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海爾勾結旅行社騙客:港澳六日遊1天遊玩5天購物

  • 發佈時間:2015-11-30 09:43:2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羅義  責任編輯:金瀟

  大名鼎鼎的海爾,正在遭受武漢18人旅遊團的集體投訴。

  海爾公司為促銷飲水機,承諾向顧客贈送純玩性質的“港澳六日遊”,結果僅1天遊玩景點,其他5天時間均被安排了“買買買”的購物遊行程。

  長江商報記者近日獨家獲悉,11月20日,武漢一行18人的旅遊團在海爾飲水機促銷商家、旅行社的“精心”安排下奔赴的港澳遊,卻成了心力交瘁之旅。期間還疑似遭遇“迷魂”騙局,令該團成員們至今仍膽戰心驚。

  長江商報記者輾轉調查得知,與海爾飲水機進社區推廣併發放傳單的是武漢寶中旅程國際旅行社(下稱“寶中國旅”),其與武漢海爾為“合作關係”。該公司一名工作人員稱,消費者出遊所産生的費用全部為海爾支付,協議為公司與武漢海爾簽訂,具體情況無法答覆和提供。

  遊客進店喝杯“水”乖乖刷卡購物

  10月20日,海爾飲水機在武漢洪山區某居民小區做推廣,購2680元的飲水機就能“港澳經典雙飛六日遊”。該小區居民楊洪(化名)購買飲水機後便得到免費旅遊的優惠,11月12日她收到旅行社發來的短信,通知其前往機場。

  對於此次免費旅遊,楊洪一直忐忑不安,當日她抵達機場時發現同行的還有從三鎮趕來的另外17名市民。

  到達深圳後的次日,一行人淩晨5點便被叫起,抵達香港後的首日在遊覽完金紫荊廣場、維多利亞港等數個景點後,接下來的行程令眾人大跌眼鏡,“出發之前他們再三強調安全有保障,絕不會有強制消費。”家住漢口、與楊洪同在一個團的李楓(化名)介紹稱,除了首日的遊覽,接下來的幾天幾乎全是被帶著四處購物。

  “導遊和地接一路上都給我們灌輸,稱我們都是商家贊助來的,要講道理,不買點東西怎麼好意思。”楊洪介紹,在香港的一個購物城內,因為團員們意見較大,集體反對,地接甚至要導遊將購物店大門堵上,“不買東西今天都不能走。”

  “我心裏想買點東西就當是團費了。”楊洪稱,團員們大多抱著這一想法,可沒想卻越陷越深,説好的免費六日遊,購物及開銷算下來自己花了3萬多元。

  到珠海遊玩是旅程的第五天,也是令旅行團一行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天。楊洪介紹,他們一行被帶進一家珠寶店,由一名導購教他們如何鑒別翡翠的好壞。然後一名男子走來對導購稱,有高層要來檢查,讓其好好表現。

  沒多久,一名30歲左右、穿著少數民族服飾、自稱“岩山武龍”的男子來到團員面前,“他打扮得像富二代,先詢問員工表現好不好,員工都表現得很怕他的樣子。”參加該旅行團的一名團員向長江商報記者介紹,該男子自稱是這家公司老闆的兒子,在澳門開有賭場,自己只是過來視察一下,“説想與我們交朋友,到澳門都可以聯繫他”。

  隨後該男子讓店內員工出去,由其親自為一行人講解。男子開始忽悠,稱自己的顯赫身世,並“誠懇”地請求團員們幫忙,一步步給團員下套。

  “他拿出一對金鑲玉,説是自己設計的,原價1萬多元,説三折給我們。”楊洪告訴記者,團裏大部分人都買了該款金鑲玉,而自己經不住男子的遊説,收下了男子自稱價值120萬元的一款貔貅挂件,並“象徵性地”刷卡9999元。在該店的1個小時裏,楊洪共購物1.7萬元。當晚返回武漢後,楊洪越想越不對勁,除了沒有購物發票,POS單上顯示商家名稱的部分也被商家撕去了。

  多位該旅行團團員回憶起在珠海這家珠寶店的購物細節時均提到,抵達時由於店內還有一個旅行團,一行人只得在外等候,“在外面時人還好好的,進店喝了一杯水後感覺整個人都興奮了,對方説什麼我們都覺得有道理,都順著他的意思來”。

  長江商報記者通過百度輸入這名自稱“岩山武龍”的男子的手機號後,出現了多則針對該男子的投訴,在百度貼吧的一則名為“揭秘珠海旅遊大騙局”的帖子中,至少有數十人吐槽遭遇到同樣版本的騙局,對方姓名、電話、説辭如出一轍。

  涉事多方互推責任美好購物遊變宰客之旅

  回到武漢後,楊洪先後向旅行社及當地工商部門投訴。據了解,在珠海當地相關部門協助下,楊洪在珠海當地購物所花費的1.7萬元,除“扣稅”後退回了1.6萬元,而其他購買的相關産品也寄給了“深圳海爾公司”,“對方承諾退錢,但目前還沒有回音”。楊洪是眾人中較為幸運的,但記者聯繫的多位團員中,都還未得到相應賠付。

  記者輾轉聯繫得知,與武漢海爾飲水機進社區推廣併發放傳單的是位於江漢區泛海城市廣場內的一家公司,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該公司一名工作人員,他稱自己為寶中國旅工作人員,與武漢海爾為“合作關係”。

  該男子稱,通過該渠道出遊的武漢市民先後有200多人,“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情,是他們自己受不了(誘惑)要消費,之前從來沒發生過這種(強制購物)的情況。”

  他稱,消費者出遊所産生的費用全部為海爾支付,協議為公司與武漢海爾簽訂,他只是一名工作人員,具體情況無法答覆和提供。隨後他提供了該旅行社一位吳姓負責人的聯繫方式,但記者多次撥打均無人接聽。

  “進社區推銷”“與旅行社合作”“為消費者支付出行費用”是否為武漢海爾所為?記者日前與海爾總部取得了聯繫,併發送了相關採訪提綱至該集團投訴專用郵箱,對上述疑問進行求證,但截至發稿時還未收到對方答覆。

  此次旅行團的導遊遊漂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她僅相當於地接的角色,遊客都是寶中國旅轉來的,“在機場時就告知了是觀光購物團,且遊客都簽了合同。”遊漂稱其為“國旅”工作人員,但拒絕透露具體工作單位,“他們是通過寶中旅行社報名的,就應該去找寶中旅行社投訴。”

  而武漢寶中國旅一位負責遊客投訴的李姓負責人則稱,該旅行社在湖北有過千家門店,在哪個門店報的團需要到哪家門店投訴。

  “購物遊其實是一件挺美好的事,前提是透明,但往往被少數的‘老鼠屎’給毀了。”一家從事出境遊多年的湖北五星旅行社負責投訴渠道的負責人向長江商報記者介紹,境外購物季是旅行社之間爭相行銷的噱頭,旅行社往往會推出系列應季産品,如簽證、酒店、機票乃至行程設計等各方面都能為旅行社帶來盈利,有些大型旅遊企業甚至還可以與當地商圈聯合推送優惠券、代金券,最終實現三方互盈利。

  但是,往往有不少旅行社卻利用購物游來誤導消費,“説好的純觀光,到了目的地成了購物為主,讓消費者聞‘購物遊’就色變,‘購物遊’幾乎成了旅遊挨宰的代名詞。”該負責人表示,購物是旅遊行程中的增值服務,遊客到一地旅遊,購物往往是吸睛項目,但當自願變強制,理性變欺騙,往往會令人反感,使得購物遊無形中被人們貼上了有色標簽。

  利用“貪低心理”低價團屢禁不止

  2013年實行的旅遊法明確規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遊活動,誘騙旅遊者,並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法律明令禁止,為何違法事件屢禁不止?

  這位湖北五星旅行社負責投訴渠道的負責人表示,在旅遊行業競爭激烈的當下,低價就意味著低利潤甚至冒著倒貼錢的風險,沒有一家旅行社願意做低價團,低價團的長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市場需要”,“不少遊客在出遊時往往將價格放在考慮的首位,卻忽略了品質及隱藏其中的風險,旅行社往往利用了消費者貪圖便宜的心理。”

  他認為,報低價團的遊客有的明知必然要購物或參加自費項目,但往往抱著“任憑你説得天花亂墜我就不買的僥倖心理”,還有的則屬於對旅遊市場不熟悉,參團經驗不足,僅是片面追求低價。

  北京一家出境遊旅行社專職導遊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低價團往往大幅低於同項目的正常旅遊費用,遊客所支付的費用甚至還不足以支付往返機票及住宿費用,“旅行社怎麼可能賠本做生意,往往都有其他的利潤來源。”而此類旅行社大多為目的地的旅行社,甚至是幾個人組成的空殼旅行社。一旦有旅行社幫其拉到了參團人,拉人的旅行社便可獲得數百至上千元不等的佣金,輸送遊客的旅行社往往只充當仲介的角色。

  此外,這種低價團的導遊往往沒有底薪,只能靠提成來盈利,自然就集中在了購物環節上,“根據商品的不同,提成額度也不同,一般會在10%以上,除了旅行社的收入外,地接、司機、全陪再進行分成”。

  她還透露,因為要靠豐厚的回扣來吸引帶團來的導遊,所以與低價團合作的店舖商品定價均比較高,同時又要考慮到遊客的購買能力,所以商品品質往往得不到保障。此外,每個低價團往往都會有達標額度,一般均攤到每位遊客身上額度都會在萬元以上,“如果這個團總體消費達標了,導遊往往就不會再為難遊客。”

  ◎延伸

  遭遇低價團需留好證據

  雖然旅遊法對不合理低價團明令禁止,但實際執行效果並不好,也欠缺一定的可操作性。

  湖北旅遊協會一位負責人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就指出,旅遊法規定“不合理低價團”需滿足誘導購物行為、從中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才能對旅行社作出處罰,使得不合理低價團很難定性。

  “像上述18名遊客的遭遇,商家連發票都未開,POS單上也做了手腳,很明顯就是為防投訴做了前期工作。”該人士指出,旅行社及商家的違規行為需要證據作為支撐,但遊客收集和保留證據的意識並不強。

  他建議,旅遊法的相關規定還應進一步細化,職能部門除了查出相關違規旅行社外,對於攬客仲介、帶團導遊也應採用連坐機制,並在業內建立黑名單公示制度。此外,旅遊除了涉及景區、飯店外,還涉及到交通、商鋪等,監管絕非旅遊部門一家的事,相關部門應建立有效的聯動機制。如今,跨區域、跨境旅遊已越來越頻繁,這也給職能部門為消費者維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低價團屢禁不止的原因是因為“有市場”,貪圖小便宜的消費者恰恰助長了該市場。雖然低價團被旅遊部門三番五次明文禁止,但鋌而走險的旅行社仍比比皆是。作為一個普通遊客,如何辨別低價旅遊團呢?遊客在出遊前對比報價、了解行程自費項目、簽訂正規合同及通過正規旅行社出遊的步驟必不可少。

  旅遊産品的組成主要有交通、景區門票、餐飲、住宿等幾方面組成,借用網路就很容易掌握,消費者要做到心裏有數。旅行社往往能拿到更多的優惠,是因為有著人數優勢,但出境遊僅數百元甚至免費,連往返交通費都不夠,明顯有風險。

  業內人士給遊客算了一筆賬,購物消費的費用算下來其實與純玩團相差無幾,甚至更高,但從遊玩體驗及自由度上來看,純玩團往往更划算。

  其次,遊客出行要看清楚行程中註明包含有哪些費用,費用多少,都需留意。

  在珠海當地相關部門協助下,楊洪在珠海購物所花費的1.7萬元,除“扣稅”後退回1.6萬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