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美國七年來因“疑含三聚氰胺”扣中國近千批食品

  • 發佈時間:2015-03-10 08:32:00  來源:新京報  作者:廖愛玲 王叔坤 趙吉翔 周璇 李昊陽  責任編輯:謝淩宇

  7年前,三聚氰胺事件席捲全國。7年來,這場風波漸漸淡去。但新京報記者統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從2014年2月到2015年1月間公佈的拒絕入境名單顯示,一個年度內,FDA因為“疑似含三聚氰胺”而通報的中國食品出口企業有38家,共113批次産品。其中不乏福建銀鷺、廣東嘉士利等知名食品企業。

  在這份名單上,餅乾、麵包、蛋糕卷等成為“疑似含三聚氰胺”重災區。這是美國一項針對中國進口食品的特殊檢驗政策。事實上,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去年被通報的113項“疑似品”,無一被證實含有三聚氰胺。

  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7年間,數百家食品企業出口到美國的近千種食品因“疑似含三聚氰胺”被拒入境。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項政策實際上是針對中國食品企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帶有某種歧視性”。新京報記者採訪中,數家被FDA通報的中國食品企業抱怨“被疑似”三聚氰胺給企業帶來了無端的損失和困擾。

  但也有多家食品企業在“被疑似”的情況下,三緘其口,或者以前後矛盾的答覆回復記者。業內人士表示,這反映三聚氰胺事件後,中國食品企業認識到了食品安全風控的重要性,但企業維權意識,風險管理水準還亟待提升。

  去年百批中國食品被美通報“疑似含三聚氰胺”

  新京報記者根據FDA官網統計了從2014年2月到2015年1月間公佈的拒絕入境名單,“疑似含三聚氰胺”的中國食品出口企業有38家,共113批次産品。

  被拒食品中,有糕點餅乾、大米蛋白粉、黃豆粉、乳製品、焙烤食品、蛋糕、麵包、蝦條、米餅、年糕、魚飼料、寵物食品等,其中餅乾最多,達76批次。

  38家企業主要來自廣東、山東、福建、上海、雲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陜西、江蘇、海南等地,廣東最多,有12家;福建、山東次之,分別為6家和5家。且多為中小型食品企業,但也不乏福建廈門銀鷺、廣東嘉士利、上海福生豆製品等知名食品企業。

  FDA拒入境名單顯示,2014年6月16日,廈門銀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出口到美國的1批次花生在紐約口岸被拒,原因標注為“疑似含三聚氰胺;含有毒有害物質;不適於食用”。

  大型餅乾製造商廣東嘉士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在2014年3月7日,香蔥、紫蘇、鹹蘇打及芝麻蘇打4個批次餅乾同樣也標上“疑似含有三聚氰胺;含有有毒有害物質;不適於食用”。被拒入境最多的是廣東惠州樂奇食品有限公司,2014年6月到11月被通報9次,涉及40批産品。

  新京報記者在南寧市出入境檢疫局官網看到,其轉載來自食品夥伴網的資訊顯示,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亦被FDA通報其2014年9月4日出口到美國的17批次面點,在紐約口岸遭拒,標注的原因是“疑似含三聚氰胺;含有毒有害物質;不適於食用”。

  但新京報記者在美國FDA官網並未查詢到思念公司被通報的資訊。截至發稿,鄭州思念公司尚未對新京報《新食品》週刊做出回應。

  7年850批次中國食品被“拒絕入境”

  新京報記者根據FDA官網資料所做的不完全統計顯示,過去7年間被FDA拒絕入境的中國食品、藥品約為1萬7千批次,其中産自中國大陸,因“疑似含三聚氰胺”被拒入境的食品約850批次。

  之所以有這麼多出口食品在美被冠以“疑似含三聚氰胺”而拒入境,源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FDA對中國包括含乳食品在內的潛在風險食品啟動了“進口預警”(即“自動扣留”)。

  美國FDA3月7日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該項政策是為保證美國消費市場的食品安全,FDA對於存在潛在問題的進口食品入關時的一項處理措施。被宣佈為“自動扣留”的進口貨物,須經過FDA或FDA認可的實驗室檢驗合格,並經FDA駐當地的分支機構審核認可後,海關方才准予放行,進入美國境內銷售。

  美國FDA監管運作及政策辦公室全球運營和政策辦公室副主任斯蒂文·所羅門此前曾表示,2008年9月FDA了解到中國兒童食用含三聚氰胺的配方奶粉而染病。FDA對中國生産的乳製品“進口預警”。此外,FDA還曾對中國養殖鯰魚、蝦、鰷魚、鰻魚等發佈過“進口預警”,事因獸藥殘留物。

  美國FDA對新京報記者解釋,對列入預警中存在潛在食品安全風險的食品,在入關時“自動扣留”,依據的是美國《聯邦食品、藥品和化粧品法》及相關法律規定,需進行逐批檢驗。

  這些食品不管有無品質問題,都必須在口岸等待檢驗以證清白。經FDA或FDA認可的實驗室檢驗合格,並經FDA駐當地分支機構審核認可後,方可准予放行,進入美國銷售。若沒有按照FDA要求檢測或延遲提交檢測報告,産品將被FDA通報。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FDA單方將中國生産的乳品、含乳食品,甚至不含乳的食品、飼料均列入“自動扣留”清單。

  目前無一例中國出口食品被確證含“三聚氰胺”

  “疑似含有三聚氰胺”的産品真的是查出了含有三聚氰胺嗎?新京報記者根據FDA通報,採訪了多家企業,多家企業表示“委屈”,稱其實際並沒有查出三聚氰胺的問題。

  雲南普洱永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去年兩次上FDA拒絕入境名單,一次是2014年6月13日,出口到美國的2批次大米蛋白因“疑似含有三聚氰胺”遭拒;另一次是去年12月1日,大米蛋白粉再次標上了“疑似含有三聚氰胺或三聚氰胺類似物”。通報欄裏“是否取樣檢測”、“是否收到過第三方檢測報告”,均顯示為“否”。

  永吉生物品質管理負責人羅女士3月4日對新京報記者證實,公司確實在去年曾向美國發過兩次貨,共64.1噸。到達美國口岸後貨物被“自動扣留”。“我們是在進口商後來送來按照FDA要求委託美國一家實驗室對貨物檢測的檢測單,才知道此事的。”最終的檢測結果顯示該貨物的三聚氰胺含量沒有問題,而是另外的一個問題,之後公司把貨物全部運回了國內。

  被FDA通報“疑似含三聚氰胺;含有毒有害物質;不適於食用”的廈門銀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3月5日,新京報記者向銀鷺公司人員求證時,對方稱“此事正核實,不便透露”。

  山東臨沂山松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技術部的李先生則稱,産品在美被扣留不屬於品質問題,是“貨物在轉港之後發生事故,貨箱破損受潮,進口商為讓保險公司賠償才上報給FDA的。”

  廈門華普水産開發有限公司因魚飼料“疑似含三聚氰胺”被通報,公司相關負責人徐先生説,從客戶方得知貨物被扣留,後來按照FDA要求進行了第三方檢測,沒有三聚氰胺,就順利通過了。

  作為大型餅乾製造商的廣東嘉士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去年出口美國的4批次餅乾也遭遇“疑似”。嘉士利運營管理部部長吳先生解釋,因為沒有按時提交FDA要求的第三方檢測報告,“比要求時間晚了1天”。之後檢測的産品沒有三聚氰胺就順利入境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