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運營商推流量不清零 4G精細化經營成主流
- 發佈時間:2015-01-14 17: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月底流量清零不再是“鐵板一塊”。繼T-Mobile美國之後,AT&T也于上周推出了月底流量不清零計劃,允許用戶將沒有用完的數據流量挪到次月繼續使用。反觀國內,運營商雖有“類流量不清零”舉措,但卻均未明確透過官方平臺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
暫且拋開流量是否該清零的爭議。縱觀國內媒體報道,不乏“別人家的運營商”之嘆。隨著4G的不斷普及,在用戶流量感知日益清晰的移動互聯時代,美國運營商“不清零”之舉本質雖為“緊追潮流,吸引手機用戶”,卻難免幾分“他山之石欲攻玉”的味道。
國外運營商的“創新”
AT&T上周表示,1月25日起,客戶可以自動享受Rollover Data(數據滾存)服務,套餐內用戶可以共用未清零流量。但如果變更套餐,未清零流量就將失效。同時,該服務只適用於該公司的Mobile Share Value客戶,預付費客戶或時間太早的數據套餐無法參與。並且,只允許用戶在次月使用未用流量。
這是繼T-Mobile之後美國第二家推出每月流量套餐不清零政策的運營商。2014年12月,T-Mobile推出名為Data Stash(數據存儲)的新政策,並表示還將推出10GB獎勵性“啟動流量”。不同的是,T-Mobile的剩餘流量可以使用12個月。T-Mobile CEO雷格拉(John Legere)將其稱為“美國行動通訊行業的創新”。
很明顯,T-Mobile的優惠力度大於AT&T。從措辭上來看,AT&T使用的是“Rollover”(滾存),滾動至下月使用是“紅線”;T-Mobile使用的是“Stash”(存儲),並未直接突出時間概念。據此有媒體評論稱,AT&T和T-Mobile的流量不清零政策存在顯著差異AT&T的政策不夠慷慨。
差異難免,但對運營商而言,能否黏住用戶是檢驗其“政策效果”的唯一標準。國內媒體日前轉引美國科技新聞網站CNET評論指出,此次推出相互競爭的數據不清零政策,表明AT&T和T-Mobile公司,正在緊追潮流,吸引手機用戶。對於精明的消費者而言,數據不清零政策顯然是個好消息,但是這將給移動運營商的經營業績帶來壓力。
流量不清零的“妥協”
對於業內人士,甚至部分消費者而言,“運營商所制定的流量套餐有據可依、有法可依,並且符合國際通行的電信行業慣例”的表述並不陌生。這也是“流量是否該清零”爭議中贊同方最為基本的“法理支撐”。當然,放下爭論,其中至少傳遞出“國際慣例”這一資訊。
流量套餐的産生原因並不複雜,從運營商角度説,是為了獲取穩定且可預期的收入,這樣才有動力和根據來建設發展與維護網路。同時,套餐也是為了變相降低標準資費的價格讓消費者獲取優惠。回到“國際慣例”上,既然如此,美國運營商此次為何要“打破慣例”?
首先,這是話音時代走向“終結”的必然結果之一。實際上,在“數據滾存”之前,AT&T公司曾經讓用戶將未使用的手機通話分鐘數,累計到下個月的時長中。這一在3G時代亦可謂新的舉措,隨著話音專網使命的終結,“迭代”至流量經營中亦屬歷史使然。
其次,這也是3G,尤其是4G時代運營特點的直觀反映。隨著全球4G網路部署的不斷加快,移動終端用戶的快速增長,在語音時代並未作為“單獨售賣資源”的數據流量開始成為影響運營商收入和用戶感知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OTT衝擊日甚,管道化不斷加劇的當下,通過差異化服務黏住用戶,提高市場佔有率也已成為運營商轉型的關鍵所在。
因此,美國運營商的“打破慣例”可視作4G時代針對用戶需求的“妥協”。只不過,所謂“妥協”的本質仍是“以小博大”贏取用戶,為國際運營商提供新思路的同時,亦將加劇該國運營商流量經營層面的競爭。美國科技市場研究機構“Jackdaw研究公司”的首席分析師傑·道森(Jan Dawson),近日就表示,AT&T將會迫使Verizon無線公司推出類似政策。
國內運營商的“出口”
墻內開花墻外香。如此形容美國運營商的流量新政,難免言過其實,然而國內輿論及消費者“別人的運營商”亦非無理之嘆。2013年起,關於運營商流量清零的爭議就已開始蔓延,至今沒有定論。因此AT&T、T-Mobile之後,國內媒體亦發聲:是時候流量不清零了。
取消流量經營,消費者呼聲正高。《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做過一項調查,59.0%的受訪者希望取消手機流量月底清零,34.8%的受訪者表示不希望,6.2%的受訪者則表示不好説。此外,相對應的有51.8%的受訪者對運營商“手機上網流量月底清零”表示反感。
國內實際也已經出現了鬆動。中國移動去年11月就向部分用戶發短信稱,開通120元流量半年包,可在6個自然月內使用900M不清零國內流量與60元話費。以蝸牛移動為代表的虛擬運營商則直接推出“半年內全國打電話免費,全國流量3GB兩年內不清零”套餐。
隨著4G的快速推進,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增長,“應用為王”“挖掘話音增值業務價值”為戰略主要方向的時代正走入歷史。資費套餐中通話逐步“免費”,數據流量成為最重要組成部分的時代則愈發臨近。運營商需要轉變,甚至讓渡部分短期收益,以換取更大空間及附加值。此外,早前有專家鼓勵電信運營商取消套餐,採用“邊際遞減”的計費方式:前1GB採用標準資費,5GB以上9折,10GB以上開始打8折,如此疊加,以鼓勵消費者使用流量,也有利於運營商“流量經營”。雖然此舉必然帶來網路負載的上升,但在OTT緊逼,“管道差異化”呼聲不斷的4G時代,強化網路建設必須成為運營商的“主修課程”。
總而言之,資訊大潮席捲下,一勞永逸的解決之道已被遠遠甩在了2G時代,國外運營商的流量不清零亦非無懈可擊。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無論是AT&T或T-Mobile,流量不清零畢竟打破了陳舊的“國際慣例”之説。國內運營商在鑽研流量經營的同時還需意識到,能夠被打破的遠非提供“法理支撐”的慣例至少OTT的衝擊,即可作為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