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不清零措施被指隔靴搔癢 不涉及套餐內流量
- 發佈時間:2015-05-19 09:19:50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金瀟
資料圖
剩餘流量只能轉贈或兌換等 暫不能轉入下一計費週期
三家運營商均對流量經營寄予厚望,有分析説,廣東移動2015年的流量收入增幅目標為50%,廣東電信為60%。
現狀:有所鬆動 但離期望值較遠
上週末,三大運營商相繼推出“流量月底不清零”舉措,允許流量轉贈、共用。不過,離消費者的期望值還比較遙遠。有專家説,在傳統語音業務收入下滑的形勢下,數據流量收入正成為運營商的“救命稻草”,運營商徹底推出“流量不清零”還難實現。
對於手機流量“月底清零”的行規,中國消費者協會已經多次公開質疑其合理性,各地消費者協會也多次約談三大運營商,甚至有消費者將當地運營商告上法庭,但通信行業監管部門從未對“套餐到期清零”做過公開表態,而三大運營商也“委曲求全”,用新推出的“季流量包”、“半年流量包”、“年流量包”作為流量可以清零的解決辦法。
電信專家付亮認為,這些流量包仍有時間限制,被設定在3個月、半年或1年內有效,部分流量包還有閒忙時限制,閒時流量不一定用得上,沒有用完的流量還是浪費了,實際上並沒有做到不清零,因此,用戶和消協並不答應,堅持認為每月套餐內流量到期不能清零,應可以繼續使用。
此外,運營商也紛紛推出“流量銀行”,方便用戶將多餘的流量存儲或轉移,但記者發現,流量銀行並不涉及用戶套餐內流量,有點“隔靴搔癢”的感覺。
原因:流量已成運營商重要的盈利點
業內人士稱,要運營商實現流量不清零,儘管技術難度不大,但改造系統、改造與流量不清零要求不相容或互斥的現有業務的確需要一定時間。
最關鍵的是,目前用戶流量使用頻率遠超過語音通話和短信,數據流量是運營商重要的盈利點所在,已成為收入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這也是運營商遲遲不肯推出不清零政策的掣肘因素。
從年報看,三大運營商的主要收入正由語音轉向數據。數據流量的增長遠遠超過了運營商營收和利潤的增長。這意味著,數據流量有巨大的商業潛力。
以中國移動為例,2014年中國移動語音業務收入3090億元,減少467億元,但數據業務收入2531億元,增加462億元。儘管數據業務的增長未能填平語音業務的虧欠,但對其依賴性越來越強,在微信等OTT業務的衝擊下,運營商也希望能給流量賣個好價錢。
預計:行規將一步步被突破
全球其他運營商也在逐漸推廣流量不清零措施,迫於壓力,國內運營商的流量清零行規也正在一步步被突破。上週末,中國電信宣佈向用戶推出流量不清零的跨月流量産品,如年流量包等。而中國聯通已推出流量銀行平臺,流量可轉贈、分享、兌換。
中國移動上周也表示,將在廣東、雲南等省試點推出客戶套餐內剩餘流量轉贈他人服務,並針對流量、語音、短信使用不均衡的情況,在廣東試點推出“語音、短信按流量兌換”服務。在此基礎上,中國移動將繼續擴大流量不清零、流量轉贈、流量兌換等服務的推廣範圍。
工信部也表示,年內鼓勵電信企業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轉贈等服務。
去年三大運營商數據流量增長情況
中國移動:數據業務收入2531億元,同比增長了22.3%,移動數據流量同比增長115.1%,收入同比增長42.9%,佔通信服務比重為25.9%。
中國電信:手機上網流量收入341億元,增長50%。
中國聯通:移動寬頻業務收入1058億元,增長17.9%,移動手機數據流量增長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