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多地奶農倒奶殺牛 洋奶粉衝擊被指係主因

  • 發佈時間:2015-01-11 08:44: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新年伊始,多地倒奶的新聞卻屢見報端,奶農不得不將賣不掉的鮮奶倒掉,甚至把剛剛懷孕的奶牛賣掉。

  奶農倒奶殺牛,中國牛奶已過剩?

  在河南商丘梁園區西劉村的牛奶養殖小區旁,養殖戶趙秀麗正在倒掉剛剛擠出的新鮮牛奶。她告訴記者,合作的牛奶企業已經三天沒有來收購牛奶了,賣不出去的奶只能白白倒掉。她心疼地直掉流淚。趙秀麗:“這一桶奶得有40斤左右,有,有。得160(元)了,100多塊錢,一天就這好幾百塊錢倒。倒著哭著倒著哭著。”

  據了解,梁園區西劉村牛奶養殖小區成立於2006年,經營最好的時候擁有奶牛600多頭,不少村民曾經靠著養牛發家致富。但從2014年6月份開始,牛奶就開始滯銷了。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新疆,新疆阜康市城關鎮的馬金明養了470頭牛,70%為産奶奶牛。最近他四處尋找買家賣牛,從去年11月開始,已經賣出去了200多頭牛,損失了近 500萬元。

  而在陜西省,涇陽縣興隆鎮許莊黃家村人黃繼宏向記者道出了辛酸,“牛價掉了,奶價掉了,飼料價沒掉,現在你成本大了,成本高的很。承包地,貸款利息,水電費,工人工資,都付不起。”

  黃師傅告訴記者,從2014年春節後,鮮奶的收購價格逐漸走低,6月份的形勢更加嚴峻。原本可以賺錢的奶牛,也變成了賠錢買賣。為了保本,他們只好每天殺牛來減少損失。

  國産奶業困境,洋奶粉的衝擊是主因

  無論是倒奶還是殺牛,都是奶農為了減少損失、保住成本而做出的斷腕之舉,那麼中國的奶牛已經過剩了嗎?這次的“倒奶潮”的原因又何在呢?調查了廣東地區倒奶事件的《羊城晚報》記者陸志霖向我們表示,主要還是洋奶粉的衝擊。

  她説:“相對於糧食、棉花等農産品的配額制以及配額外高關稅保護,原奶以及奶粉等乳品,市場基本開放。打個比方,紐西蘭是中國最主要的乳品進口國家,中新之間2008年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逐年提高開放度,原乳和奶粉2013年以後基本實行5%以下的低關稅,甚至相當多品種是零關稅,進口數量超過一定額度後才啟用最惠國關稅稅率。2014年,中澳又簽訂了自貿協定。這使得中國乳業已經和國際市場越來越成為一個整體,乳業也成為在真正意義上直接面對國際市場競爭和國際市場變化的農産品行業。”

  在奶牛養殖大省山東省,臨淄庚源晨奶牛專業合作社的經理劉智傑也用實際的經濟賬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

  一頭牛一天飼養成本在五十元左右,綜合算下來,繼續生産肯定賠錢,但算了算賬,減少産量賠的更多,畢竟奶牛不産奶也要餵養,而殺牛、賣牛則賠的更多,劉智傑説:“原來一頭牛一年掙8000,現在都賠錢,賣牛殺牛的現象很普遍了。你要是賣牛,今年上半年一頭牛賣一萬八,現在到了一萬了。咱把牛殺了賣了,咱牛奶少了,人家到時候紐西蘭肯定會提價。”

  根據統計,去年1-9月份,全國乳製品進口量共計149.86萬噸,同比增長36.5%。而1-10月份,國內乳製品産量2198.8萬噸,同比下降0.04%。業內人士表示,由於紐西蘭供給增加,今年初進口奶粉價格下降,因此很多非乳製品食品加工企業買漲不買跌,造成訂單下降;而國內乳品企業已經庫存了大量奶粉,基本都在消化庫存中,因此訂單量也隨之下降,導致價格變動。

  劉智傑告訴記者:“紐西蘭原料奶價格非常低,一噸兩萬一或兩萬二,在中國至少三萬五以上,成本價格懸殊使得很多中國乳製品企業減少了當地生鮮乳收購。”

  該管還是該放?國産乳業面臨行業洗牌

  針對這些情況,農業部已派出督導組,赴河北、山東、山西等奶業主産省檢查指導解決“賣奶難”問題。

  目前農業部公開的協調處理“賣奶難”的舉措,多是針對地方農牧部門的。首先,各地要千方百計組織協調加工企業保證生鮮乳收購。此外,各地要切實加大奶業政策扶持和生産救助力度,抓緊落實奶牛良種補貼、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等已有的扶持政策,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保護奶農養殖積極性。除了這些“治標”之策,為了治本,農業部強調特別要加強對散養戶和小規模戶的技術培訓,推動散戶入區入園和老舊奶牛養殖小區改造升級,引導奶農向標準化規模養殖方向發展。

  當然,針對眼下之急,更緊迫的還是,各地要密切關注生鮮乳生産、收購情況,實行奶業生産週報制度,及時處置各種突發事件。

  而在調查中,我們也聽到了另一種聲音:目前的情況對於很多奶農是殘酷的,但這或許是行業洗牌的必經階段。

  河南三色鴿乳業是南陽當地一家中等規模的牛奶生産企業,公司一位負責原料奶採購的王經理説,近期爆出的奶農倒掉牛奶的新聞,折射出國內奶牛養殖業正面臨一場洗牌。國內相當一部分的養殖場規模小、成本高,品質也難以保證,平均一公斤生鮮奶成本在3塊6左右,南方成産成本更高,而像芬蘭、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的牛奶成本僅1塊多錢。

  王經理説,“廣州那邊,由於氣候炎熱,生産的生鮮乳成本都得5塊,差距很大。像廣州倒奶的養殖場,一天産兩噸奶,還在艱難維持,並且産能也落後。就像一條河夏天漲了大水一樣,等於把這個行業凈化一下,不升級就死。” 隨著中澳自貿協定簽訂,歐盟配額制今年4月將要取消,國內乳企加快境外佈局奶源,洋牛奶、洋奶粉大舉進入中國市場,這將會倒閉國內養殖業轉型升級,奶企負責人王經理表示儘管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不過從長遠看,有利於這一行業的健康發展,“原來像這種養殖戶的奶牛,産十來斤的他還捨不得淘汰還在喂,養殖戶養十來頭的,也捨不得退出行業,還在喂。經過這次凈化後,可以説咱掏三分之二的錢,喝的東西比原來的品質都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