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奶危機蔓延至浙江産奶重鎮 養殖戶月宰50頭奶牛

  • 發佈時間:2015-01-14 07:15: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周哲 傅穎傑 李華 俞躍  責任編輯:張少雷

  河北奶農每日倒牛奶,養豬戶買牛奶喂豬……新年剛過,這樣的新聞頻現,讓人不免驚訝,天天要喝的牛奶,這是怎麼了?

  實際上,種種跡象表明,這場幾乎波及全國的“奶危機”,從2013年的“奶荒”開始,就埋下了伏筆。處於産業鏈低端的中國原奶生産,一窩蜂而上之後,面對來自國外低價奶粉的衝擊,立馬被打回原型。有媒體評論,僅僅兩年時間,便從“奶荒”到“奶剩”,這對中國奶業來説,頗具諷刺意味。

  在浙江,金華的奶牛存欄數佔全省的40%還要多,幾乎就是半壁江山。

  數據顯示,2014年末,金華的奶牛存欄數相比2013年,少了5000多頭。

  鮮奶收購價格大跌,甚至還不能抵銷成本,不少奶農為了減少損失,只能忍痛宰牛賣肉,咬牙苦撐。而處於産業鏈上游的鮮奶製品企業日子也不好過,面對産能過剩的事實,只能貼錢生産,甚至不得不出臺“限量收購”的政策。

  在採訪中,金華多位奶業從業者都稱,中國的奶業正接受寒冬的考驗。更糟的是,這個冬天看上去還要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

  金華最大奶牛養殖戶:越養越虧,月均宰牛50頭

  45歲的阮水明養奶牛已經10年了,他位於金華婺城區蔣堂鎮的奶牛養殖場,正常情況下的存欄量超過2000頭,是金華規模最大的奶牛場。

  “現在,我的奶牛只剩下1850頭了。”阮水明掰著指頭説,滿臉的無奈。

  每年11月到次年四五月,是奶牛産奶高峰期。可這個冬天,阮水明卻不得不忍痛將傾注了自己太多心血的奶牛殺掉一些,以減少損失。

  “按照以往的經驗,每年這個時候,鮮奶的價格都會有些波動,但降幅不會太大。”阮水明説,但像今年這樣壞的年景,他養牛10年來還是第一次遇到。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2013年的時候全國鬧“奶荒”,國內生産的鮮奶供不應求,省內外乳企紛紛到金華“搶奶”,也一定程度催生了金華原奶價格上揚。鮮奶收購價格從2013年1月份的3.8元/公斤上漲到2014年初的5.8元/公斤,最高時甚至超過6元/公斤。

  高價之下,部分奶農趁機擴大了養殖規模,而今,不僅鮮奶收購價格降回到4元/公斤左右,而且還要“限售”。

  所謂限售,以阮水明的養殖場為例,正常情況下,他的2000頭奶牛每天可出奶約21噸。但是,乳製品企業卻只給18噸的收購限額。限額內的18噸鮮奶,按4元/公斤收購;超出的3噸,要麼不收購,要麼以遠低於4元的價格收購(阮水明説,最近兩天的收購價是2.5元/公斤)。

  按照成本計算,如果鮮奶的收購價低於4元/公斤,奶農就會虧本。

  “我每天的鮮奶産量是固定的,如果他們不收,就只能倒掉。所以,再低的價格也只能賣,能少虧點。”阮水明説。

  為了減少損失,3個月前,阮水明就開始宰殺自己養殖場的奶牛。“越養越虧,還不如殺了賣肉”。阮水明説,“除去自然淘汰的,這3個月,差不多殺了150頭牛。”

  “我這樣規模的養殖場,一天虧個幾千、萬把塊錢,還能撐個一年半載,那些小規模的養殖戶怎麼熬啊?你算算,如果只養了100來頭牛,平均每天殺一兩頭,夠殺幾天?”他説。

  鮮奶製品企業:一直在做貼錢的買賣

  實際上,阮水明的養殖場由於規模大,與乳製品企業早就簽過合同,在奶業不景氣的時候,雖然賺不到錢,他的鮮奶並不愁銷路。

  金華奶牛協會秘書長傅春泉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在金華,比較大型的乳品企業就是佳樂、李子園、好源、銀河等幾家公司。這些企業中,好源主要做煉乳,銀河主要生産牛初乳,李子園則是復原乳,原材料都可以用奶粉代替,對生鮮奶的需求並不大,所以受到的衝擊比較小。

  而主要生産鮮奶製品的金華本地乳企佳樂乳業有限公司,就沒那麼幸運了。

  昨天下午,錢江晚報記者在佳樂公司的倉庫看到,這裡的奶粉已經堆積如山,足足有三四米高。

  佳樂副總經理程建華説,佳樂一天平均最多也只能消化80噸鮮奶,面對現有的105噸鮮奶供應量,佳樂除了貼錢將之加工成奶粉、稀奶油(就是奶油,蛋糕房、麵包房用得比較多)之類便於儲存的産品外,也沒其他太好的辦法,“放到市場上,價格太低,還賣不掉,只能存著。”

  僅最近兩個月,佳樂公司就已經庫存了約200噸奶粉。此外,還有為數不少的奶油被存放在租來的冷庫裏。

  “鮮奶加工成奶粉的成本在4萬元/噸左右,可如果是買進口的奶粉,只要1.8~1.9萬元/噸。”程建華説。因為與養殖戶的合作關係,加上對鮮奶的依賴,像佳樂這樣的乳企不得不咬牙苦撐。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採取限量收購措施的主要原因。”程建華説。

  後果正在顯現:倒奶的事會不會在金華發生?難説

  數據顯示,自2013年的“奶荒”後,因為養殖規模擴大,近兩年金華鮮奶的産量一直在增加,目前已達到每天200多噸的産量。

  “2013年的時候,國內幾家著名的乳企都到金華來買過奶,那個時候,本地産的鮮奶供不應求,差不多三分之二的鮮奶被外面的乳企消化了。”傅春泉説,光北方一家知名乳企每天就能買走40噸鮮奶。

  如今,這些外地企業的收購力度一再下滑,金華外銷的鮮奶已由2014年初的140噸/天,下降到目前的90噸/天,直降35.7%。這多出來的50噸鮮奶,都要靠本地企業來消化,從目前來看,顯然已經過剩。

  來自金華市農業局的數據,2013年底,金華全市的奶牛存欄數量為2.93萬頭,到了2014年末,存欄數降到2.45萬頭,佔全省的40%還要多。這些少掉的存欄量,主要和散養戶大幅減少有關,受專項整治行動以及環境治理的影響,金華全市的奶牛養殖戶數由2013年的1894家降到2014年末的509家,減少了73.1%。

  面對波及全國的“奶危機”,養殖戶及乳企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金華市奶牛乳品行業協會秘書長傅春泉説,目前,金華還沒有出現倒奶的現象,但如果照目前的情況持續下去,很難説倒奶的事會不會在金華發生。

  原因分析

  鮮奶滯銷,因國外低價奶粉涌入

  在此前的媒體報道中,全國範圍內的鮮奶滯銷,除了牛奶産量達到一個高峰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受國外低價奶粉的影響。

  “從2014年4月份開始,大量進口奶粉賣到國內,價格更是從5.5萬元/噸直降到當前的1.8~1.9萬元/噸。”傅春泉説,這樣的行為已經可以看作是傾銷。

  來自海關的數據,更能説明問題。記者從寧波口岸獲悉,2014年,該口岸進口的牛奶為5706.9噸,同比增長了6.1倍,而均價同比卻下降了28.6%。奶粉的情況也是類似,寧波海關統計,去年1到11月,從寧波口岸進口奶粉884.4噸,同比增幅達2.5倍。

  在這波衝擊下,不少乳企減少了鮮奶的採購,改用奶粉加工産品。“奶粉本來就是鮮奶製成的,因為奶粉更耐儲,我們國家的一些乳企等於又把奶粉沖泡回去還原成飲品。”傅春泉説,這直接導致國産鮮奶、奶粉集中過剩。

  傅春泉説,在口感上,奶粉還原成牛奶,並不會有多少區別,但在營養上,肯定不如鮮奶製品。

  説到這裡很多讀者要奇怪了,為什麼原材料價格這麼低,超市裏的乳産品價格卻不見絲毫下降呢?

  這裡不得不提國內乳産品居高不下的成本。“乳品價格裏,廣告行銷的費用佔了很大一筆,不然賣不動。”阮水明説,另外還有人工成本的逐年持續上漲,以及對環保的高要求等,也壓榨了利潤空間。

  未來預期

  困境還將持續,奶農應加快轉型

  金華市畜牧獸醫局畜牧産業發展科科長高士寅説,金華奶業的現狀,農業部門也一直在密切關注,併為此進行了多次調研。但到目前為止,金華政府還沒有出臺與奶牛有關的補助措施。

  高士寅説,一直以來,政府都是倡導奶業自主進行結構調整,這次危機雖然的確可以淘汰部分産能比較低、比較老的養殖場,但總體上,政府還是建議奶農從調整奶牛養殖結構開始做起。

  有媒體報道説,目前應當推動的,是積極扶持奶牛大戶、聯戶經營、家庭牧場等經營主體,扶持奶農合作社發展,提高奶農組織化程度和整體競爭力,養殖場規模化之後,不僅僅有利於降低原奶的供應成本,還能夠增加奶農與乳企之間的議價能力。

  業界普遍認為,這場牛奶危機還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養殖肯定是將來的方向。”阮水明説,但他希望,市場優勝劣汰的步子,能邁得慢一些。他擔心,萬一中國全面放開標準,外來奶粉乳品大量進入,國內的奶農很難撐下去,“國外用了二三十年走完的路,期望我們用兩三年走完,不現實。”

  本報通訊員 周哲 本報記者 傅穎傑 李華/文 本報記者 俞躍/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