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守護『舌尖安全』
- 發佈時間:2014-11-13 03:31:28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蔡茂楷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小小餐桌,關係著千家萬戶的健康。自2001年以來,福建已經連續14年將治理餐桌污染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守護著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生鮮乳三聚氰胺抽檢合格率要達100%;全省設區市城市農産品批發市場要100%納入品質安全監測範圍;主要水産品藥殘超標案件查處率要達100%……這些莊嚴的承諾,來自今年福建出臺的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14年的堅持,使得福建治理餐桌污染已佔據了一個新的制高點。
“福建治理餐桌污染突出農産品種養、食品加工、流通和消費四個環節,基本形成涵蓋各個環節的全方位治理標準。”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賈科説。
抓好源頭,農産品生産是治理餐桌污染的基礎
“食品安全涉及的環節很多,但源頭在農産品,基礎在農業生産。農産品生産是第一車間,源頭安全了,才能保證後面環節安全。”福建省農業廳廳長張立先説。參照綠色食品生産標準,福建在改善水源、土壤、大氣條件,改進肥料和農藥施用,消除食品種養和加工過程造成的污染源等方面都出臺了一系列措施。
全省累計培育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400多家,培育農産品生産專業合作組織2萬多家;實現關健崗位持證上崗全覆蓋,完善加工食品産品抽檢和企業自檢制度,對乳粉等重點産品實施批批檢驗制度,年累計開展産品品質抽檢約3萬批次,確保出廠産品品質;加大糧油企業産品品質抽檢,年抽檢3000多批次,確保糧食消費安全。
“不論是整治生産環境,還是重塑生産過程,從根本上説,都需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抓好農産品這個基礎性工程,從這個意義上説,治理餐桌污染的過程,也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福建省農業廳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處處長邱章泉説。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福建全省已建立國家級園藝作物標準園和省級農業(種植業)標準化核心示範區43個、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12個、畜牧標準化生態養殖示範區10個、國家級水産養殖標準化示範場17個。
管好流通,可追溯是治理餐桌污染的保障
“現在生活好了,對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在這兒買菜,我們特別放心。”70多歲的李大爺幾乎每天都到永輝超市福州黎明店買菜。記者注意到,在這個店裏各類農産品應有盡有,購物區裏的食品安全檢測公告欄農殘等各類指標一目了然。
管住源頭,更要管住流通。在流通領域,福建注重各類市場建設,共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約2萬個,配送中心176個,覆蓋99.2%的鄉鎮和75%的行政村,全省城鄉集貿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420個,扶持建設鄉鎮商貿中心14個。
對全省生鮮超市基本實現當日上架交易生鮮食品快速抽檢,年抽檢樣品達3000余個。推進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示範點建設,累計建立947個省、市級示範點;肉品品質安全資訊在各設區市和16個縣級的23個屠宰企業實現可追溯,涵蓋蔬菜、水果、食用菌、生豬、雞和茶葉六大類,省級農産品品質安全在全省各設區市44個縣(市、區)創建近100家企業,有200個品種實現可追溯。
“通過持續多年的努力,現在全省已初步構建起‘流向可追、來源可溯’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邱章泉説,“省內經營者和消費者對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的知曉率分別達89.3%和77%。”
建立標準,看得見的標桿是治理餐桌污染的抓手
“民生是我們的立省之本,是各項工作的落腳點和檢驗標準,我們要下大決心解決好群眾關切的實際問題,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社會更加和諧。”福建省委書記尤權説。從本省實際出發,福建制定了一系列食品衛生品質標準、食品生産衛生標準及農産品生産標準,並對之進行嚴格的科學認定,動態管理。
確定了連城地瓜干系列産品等6個標準作為福建第一批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計劃項目,啟動了地方標準的起草工作,累計完成900多項主要農産品的農業地方標準和農業技術規範,佔全省標準總量的50%以上。
由福建主持、參與制修訂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有10余項,發佈實施的漁業地方標準100余項。累計認證並有效使用標誌的“三品”總量為2399個,共簽發無公害水産品産地認定證書666份,獲得無公害水産品認證證書1045份,認證總産量35萬噸。
“福建治理餐桌污染成效顯著,但與群眾的期待相比,還有差距,根據今年出臺的‘食品放心工程三年方案’,一系列構建‘舌尖上的安全’的舉措正在不斷推出。”賈科説,“到2016年底,福建將建立覆蓋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制度,食品安全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率將達到100%。”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