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阿裏赴美直戳中國股市“痛點”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國外上市

  • 發佈時間:2014-09-15 09:58:07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阿裏赴美直戳中國股市“痛點” 網際網路巨頭為何紛紛國外上市

  紐約證券交易所官方網站最新披露的資訊顯示,阿里巴巴將於美國時間9月19日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如不出意外,阿里巴巴將成為美國史上融資額最大的IPO。

  這是阿裏之幸,也是A股之痛。總市值已躋身全球資本市場前列,卻仍難免本土優質上市資源流失的尷尬,這無疑值得深刻反思。

  阿裏路演

  受熱捧或將提前結束認購

  從本月8日開始在紐約啟動路演,到9月19日在紐交所正式掛牌,目前,阿里巴巴全球路演進程過半,投資者的熱捧讓阿里巴巴的募資之路異常順利。甚至有消息稱,由於投資者認購充足,阿里巴巴或將提前結束認購。

  阿里巴巴于美國時間本月8日在紐約啟動IPO路演。招股書顯示,其IPO擬發售3.2億股,以此測算,阿里巴巴IPO融資額為192億—211.2億美元。如果算上最高15%的超額配售計劃,阿里巴巴最高融資規模將達243億美元。對應的估值高達1627億美元。這意味著阿裏有望成為美國,甚至全球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科技股IPO項目。此前美股最大規模IPO為維薩(VISA),在2008年3月創下的募資額約為179億美元。

  實際上,雖然還沒有上市,美國股票市場就已表現出對阿里巴巴的高度熱情。本週,擁有阿里巴巴股權的雅虎和日本軟銀股價表現強勁。雅虎股價12日上漲4%至42.88美元,創2006年1月10日以來的新高,本週累計漲幅達到8%。日本軟銀作為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本週漲幅高達12%。

  巨頭出走

  網際網路企業紛紛到國外上市

  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資概念股共計186隻,64%在納斯達克市場。

  自2000年門戶網站新浪登陸美股市場至今,中金公司分析師劉剛將中概股赴美上市的發展歷程概括為三個階段,從迅猛發展受到瘋狂追捧,到醜聞頻發出現信任危機,再到逐漸恢複元氣,迎來京東和阿裏上市。

  自2013年以來,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的步伐不斷加快。陽光100置業、綠景地産、青建發展等內地房企都通過各種方式在海外上市。中原地産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有超過20家企業發佈海外融資計劃或意向計劃,合計融資額逾650億元人民幣。比房企更加熱衷海外融資的是網際網路企業和科技企業。除了阿里巴巴,京東商城、新浪微網志也提交了赴美IPO申請,京東商城擬融資15億美元,新浪微網志計劃籌資5億美元。更早上市的去哪兒網、58同城等IT企業分別登陸納斯達克、紐約證券交易所。

  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共有63家中國企業實現IPO,其中,15家企業在境外上市,融資額合計27.26億美元,主要分佈于中國香港、德國和美國等市場。

  華鑫證券投資總監仇彥英認為,作為中國新興網際網路業態的代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受到熱捧並不意外。不過,此項IPO帶給人們的反思意義遠大於企業上市本身。由於A股市場的種種限制,近年來,多家國內網際網路高科技類企業被迫海外上市。如今阿里巴巴遠走美國更把國內市場的弊端暴露無遺,值得深入探究。

  背後的無奈

  A股為何留不住阿里巴巴們

  大多數中國百姓由“萬能的淘寶”認識阿里巴巴。但今後,他們只能遙望阿裏在大洋彼岸登陸。一家以本土龐大客戶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網際網路企業,為何最終選擇在地球另一端上市?背後的曲折和無奈令人回味。

  準入門檻 條件規定太多

  “註冊地在海外”擋住了阿裏在A股上市

  現行證券法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應當符合公司法規定的條件。公司法則將調整對象明確設定為“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而註冊于海外的阿里巴巴集團,不得不因其“外資企業”的身份與A股市場失之交臂。

  如果按照A股IPO相關標準,擬上市公司必須在IPO申請之前大規模清理職工持股,將股東人數減縮到200人以內。對於阿里巴巴而言,這幾乎不可能,據其向美國證交會提交的文件顯示,自1999年開始,阿里巴巴就向員工提供股票期權和其他激勵獎項,阿裏現有員工和前員工共持有26.7%的股權。

  對於這種“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尷尬境況,中國股市並不陌生。騰訊、百度、新浪等新興技術類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海外上市。而有著“中國矽谷”之稱的北京中關村,截至2013年底共擁有230家上市公司。其逾2萬億元的總市值中,在海外上市的公司貢獻過半。

  ?審核時間 至少兩至三年

  “無休止的排隊錯過了企業關鍵期”

  7年前,身為“海歸”的劉興勝博士在中科院支援下創辦炬光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鐳射光源的科研與生産。但擁有成熟産品和商業模式的炬光科技在繼續發展的道路上遭遇資金瓶頸。

  劉興勝説,如果能夠公開發行上市,企業不僅能獲得高效的融資途徑,還可借助資本市場的溢價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然而,新股發行審核制下上市通道不暢的現狀,令劉興勝的夢想變得遙遙無期。“如果因為無休止的排隊錯過了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機遇期,那麼兩三年後,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就會蕩然無存。”劉興勝無奈地説。

  這不是劉興勝一個人的無奈。以著眼創新型企業的創業板為例,目前在審企業已超過200家,多數企業審核時間在兩年以上,有些甚至長達四五年。據業內人士估算,按照目前的新股發行審核節奏,僅在審企業完成上市就需耗時兩至三年。

  此外,還有大批擁有創新性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本土新興産業企業,因為在盈利性、股權結構、組織架構等方面不滿足現行發行上市條件,被A股“拒之門外”而最終選擇海外上市。

  涼梢丫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在8月1日舉行的例行發佈會上表示,支援尚未盈利的網際網路、高新技術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後到創業板上市。

  這無疑為眾多尚處於成長期的新興産業企業提供了想像空間。部分業界專家呼籲,借助證券法再度大修的契機,從股權結構、發行上市條件、激勵機制等方面放鬆管制,為新興産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提供更為寬鬆的制度環境。更深層次的包容或來自於新股發行核準制向註冊制的轉變。註冊制模式下,企業能否成功上市,真正交由市場決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