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人大代表遭遇個人資訊洩露 若不約束遲早出大事

  • 發佈時間:2016-03-13 08:1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李超  責任編輯:金瀟

  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建議:

  儘早啟動個人資訊保護法立法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沒想到自己的議案能引起那麼多代表的共鳴。他的議案是建議國家儘早啟動個人資訊保護法立法。

  作為國內知名的通信專家,楊震也曾遇到過煩心事。他經常接到推銷電話,對方經常能直呼其名,“比如會問你是楊校長嗎?這樣就具有一定的欺騙性”。

  楊震至今不知道自己的資訊是從哪洩露出去的。他説,以前通信行業受國家嚴格管制,“你要查別人的資訊,那是絕對不允許的,而現在網上什麼都能查”。

  楊震還發現,上網時經常會有資訊推送,網民的愛好和資訊都被蒐集。

  資訊洩露存在很大風險,科技發展得越快,風險也會越來越大。

  楊震説,隨著科技的發展,大數據技術能通過特定演算法從既有資訊中挖掘出新結論,不僅增加敏感資訊暴露的風險,還可能用於影響個人權益的決策。物聯網時代正在走來,它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同樣也隱藏著風險。

  他舉例説,“你身上攜帶一個健康檢測儀,監測血壓、心跳、血糖這些個人資訊,但它是聯網的。如果網路上沒有很好的保護措施,除了你以外,別人也能知道你的這些資訊”。

  這讓楊震感到恐慌,“如果社會不用某種規章制度約束,沒有法律,早晚有一天會出大事。虛擬世界要正常運作一定要有序,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約束”。

  楊震説,美國在上世紀末推出了“電子隱私法”,歐盟出臺了“大數據保護法”,包括公民的詳細資訊是什麼,怎麼採集,怎麼保存、傳輸,誰有權發佈、訪問等,説明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意識到虛擬世界需要與現實世界一樣,人的隱私、個人數據要加以嚴格保護。

  網際網路在中國的發展速度讓世界震驚,不僅用戶規模和市場龐大,服務也廣泛,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美國。但讓楊震詫異的是,網際網路這麼發達的中國,雖然有很多網際網路的法律法規,“但在個人資訊保護方面的幾乎沒有”。

  楊震認為,這些法律條文多亂雜,而且不成體系,多個部門也是“九龍治水”。這樣一來,越來越多老百姓權益會受到侵犯。因此,他建議國家儘早啟動個人資訊保護法立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