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進口護膚品關稅降低 或引“土洋戰爭”升級

  • 發佈時間:2015-06-09 16:20:0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侯雋  責任編輯:金瀟

  6月1日兒童節,女性消費者似乎也得到了一份消費紅包。財政部關稅司宣佈,自6月1日起進口護膚品關稅由5%降至2%。這意味著中國對護膚品、服裝、鞋靴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平均降幅超過50%。

  同一天,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明確規定在未來5年內,洗髮水、沐浴露和護膚品等化粧品部分降稅20%到35%左右,這意味著南韓品牌化粧品或將便宜50%左右。

  降稅紅包有多大?500元可省3元

  “降低關稅是一種政策的信號,在實際意義上對於終端市場的影響不是很大,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需要消費的貢獻,降稅可以促進消費回流。”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

  通常,進口化粧品除免稅店外,一般貿易都要繳關稅、消費稅、增值稅。日化行業專家馮建軍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根據化粧品的種類和産地,稅率會有所不同。對於外資品牌,關稅按照化粧品進口報關價徵收,進口報關價一般為零售價的3%到20%,也就是説一款零售價為500元的護膚品,其報關價在15—100元之間,那麼乘以5%的關稅稅率,實際徵收稅款僅為5塊錢。按照新政策,護膚品關稅降到2%,那就節省了3塊錢,但對零售價來説是微乎其微。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發現,其實進口高檔化粧品的高價格,並非是因為高關稅。以美國品牌雅詩蘭黛為例子,一瓶日霜的售價是590元人民幣,但是在美國的售價則只有75美元,折合人民幣465元,這一價格為中國市場價格的78.8%。馮建軍給記者算了下中間的價格差:進口化粧品內外價差的誘發因素眾多,除了關稅等因素,進口化粧品公司在華定價之所以高,是因為大部分都是走百貨專櫃渠道,運作成本非常高。一瓶面霜590元,其廣告和推廣費用佔三分之一即200元左右,同時還有銷售、管理及行政費用等,稅收只是很小一部分。

  “國外化粧品集團每年至少花費千萬在明星代言上,這將至少佔化粧品價格的20%以上,再加上目前中國化粧品市場已經步入市場費用高、推廣費用高、管理費用高的‘三高’時代,內外價差僅僅通過降稅很難實現。”馮建軍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

  外資品牌銷售下滑,主動降價示好

  但是,本次降稅紅包馬上在市場掀起一輪波動。

  關稅下調消息發佈的第二天,歐萊雅即表示將下調部分進口産品價格。歐萊雅旗下擁有蘭蔻、赫蓮娜、植村秀等眾多品牌。歐萊雅方面對媒體表示,“儘管此次降幅對零售價影響極為有限,但公司仍決定積極響應政策,下調大部分進口産品的價格”。

  雅詩蘭黛、資生堂、愛茉莉和玫琳凱等品牌也紛紛表示看好此次降稅帶來的正面效應。能讓數家外資日化品牌巨頭均表示對此次降低關稅“非常重視”,其實非常罕見。在2013年護膚品關稅下調時,幾乎所有的外資品牌都提高了價格,漲幅5%~30%,還口徑一致地表示,即使關稅降了但是為了維護品牌的形象和季節銷售策略還是要把價格提高。

  為什麼兩年後他們會集體降價示好呢?據了解,歐萊雅、資生堂等在華業績並不理想。根據財報,歐萊雅中國區2014年營收同比僅增長7.7%,增速連續兩年下滑,同時也打破了歐萊雅在中國區年度銷售保持了13年的兩位數增速紀錄。資生堂則更為糟糕,中國市場仍然是資生堂表現最為疲軟的市場,2014財年中國市場按固定匯率計算收入下跌4.8%,跌幅為各大市場之最。

  “作為國際市場排名前列的化粧品公司,宣佈降低零售價格更大程度上是對中國政府的示好。但是,他們的降價不會有太大力度,除非是消費稅和增值稅的降低才能對終端零售價格産生明顯的影響。”馮建軍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土洋之爭”繼續,本土品牌有機會

  尼爾森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本土護膚品牌發展進入“快車道”,市場增長率遠超歐美和日韓品牌。2014年中國化粧品零售額達到1970多億元,其中,增長最快的都是中國本土品牌,增長率達到10%~15%,而歐美品牌市場增長率持續大幅下跌。

  珀萊雅CEO方玉友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過去10年間,本土化粧品行業經歷了兩次變革,從零售1.0時代的專營店發展黃金期,到2.0時代的小型連鎖化粧品店割據時代。10年前本土品牌在“土洋戰爭”中幾乎全線潰敗而走百貨專櫃渠道,現在他們開始在商超和專營店發力,不斷地實現品牌規模化,並逐漸擴大自身的品牌矩陣,在行業當中逐漸顯露出競爭力。

  “在‘網際網路+’時代,移動網購已然成為網上零售的重要渠道,本土品牌大部分都佈局了電商,還根據時代特色抓住新興消費者,例如珀萊雅聯手南韓科瑪、ACT等原料供應商,打造了韓雅品牌,領先引入了蝸牛霜、氣墊BB等緊貼‘韓流’的成明星産品,借此佔據了市場份額。”方玉友説。

  記者了解到,以上海家化、珀萊雅、相宜本草、百雀羚等為代表的本土品牌正迅速崛起,推出例如氣墊BB、氣墊CC等新品搶佔市場,而外資中除蘭蔻之外,繼續保持産品全球同步“高冷”姿態,鮮少快速推出新品去適應中國消費者的舉動。

  “現在進口化粧品在華銷售呈下滑趨勢,降價促銷是各品牌搶市場的手段之一。通過降稅,政府把燙手的山芋扔了回去給外資品牌,化粧品牌的體量很大,能否降價潮漲起來,還是要看品牌的決心。”周婷説。

  “今天的‘土洋之爭’和10年前的競爭格局是完全不一樣的,隨著銷售新渠道的興起,現在本土品牌優勢比外資更大。”馮建軍説,通過自貿區,本土化粧品品牌亦有了“走出去”的機會,不排除會進行收購等策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