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身陷債務危機的猛獅科技(002684,SZ)發佈2018年半年報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5億元,同比減少51.3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8億元,同比下降752.61%。
根據半年報,報告期內,猛獅科技累計歸還無法續貸的各類融資金額19.22億元,有息負債總額減少9.7億元,新增融資的加權平均綜合成本為9.56%,比2017年度上升1.21%。猛獅科技方面還在半年報裏自曝稱,受持續收貸影響,公司流動性從一季度的緊張演變為二季度末的臨近枯竭,對公司2018年上半年經營業績産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聯繫猛獅科技方面及董事長陳樂伍,但截至發稿,尚未能獲得回應。
猛獅科技今年上半年業績情況
兩大鋰電池生産基地仍在建
半年報顯示,猛獅科技各業務板塊的收入規模受制于資金面的影響均不如預期。其中,鋰電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299.79萬元,同比下降55.52%;清潔電力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08億元,同比下降77.30%;車輛相關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87億元,同比增長31.27%;鉛電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91億元,同比下降25.79%。
對於鋰電池業務,猛獅科技將其歸咎於行業及政策原因,具體包括了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市場競爭壓力的影響、鋰電池行業洗牌、三元動力電池組價格下降、新能源物流車申請財政補貼的運營里程要求不低於2萬公里等原因。
“兩大鋰電池生産基地仍處於建設階段,目前已建成産能只有1Gwh,産能尚未真正釋放;且高端動力電池項目前期固定投入十分龐大,國家金融去杠桿政策對公司融資工作造成較大影響,資金緊缺導致生産線未能按計劃建成投産;部分客戶因為公司資金緊張,擔心公司交貨能力,取消了原有的訂單。”猛獅科技在半年報中表示。
一位不願具名的鋰電行業觀察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猛獅科技並非典型的動力電池企業,雖然其正在將業務重點放在鋰電業務上,但畢竟涉足該領域較晚,很多鋰電項目都是近兩年的新投資項目,而且在沒有獲得大訂單的情況下,資金鏈肯定難以為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動力電池領域,猛獅科技的戰線不斷拉長,除了磷酸鐵鋰、三元電池項目外,子公司上海松岳主要負責動力電池PACK(組裝)系統的設計開發和製造,天津猛獅新能源則定位於鋰電池回收業務。
與此同時,猛獅科技還延伸到了新能源車輛業務。但猛獅科技董事長陳樂伍此前曾公開表示,2018年猛獅科技會聚焦動力電池産業鏈,一些無關緊要的業務,比如新能源汽車,會大刀闊斧地砍掉。此次半年報也指出,受行業政策變化及宏觀調控影響,公司對新能源車輛板塊業務進行了戰略調整,逐步對新能源車輛業務進行收縮,中止整車生産業務,將以汽車租賃運營板塊為主要業務發展方向。
擬引入實力雄厚新控股股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2018年6月30日,猛獅科技的貨幣資金僅剩下2.44億元,而去年同期為20.4億元,佔總資産比例從21.51%下降到2.32%。與之相反的是,猛獅科技的應收賬款則從去年同期的19.9億元上漲到31億元,佔總資産比例從9.37%上升到29.36%。
對此,猛獅科技在半年報中解釋稱,受金融去杠桿影響,公司到期融資大多未能續貸,導致公司貨幣資金急劇減少,運營資金緊缺。而由於公司鋰電池及清潔電力板塊的行業固有特性,應收賬款信用週期較長,報告期內餘額仍然較大。
截至2018年6月30日,猛獅科技及子公司正在與債權方協商的已到期未償還融資本息合計約為5.25億元,被融資機構要求提前收回本息的融資約為1.29 億元,存在較大的償債壓力。
此前,猛獅科技便公告稱,浙商銀行深圳分行在未告知公司及保薦機構情況下,直接從猛獅科技子公司福建猛獅募集資金賬戶劃轉6294.93萬元,用於歸還部分到期貸款本金。而截至目前,浙商銀行深圳分行仍未歸還其強行劃轉的募集資金。
猛獅科技方面也坦言,公司主要業務鋰電池、光伏電站、儲能電站、新能源汽車租賃運營等均屬於資金密集型産業,且處於業務快速擴張期和投入期,盈利能力尚未能很好體現,自身造血功能較弱,現金流壓力較大。由於國家正在推行金融去杠桿政策,公司的融資能力受到限制,融資成本上升,償還債務擠佔了公司大量資金,使得公司面臨較大的資金週轉壓力,進而導致部分新業務的發展受到抑制,且存在前期投入無法收回的風險。
對於債務以及財務狀況,猛獅科技還稱,公司現控股股東及公司決策層擬通過為公司引入資金實力雄厚的新控股股東和財務投資者的方式,實現較快降低公司負債率,增強公司的流動性和接單能力,化解公司融資擔保能力不足和後續發展資金需求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猛獅科技曾與雪松控股簽訂委託投票權的框架協議,後者將通過持有前者1.39億股的形式取得猛獅科技的控制權,即雪松控股將“接盤”猛獅科技,但8月初這份協議宣告解除。
有券商的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向記者坦言,猛獅科技未能如願找到“接盤者”,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企業自身的問題所在,和沃特瑪類似,現在能不能再找新的接盤者進來,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畢竟風險很大。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