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行銷講堂 > 正文

字號:  

阿裏成功難掩中國網際網路業的尷尬

  • 發佈時間:2014-10-21 14:34:36  來源:求是  作者:郭斐然  責任編輯:謝淩宇

  近日,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不僅成就了中國大陸新的首富和全球第二大的網際網路公司,更被視為中國網際網路産業從“跟隨”到“反超”的逆襲,甚至在一些人看來全球網際網路格局也將重構。

  阿裏上市能否承載這些願景,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産業質的飛躍的拐點,還需要時間來證明。但赴美上市絕非阿裏的專利。僅在2014年,就還有樂居、途牛、聚美優品、智聯招聘、京東分別在美國納斯達克和紐交所掛牌交易。2013年則是唯品會、蘭亭集勢、58同城、去哪兒、500彩票、久邦數位、汽車之家在美上市。時間再往前推,還有噹噹網、巨人網路、前程無憂、新浪、搜狐等等。據報道,眼下迅雷、安居客、夢芭莎、大眾點評、神州租車等也正在積極籌備赴美上市事宜。原來美國才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實現夢想的天堂!

  一個個“阿裏”的成功難掩集體的尷尬。因此許多人理所當然地把磚頭一起拍向大陸資本市場,砸向不爭氣的中國股市,評判股票市場不切實際的上市門檻,怪罪早該更新的法律障礙。但是,且慢。儘管這些多多少少的確有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但人們卻往往忽略了另一個方面: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外資基因。事實上,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幾乎全部是外資控股,比如阿裏的第一大股東日本軟銀集團持股34.1%,第二大股東雅虎持股22.4%,而軟銀又是雅虎的大股東,因此也有人驚呼:“阿裏原來是日本人的企業!”除了阿裏,大家所熟知的百度、騰訊、搜狐、新浪、噹噹網等也皆為外資控股。既然如此,我們不難想像,一旦企業長到一定“個頭”,外資必然要力主赴美上市,把手中的股票該轉讓的轉讓,該變現的變現,或者要麼選擇及早脫手,要麼繼續持有待價而沽,本來很多就是短線熱錢,屬於投機資本,在納斯達克、紐交所豈不比在國內股市悠哉遊哉?

  外資基因的影響還不僅僅體現在財富轉移分配環節,更為關鍵的是通過VIE結構對經營實體進行全方位的控制。所謂VIE結構,就是境外離岸公司為規避相關法律制度不直接收購境內實體公司,而是通過一系列協議取得其全部股權的優先購買權、抵押權和投票表決權、經營控制權等。新浪是VIE結構的最早提出和實踐者。2000年新浪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離岸公司,向美國納斯達克申請上市。為規避中國法律限制,將其ICP業務剝離出來,重新註冊為北京新浪互聯資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王志東持股70%,汪延持股30%。但新浪董事會通過協議安排,將王志東和汪延持有的股權作為“抵押”,使得他們事實上成為新浪在新浪互聯的代理人。社科院學者王雪峰將此模式概括為:離岸設立、註冊海外,回國經營、根植中國,合約安排、間接控制。事實證明,這種制度安排的影響極為巨大。2001年6月,新浪主要創始人王志東即被解職,其後幾年間股權變動更為頻繁,董事及管理層持股比例不斷降低,新浪完全成為國際資本控制下的在中國境內經營的投資控股公司。

  如果説一個新浪只是個例,可以不用過多去理會,但當中國的門戶網站、搜索引擎、網路安全、電子商務、社交視頻、部落格論壇等各個網際網路應用領域幾乎都被外資主導的VIE結構所控制的時候,其意義就大得驚人。今天的網際網路越來越成為資訊傳播的主要平臺,是人們獲取資訊的一個重要窗口,如果一些門戶網站、社交平臺發佈傳播不實內容或者偏激觀點,並經過惡意引導和放大發酵,就可能引致社會矛盾的積累激化,甚至引發衝突。而且,很多網際網路企業掌握大量基礎數據,涉及成千上萬用戶的基本資訊。以阿裏為例,在其生態體系中,有超過千萬的中小企業在阿里巴巴的外貿平臺上從事著貿易,阿裏旗下的淘寶、天貓等零售平臺上就活躍著超過2.7億的消費者和800多萬賣家,一旦這些數據和資訊被國外敵對勢力掌握利用,就會對我國資訊産業和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在此背景下,我們更要謹慎地過問一句:“阿裏們,到底是中國人的還是洋人的企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