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經銷商揭秘民間黃金交易鏈條 會員單位存潛規則

  • 發佈時間:2015-07-02 07: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宋佳燕  責任編輯:謝淩宇

  做了十幾年的黃金交易,竟然在這條“老路”上走岔了。黃金批發商路明從經銷商陳暉處購買價值6945萬元黃金,對方交付了其中價值約2000萬元的黃金後,便杳無音訊。一番追索無門後,他無奈向公安機關報案。

  記者獲悉,雙方僅依賴“純信用”進行交易,甚至並未簽訂相關合同。而這一做法在黃金現貨交易過程中,也十分盛行,風險防控脆弱。

  在黃金供銷鏈條的上游,一條由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會員單位、中間商、和批發商組成的隱秘鏈條浮現。

  民間購金隱秘鏈

  路明從事黃金珠寶行業已十餘年。其主要盈利模式是,從上游供貨商處進購黃金,再出售給珠寶加工廠、珠寶展商等下游客戶,賺取中間價差。

  據他介紹,香港是其進購黃金的主要渠道之一。去年年底,發現可從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單位處獲取更低價的黃金後,便停止了去香港的採購生意。

  這家會員單位為深圳前海金葉珠寶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上市公司金葉珠寶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金葉珠寶的總裁許靜,安排一個叫陳暉的人跟我對接,今年3月開始,我每天從陳暉處購買100公斤以上的黃金。”路明表示。但是,其中事實如何,及具體情節到底如何,目前尚無辦案機構的任何資訊披露。

  根據路明的講法,5月26日,他向陳暉訂購594斤黃金,並向他支付6945萬元。在交付了260斤黃金後,陳暉便無法聯繫,價值4000多萬的黃金至今拖欠。路明稱,他已報案,目前深圳市公安局介入督辦。

  對此,金葉珠寶總裁許靜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陳暉只是金葉公司的客戶之一,金葉公司與路明之間並無業務往來。同時,陳暉與路明之間的業務,金葉和她本人表示都不知情。

  以上交易中,路明坦承:“並非陽光生意。”

  採購黃金的正常渠道是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該交易所實行會員制管理。對於中小批發商而言,這一渠道成本過高。

  有業內人士指出,黃金銷售是個薄利行業。銷售一克黃金,批發商的利潤空間往往只有一兩毛錢。而個人批發商從上海黃金交易所購買黃金,價格沒有優勢,而且需要在其會員單位購買價上加收一定比例的成本費用。

  於是,一條由會員單位,中間商,和批發商組成的隱秘鏈條開始浮現。各方合作的空間在於,批發商尋求低成本的黃金,會員單位則希望借此美化財務報表,甚至少交增值稅。

  “會員單位從上海黃金交易所大量採購黃金,然後通過像陳暉這樣的經銷商,再轉手給我們這些批發商。這樣,我們不用多掏上海黃金交易所加收的錢,跟會員單位買的黃金還低於市場價格。”路明表示。

  他指出,“一般企業需要的黃金數量有限,但他們可能需要大量的發票走流水賬。”最終,會員單位獲得上海黃金交易所提供的增值稅發票(進項稅),而在銷售給陳暉等人時則沒有發票(銷項稅),這樣該會員單位應交的增值稅便少了。

  根據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現貨交易規則,一切利用黃金、鉑金等合約交易套取增值稅專用發票、虛開發票等行為,一經查實即取消其會員資格。

  業內人士稱,實際上,這一現象並不少見。

  熟人圈的購銷模式

  由於存在一定的隱秘性,上述交易並未簽訂正式合同。

  路明介紹,“一般都是每天陳暉説有多少貨源,我就打相應的款,然後下午提貨。這個流程中大家不簽訂合同,打款和交貨全憑信用,全靠口碑,所以只跟熟人做生意。”

  這一做法在外界看來,不堪一擊。而路明則表示,這是深圳水貝珠寶城的普遍做法。

  深圳水貝珠寶城,位於深圳羅湖區。根據深圳珠寶首飾行業協會的統計數字,這個面積不大的地段雲集了4000家黃金珠寶企業,從開採商、生産商、經銷商、批發商到出口商,構成完整的産業鏈條。

  儘管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黃金珠寶中心,這裡的大部分商人依然沿襲著傳統的購銷模式:“先付款,後交貨”。

  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炳南指出,自1982年以來,我國黃金珠寶行業經歷了原料推進期、消費拉動期、産融結合期,以及“智慧製造”和“網際網路+”導入期這樣三個半的發展時期。

  然而,從原料交易、稅收管理、行業標準,到協會規章、資格認證、資訊傳播等,黃金現貨市場依然處於較為封閉的初期階段,網際網路渠道變革,遲遲未真正進入這一領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