此時,市場中的一些商戶已經開門營業。
通化市有著“中國人參之鄉”稱號,通化主産人參鄉鎮25個,人參專業村78個,人參種植戶1.6萬戶,參農4萬人,人參加工企業超過400家,産業從業人員達10萬人,老吳就是眾多從業者當中的一員。
“每年新參上市時,我從參農手中購進新參,再將這些人參加工成幹參進行銷售,就是所謂的人參初加工生意。”老吳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繼去年新參價格下跌之後,今年幹參的價格下跌幅度也很大,而且年初至今的銷量始終低迷,大家普遍預計今年新參上市之後的價格仍將出現大幅回落。現在不論是人參種植戶,還是經營人參生意的人都感到比較苦惱,壓力也比較大。
據了解,國內人參價格在2010年至2014年連續5年出現上漲,2014年更是創出174元/公斤的歷史新高。進入2015年之後,人參價格回落到140元/公斤,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今明兩年,人參價格還會繼續回落。
“今年的新參價格肯定要回落,大家對此已經達成共識,唯一不確定的是,新參的價格會回落到多少。”老吳説。
2010年,吉林省將人參産業確立為特色資源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之後,吉林省的人參産業就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人參價格也開始逐年走高。如今,人參價格經過連續5年的上漲之後出現回落,很多人開始擔憂:人參價格的回落,會否影響到吉林人參産業發展宏圖?近日,證券時報記者來到吉林省通化市,試圖找到答案。
人參初加工商戶的壓力
作為土生土長的通化人,老吳從事人參初加工生意已經有20多個年頭,這些年也親身經歷了人參行業的起起落落,特別是對人參行業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印象深刻。
2010年,被看成是吉林省人參産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這一年,吉林省提出將人參産業提升到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歷史高度,全面實施人參産業振興工程,讓吉林人參産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局面。
“從2010年開始,人參價格每年都翻番上漲,這樣的情景前所未有。”老吳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在這幾年當中,很多人都依靠人參賺到了錢,買了房子和車子。”
2015年,人參價格一改之前的連續上漲走勢,開始出現下跌。然而,因為前幾年人參行業的發展實在是太快,行業的景氣度過高,所以很多人對此都沒有給予充分重視,依然樂觀地認為人參價格還將大幅上漲。
老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為了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2015年7月,他通過民間借貸融資約80萬元,約定的利息從1.5分/月至2分/月不等,一年下來的利息在20萬元左右。原本打算在今年大賺一筆的老吳,這次卻失算了。老吳説:“如果不是因為過於樂觀,也不會舉債經營,導致自己現在非常被動。”
“今年以來,幹參的銷售始終低迷,在前兩個月幾乎沒有成交。”老吳説,市場清淡、行情不佳,導致幹參的價格不斷走低。一些品質較好的幹參,成本價是600元/公斤,現在市場價格只有400元/公斤;品質稍差一些的幹參,成本價在400元/公斤左右,現在的市場價格僅在200元/公斤左右。
據老吳介紹,算上融資的80萬元,自己前後共投入100多萬元,目前的賬面虧損已經超過30萬元。“現在的壓力比較大,因為還有兩個月就得還錢了,連本帶息總共需要100萬元左右,但是這筆錢目前還沒有著落。”老吳説,“單純依靠賣人參肯定是還不上錢,必須得想其他的辦法。”
5月11日12時45分,市場上前來買貨的人寥寥無幾,但是老吳依然不願離去。老吳説,希望能等來買貨的大戶,即便自己也知道希望比較渺茫。
“現在的行情不好,大家都挺悲觀的。”市場內一位經營人參産品的商戶説,“以前信用社都主動給我們貸款,現在一聽貸款是要投向人參,都遠遠地躲開。如果沒有借款經營,壓力還小一些,否則因為人參價格下跌,壓力肯定會非常大。現在的問題是,借錢投資的人並不在少數。”
多位經營人參的商戶在與證券時報記者交流之後得出這樣一條結論:“幹參價格下跌肯定會傳導到新參,今年8月份新參上市之後,價格必將下跌。”
種植大戶欲減少種植
“新參價格會是多少?80元/公斤是不是底線?”當證券時報記者與人參初加工商戶交流時,通化縣有名的人參種植大戶高德志快步走過來參與討論。
1956年出生的高德志,如今已經進入花甲之年。這位曾經有著多年政府工作經歷,從1980年就開始參與人參種植的“老人參”,現在是通化縣赫赫有名的人參種植大戶。包括平地參和山地參在內,高德志的人參種植面積大約在400畝左右。
“同別的物種種植有所不同,人參從種植到起貨大約需要5到7年的時間,而這恰恰也會形成一個週期。”高德志介紹説,2010年之後,由於人參價格快速上漲,很多人看到了商機,就不斷擴大種植規模,一些原本從事房地産、礦山經營的人也加入到這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人參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意味著市場供給大量增加,特別是人參價格在2014年創出新高之後,促使很多3年參、4年參在2015年大量上市,最終因為供需失衡,導致人參價格出現下跌。“我認同那些人參初加工商戶的説法,2016年和2017年,新參的價格肯定還會下跌。”高德志説。
據通化市政府部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介紹,2015年人參價格出現下跌對一些人參種植戶的觸動比較大,很多人已經開始打退堂鼓。一些原本在2016年計劃擴大種植規模的已經取消計劃,原本在2015年休耕一年、應該在今年繼續種植人參的種植戶也選擇在2016年暫停種植。
“我從明年開始也準備逐年縮減種植規模,準備利用4年左右的時間,最終將人參種植面積由現在的400畝減少到100畝左右。”高德志説,同時還準備號召身邊的一些人參種植戶也減少種植規模,大家未來的發展重點應該是增加單位産量,提高人參的品質,保證低農殘。
2016年5月10日,吉林省有關部門組織召開了全省人參産業發展形勢分析座談會,高德志參加了這次會議。“大家對吉林省現階段的人參種植、加工、銷售等情況進行了比較充分的討論,對於人參價格走勢也表示出了一定程度的擔憂。”高德志説,“我在會上提出的觀點是,大型企業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精加工,而不是投入鉅資進行人參的種植,大企業和人參種植戶應該各司其職。”
高德志認為,大家都知道人參價格的走勢存在週期性,現在應該是到了一個下跌的小週期,大家沒有必要過度悲觀。一旦那些保持觀望的深加工企業、大藥廠開始大量採購,那麼人參的價格肯定就會有所回升。只要挺過這個下跌週期,等到人參價格再度恢復上漲,到時賺個80萬、100萬並非沒有可能。
人參價格為何會下跌?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就像很多商品的價格下跌一樣,人參價格下跌的背後推手同樣是供求失衡。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據吉林省農委參茸辦公室主任孫振天介紹,為了改變多年來吉林省人參産業盲目擴張、低水準建設的狀況,吉林省從2009年開始連續7年將每年新增採伐跡地種植人參面積控制在1000公頃,對於合理調配林地資源、穩定人參價格起到了積極作用。受到吉林省嚴控參地指標及人參價格大幅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近些年吉林省內參農紛紛到其他省份種植人參。2015年,這些參農種植的人參大量上市並以吉林人參的名義銷售,人參生産規模急劇擴張,增加了市場的供應量,這成為導致人參價格下跌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另外,一直以來,制藥企業都是人參的主要需求方。2015年12月31日是新版GMP認證的最後期限,生産企業一旦沒有獲得新版GMP證書,不僅無法開展生産,還將失去部分省份的藥品招標市場。很多企業在沒有拿到新版GMP認證的情況下,不敢採購原材料,導致人參的市場需求大幅萎縮,這也是人參價格出現下跌的一個原因。
“供大於求導致吉林省人參價格出現下跌只是表像,根本原因還在於把人參作為原料轉化為深加工商品的功課做得不夠。如果以人參作為原材料的食品和化粧品被市場廣泛接受,那麼現在的人參産量遠遠不夠。”吉林省人參商會首席專家丁立起告訴證券時報記者,2010年,原衛生部批准吉林成為全國首個開展人參藥食同源試點工作的省份。當年,吉林的人參銷量就增加了2000多噸。兩年後原衛生部正式批准人參(人工種植)為新資源食品,人參被允許進入食品領域。很多人正是從那時起看到了商機,所以才會大規模種植人參。人參種植週期長達5-7年,2015年上市的人參其實大都是2010年和2011年種植的。
當時大家都樂觀地認為,人參(人工種植)獲批成為新資源食品後,隨著人參深加工企業研發出大量以人參為原材料的食品、保健品、日化用品,對於人參的需求會越來越多。然而,樂觀的預期卻遭遇到現實的無情打擊。一些人參深加工企業的確研發出了很多以人參作為原材料的食品、化粧品,但這些商品面臨著同質化、簡單化的問題,缺乏自己的特色。加之有關部門和企業對於人參的宣傳不夠,導致人參食品、化粧品被人們接受的進展不如預期,相關人參深加工企業的産能也沒有出現預期中的驟增。
“根據我們的調研,人參價格之所以在2015年出現下跌,與大的宏觀經濟不無關係。”丁立起説,宏觀經濟的下滑導致人們對於人參的日常消費出現了萎縮,從一些經營人參的門店所反饋的情況看,正常生活中對於人參的消費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吉林省林源參茸商行主要經營人參、鹿茸、蘑菇、木耳等東北特産。5月16日,該商行的劉經理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産地的人參降價之後,零售環節的人參肯定也要跟著降價,因為之前進貨價格比較高,所以現在一些人參産品的銷售就是賠本賺吆喝。即便如此,買貨的人也非常少,現在的生意特別清淡。
“人參不是年份越久越值錢嗎?為什麼不等到價格回升時再出售呢?”對於這個問題,劉經理回答説,人參不易保存,存在被蟲子蛀食的風險,一旦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損失將更大,所以現在降價也賣,問題是即便降價也沒人買。
價格下跌的利與弊
“人參價格下跌,是不是意味著人參産業在發展中出現了問題?”這或許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然而孫振天認為,一直以來,人們都存在一個非常大的誤區,將人參價格視為衡量人參産業發展好壞的一個評判標準。其實,人參産業效益是否大幅增長、標準化生産水準是否明顯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是否顯著增強、品牌行銷戰略是否取得較大進展等因素,才應該是衡量行業發展好壞的重要指標。
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吉林省人參産業發展主要是以原料參為主。但是到了2000年,特別是2010年之後,吉林省人參産業發展的重點則是人參深加工。2015年,吉林省人參産值實現460.7億元,約是2009年51億元的9倍。
“在這460.7億元的産值當中,原料參的佔比其實是非常有限的,主要貢獻還是來自於人參深加工産業。”孫振天説,由於受到供求關係的影響,人參價格在現階段暫時出現了下跌,人參種植戶和人參初加工商戶的確面臨一定的壓力,這是不可否認的現實;與此同時也應該看到,人參價格的下跌對於人參深加工企業構成利好,因為這會進一步降低人參深加工企業的生産成本,進一步促進新産品的開發。
目前吉林省相關企業已經開發出人參食品、藥品、保健品、化粧品、生物製品五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有些産品經過加工增值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例如長白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康艾注射液,單品種年銷售收入近18億元;集安益盛藥業實現了人參根、莖、葉、花、果實綜合利用,生産的生脈注射液、欣悅膠囊及漢參系列化粧品去年銷售收入達到13.4億元。
“如果這些已經開發出的人參食品、藥品、保健品、化粧品、生物製品等大量推向市場,那麼對於原料參的需求也會大大增加。”孫振天説,雖然現在人參的産量是多了,但是一旦深加工的用量上來,很可能出現人參供小于求的情況。
高德志也認可孫振天的看法。高德志同時表示,人參價格出現下跌並非是壞事,因為這可以促使不斷擴大種植規模的人參種植戶、盲目進入這一領域的企業、政府相關部門反思一下各自在人參産業發展的過程當中究竟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2010年至2014年,人參價格出現上漲的確是一種正常合理價格的表現。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參價格在這個階段的上漲過程中也確實存在炒作的成分,因此現階段的人參價格下跌也可以看成是價格回歸理性。”通化市政府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責任編輯: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