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德媒:特價商品未必真實惠 原價可能根本不存在

  • 發佈時間:2015-11-30 10:5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據德國媒體29日報道,從美國傳到歐美各國的“網購星期一”(Cyber Monday)今年是11月30日這天。幾天來,德國媒體也充斥著電商為這一天酬賓銷售做的宣傳廣告。然而,調查發現,所謂的“特價商品”未必就真的實惠。

  文章稱,此類銷售活動之所以能吸引大量消費者捧場,靠的就是打折降價的促銷手段。大部分消費者心中都或多或少藏著一點”省錢圖實惠“的願望。

  然而,德國一檔“警惕消費陷阱”系列節目(Vorsicht Verbraucherfalle)就探尋到了某些商家的打折促銷活動背後的真相。

  打折商品更有吸引力

  節目記者先是在德國某家綜合性購物中心比較顯眼的地方支起一個物價牌:“沙發售價1899歐元。”過往的顧客沒有表現出對這一商品的太大興趣。然而當記者展出另一個物價牌:“沙發,原價2999歐元,現價1899歐元”時,幾位顧客都表示,原價現價的對比,至少引起他們的關注,甚至有購買的考慮。

  專門進行銷售技巧培訓的弗格爾(Ingo Vogel)向德國電視一台解釋説,這種原價現價對比是比較常用的促銷技巧,因為大多數消費者在看到兩個價格時,首先想到的是降價的幅度,其次才是最終的價格的高低。出於普遍存在的“少花錢買好貨”的心理,消費者往往會做出購買決策。

  不過原價現價對比的促銷策略,也難免引起消費者對原價的質疑。前面提到的在購物中心做的小測試過程中,也有幾位顧客表示,想到商家不會賠錢促銷,因此原價可能是憑空想像的價格。

  為了證實這種虛擬原價現象的存在,德國電視一台記者對四家實體商場的打折活動進行了觀察。這四家商場分別是兩家大型連鎖家居用品店和兩家老牌連鎖綜合性百貨商場。記者每週在店中觀察兩次打折促銷的價位,總共對71種打折商品觀察了10個星期。

  比如一家百貨商場的櫥櫃原價1759歐元,現價1299歐元,乍一看折扣幅度不小。然而在10個星期內,這一所謂的短期促銷價格沒有過任何改變,該商品也從未按照原價1759歐元出售過。在這四家實體店裏均能找到類似實例。

  原價可能根本不存在

  記者走訪了專門對商家不正當促銷活動進行調查的消費者保護機構,該機構的布拉蒙(Peter Brammen)介紹説,在消費者維權圈內有一個説法“月球價格”(Mondpreis),指的就是商家憑空想像的所謂的原價,實際上商品從未以這一價格出售過,而這種促銷行為是不允許的。這一消費者保護機構專門監督和禁止此類行為,一旦發現,會給商家發出書面警告。不過布拉蒙也坦言,這種警告一般收效不大。

  這位從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人士還説,一些商家在促銷廣告上巧妙地使用一些無懈可擊的用詞,比如不用“本店此商品原價,現價”,而是用”生産商建議售價,我們的惠客售價“,後一説法就不屬違規促銷範圍。

  德國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聯合會也提醒消費者,在購物時不要被打折力度所迷惑,而是重品質、重個人的需求。有些特價商品價格未必真的實惠,而且消費者貪圖折扣的心理也常被不法分子利用。本週德國剛剛對一名涉嫌網路經營詐騙的男子開庭審判。該男子涉嫌通過"跳樓價"打折網店,詐騙買家貨款,之後人走店空再另開網店,重施故技。該男子面臨多年有期徒刑的懲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