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引入國資背景的戰略合作及投資者;公司困境未除,被打上“*ST”標簽,內控風險被多次提及
在“雙十一”宣佈將有游泳運動員孫楊做代言人之後,貝因美11月27日公告稱,近日收到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貝因美集團”)的告知函,獲知貝因美集團及公司管理層目前正在分別洽談引入國資背景的戰略合作及投資者事宜,但並未簽署任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文本。
貝因美股份于1999年成立,2011年深交所上市,成為國産奶粉中的知名品牌。但2016年中報以來開始虧損,後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27日接觸國資的消息發出後,貝因美開盤股價上漲,最高報價到5.44元/股,較前一日收盤價漲幅超過3%。截至收盤,貝因美股價報5.37元/股,較前一日漲幅2.68%,對應總市值54.91億元。
利好消息的背後,今年以來,貝因美因“2016年度、2017年度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均為負值”戴帽“*ST”,管理上還屢次被爆出問題。
那麼,這裡的“國資”會對貝因美帶來什麼樣的影響?11月27日,新京報記者致電貝因美,電話無人接聽。
股權動向
擬引入國資背景投資者,恒天然或撤資
貝因美在11月27日公告中表示,近日獲知貝因美集團及公司管理層目前正在分別洽談引入國資背景的戰略合作及投資者事宜。
“公司管理層及控股股東表示,本次引入戰略合作,旨在保障公司長期戰略發展和價值實現,將有利於完善公司治理、實現轉型升級、確保業務穏健發展,從而有利於全體股東利益。”
不過,貝因美稱,“目前相關事項尚在加緊協商洽談中,尚未簽訂最終協議,尚存在不確定性”。
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從資本市場來看,國資入資貝因美可以提升投資者信心,對貝因美“脫帽*ST”有積極影響,利於公司保殼。“國資背景投資者進來之後,貝因美家族對貝因美的管理有望進一步減弱,這樣能夠使得貝因美建立起多元化資本支援的以職業經理人制度為方向的管理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傳出國資背景投資人進入前,市場上還傳出貝因美第二大股東恒天然要出售貝因美股權的消息。
11月12日,多家媒體報道,恒天然董事長約翰·莫亨那稱,已啟動對恒天然資産和運營的相關審查,並確定了3項資産可能出售,其中包括在中國投資的貝因美相關産業。
根據貝因美2018年三季度報告,貝因美集團持有貝因美34.21%的股權,上述股權已經大部分質押。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恒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持有18.82%股權。
截至11月27日,恒天然尚未出售手中貝因美股權。根據11月14日相關報道,恒天然負責人曾回應媒體稱,“現在對這項復核的結果做出評論,還為時過早。”
宋亮認為,恒天然的投資是資本性質的投資,這幾年貝因美進入谷底,如果恒天然在此時撤資,那麼對於貝因美來説是“解套”。“貝因美受制于恒天然的挾制,這對貝因美的發展是不利的”。“不排除恒天然真的要退出來,然後股份轉給國資背景投資者”。
恒天然退出影響如何,市場上呈現不同觀點。乳業專家、原廣州市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認為,如果恒天然真的退出,會對貝因美産生打擊,“原來兩個人扛,現在一個人扛起來,肯定是有壓力”。
困境未除
被打上“*ST”標簽,內控風險被多次提及
2018年以來,貝因美一直在困境中掙扎。公司今年4月發佈的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為26.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57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後凈利潤為-11.39億元。
這已經是貝因美第二年巨虧。貝因美2016年的營業收入為27.6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8億元。
因2016年度、2017年度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均為負值,根據相關規定,深圳證券交易所將對貝因美股票交易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
自2018年4月27日起,貝因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也變更為“*ST因美”。
退市風險下,貝因美還多次因資訊披露違規被處罰。11月9日,貝因美收到中小板監管函。貝因美在2017年1-9月分別向關聯方杭州比因美特孕嬰童用品有限公司、寧波媽媽購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預付採購款項8034.06萬元和8776.13萬元,分別超出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交易額度2184.06萬元、2926.13萬元。
此外,貝因美披露的2017年年報中,對各項資産計提減值準備總額為5.34億元,佔2016年度經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68%。針對上述事項,貝因美公司未在2018年2月底前提交董事會審議並履行資訊披露義務。
這兩項違規的背後,暴露出的是貝因美內部控制存在缺陷、財務管理不規範等內容。
今年6月,貝因美收到了證監會浙江證監局的警示函。浙江證監局稱,貝因美內部控制存在缺陷,除上述關聯交易超出審批限額外,貝因美還有超7000萬元的資金往來缺乏交易實質,存在財務管理不規範問題。此外,貝因美在預測2017年度業績時對存貨跌價準備、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預計負債的計提不夠審慎,比2017年年報少計提約3億元等情況。
業績自救
靠賣資産緩解,再次拉攏經銷商
根據貝因美2018年三季度報告,公司1-9月的營業收入為18.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9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7%。
今年前三季度扭虧的背後,貝因美的職工數量在大幅減少。數據顯示,貝因美1-9月的應付職工薪酬期末數較期初數減少33.86%(絕對額減少1441.42萬元),“主要係本期人員減少,相應期末應付職工的薪酬減少所致。”
今年3月,貝因美計劃將全資子公司杭州貝因美豆逗兒童營養食品100%股權通過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公開轉讓給非關聯方,轉讓價款不得低於評估價值1.66億元,並與潛在交易對手洽談處理未來土地潛在增值等收益事宜。
此前,貝因美還計劃出售另一家子公司貝因美(安達)奶業,最終失敗。
2017年7月,貝因美原籌劃向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等關聯方出售貝因美(安達)奶業100%股權及相關資産。今年7月貝因美宣佈,公司與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等關聯方一直就貝因美(安達)奶業及相關資産的交易付款時間、標的物價值變動的處理等條款進行協商,但一直未能就主要商業條款達成一致。7月27日經平等協商,雙方一致同意終止貝因美(安達)奶業及相關資産的交易事宜。
根據貝因美第三季度報告,公司1-9月的資産處置收益數較上年同期數增長608.06%(絕對額增加2557.21萬元),“主要係本期閒置廠房及房産處置收益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貝因美8月宣佈,因全資子公司宜昌貝因美食品搬遷,在去年12月收到高新區財政局支付的收儲補償款10031萬元。今年8月,貝因美再次收到宜昌市土地儲備中心支付的收儲補償款1億元,“待搬遷項目整體完成後計入相關損益科目”。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貝因美還通過引入經銷商持股的方式,來穩定公司發展。根據貝因美11月23日公告,基於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為實現企業長遠發展與自身利益的充分結合,部分經銷商擬與相關專業管理機構簽訂管理協議,以合法方式取得公司股票。
目前,貝因美經銷商持股計劃對應成立了信託計劃,“信託計劃于2018年11月13日正式成立,募集信託資金合計1500萬元”,截至2018年11月22日,該信託計劃已通過二級市場以集中競價方式買入公司股票288.2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2819%,購買均價為5.15元/股。
王丁棉告訴新京報記者,貝因美近年來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經銷商“渠道堵塞”,貝因美此前就已經通過上述方式拉攏經銷商,“但是實際上這一點是失敗的,我了解到真正堅持下來的老客戶很少”。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