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汁烤鴨入選教材 北京孩子將學京味兒文化
- 發佈時間:2015-02-03 10:12:00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謝淩宇
寒假開始,傳統文化成熱捧對象。今年,市教委開展“國學誦讀”活動,要求孩子們學習古詩詞,錄音後可傳送到電視上播放。記者獲悉,豆汁兒、焦圈兒、四九城兒、灰墻灰瓦的衚同,這些老北京人的生活也將進入北京小學生的課本。近日,國內首套地區文化特色的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標準化實驗教材研發完畢。傳統文化教材從過去的統一版本裂變為25省共500冊中小學國學教材,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獨有的傳統文化教材。
□教材新變化
25省地方文化均進教材
當下,傳統文化繁榮復興,古文、古詩詞在中高考中的比重不斷加大,傳統文化教材的開發也備受關注。記者從國家級課題研究小組獲悉,已經研發完成全國25個省共500冊省級版中小學傳統文化教材。
該系列教材為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科研項目之一,並由總課題組傳統文化教材研發基地——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承擔各省教材的統籌、編校等工作。這25套省級版教材包括北京、上海、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廣西等。每省教材均為20冊,其中小學12冊,初中4冊,高中4冊。過去,人教社曾出版過全國統一版本的傳統文化教材,此次的25套省級版教材則在原有基礎上充分吸收了當地的傳統文化內容,裂變為25個極具地方文化色彩的傳統文化。25個版本都保留了16個固定基礎學科,包括《弟子規》、《論語》、《孫子兵法》等,同時加入了地方的歷史、地理、非物質遺産等12個模組的內容。
□地方特色
烤鴨豆汁驢打滾紛紛入選
為了解決各省市國學教育差異化的問題,課題組專家委員根據各地省情文化,為每個省單獨研發了地區歷史、文化、民俗與藝術並重的地域文化內容,並系統地鑲嵌于原有國學課程之中。其中,京版小學教材從一年級至六年級覆蓋了12個主題,涉及歷史、地理等,上、下學期各學習兩個主題,以使學生們熟悉並熱愛自己所在的城市。
專家組介紹,在北京版一年級教材《弟子規》中,專門設有“北京的歷史”模組,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北京從原始社會時期以來的歷史變遷、城市風貌等,孩子們可以初步了解自己的家鄉。北京版三年級教材《聲律啟蒙》中,也有“北京的衚同文化”模組,通過簡短的文字和老照片講述北京悠久的文化。一些基本的老規矩也有所涉及,比如“不倚門”等。在飲食文化上,連豆汁、驢打滾等傳統小吃,還有烤鴨等老北京當年高大上的美食都一併入選教材。專家表示,包括北京的歷史,民俗文化、廟會等都會涉及。
初中生學習《孫子兵法》
傳統文化的學習目標是什麼?課題組專家介紹,教材明確提出以“青少年完美人格”為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並且經專家組反覆研討、論證,制定了較為科學系統的課程結構,明確了不同年級應掌握的教學內容和學習深度。
在小學低年級段以蒙學經典《三字經》《千字文》等為主;中年級段學習《聲律啟蒙》《中國古典詩詞欣賞》等,為孩子們奠定詩詞美學基礎;高年級段開始涉及儒家經典如《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初中階段安排了《孫子兵法》《古文觀止》等經典,讓孩子們能夠接觸到儒家經典以外的優秀典籍和思想;高中階段則為傳統文化通識教育,需更為深入地學習儒家、道家等經典文獻。
專家稱,《孫子兵法》、《中庸》等一些傳統文化中充滿了中國人的智慧,對孩子將來為人處世會有很大的幫助。
□對話
教育部十一五規劃國學教育專項研究課題組執行主任、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
將研究傳統文化高考試題
京華教育:為什麼要設計25個版本的國學教材?
張健:國學教材以前有一套人教版的通用教材,但是現在提倡選擇化教學,每個地方都有一些地方特色,所以我們在基本內容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30%的地區歷史文化內容。
京華教育:國學如何進入到考試體系中?
張健:傳統文化不是文言文教學,是人格教育和德育教育,按目前國內各省教改動態,預計2018年左右,大部分省份會把傳統文化納入高考範疇。我認為傳統文化高考內容不會注重現在的文言文字詞註釋和背誦這一考試方式,我們認為是以傳統文化治國韜略為考查方向,希望形成一個新的作文的形式。
目前,我們成立了《傳統文化高考試題研究》,專門對此進行研究。
京華教育:很多家長認為國學應該改為選修課,另開一門課也會加重學生的負擔?
張健:很多家長都擔心這個問題。實際上,小學語文教材也在改版進行學科整合。目前按照教育部綱要的説法,傳統文化是並在語文中,沒有獨立學科。但是傳統文化涉及德語教育、藝術教育等,我們希望最終能獨立授課。
目前,我們在通州和大興設有試驗區,國學是必修課。每週必須獨立授課一課時。對於學生來説,傳統文化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人格,屬於補漏,不存在增加負擔。
京華教育:學生們什麼時候能用上教材?
張健:已經研發完畢,首先請各個省內的專家進行修訂,進行全國教材的修訂和論證。第二,出版社會再進行審定。第三,送教育部門送審。
教育部通過後,才能徵訂,距離真正進入課堂還有一段路要走。現在這套教材為地方課程選修教材,通州區有55所中小學都曾試用過舊版實驗教材。
□各方看法
>>學生
希望教材有趣起來
談到傳統文化,正在海澱區一所小學讀二年級的張梓晨説,自己在幼兒園時,老師就帶著小朋友一起念古詩,誦讀《三字經》,每到兒童節或者春節表演時,小朋友們還會穿上漢服進行演出。
進入小學後,學校每天都有專門的課前時間帶著學生們吟誦古詩詞。“我們有自己的書,將來還要學新的課本嗎?”張梓晨説,他對北京的歷史文化更感興趣,希望課本中能有部分內容是與北京相關的。另外,他還希望傳統文化課能夠更加生動活潑,除了朗誦和背誦,更有意思起來。>>家長
重復學習擔心增加負擔
小學二年級家長張女士説,自己孩子所在學校已經使用了老師們自主研發的語文教材,裏面就涉及了很多國學內容。《三字經》《千字文》等都有包括,還有很多簡單的古詩詞,孩子們都很感興趣。
如果成為教材,是否需要專門開設國學課?張女士認為,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説,可能會出現重復學習的問題,或者是國學內容學習過多,反而加重了孩子的負擔。
張女士認為,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潛移默化更好,特別是過多的背誦也無法理解,對孩子來説不見得能真正懂。
中學生家長則表示,傳統文化比重提高,自己確實知道考試的比重加大,但是,很多內容教科書都有涉及,讓孩子自己去復習也難以達到效果。他認為,國學教材變成校本課程或者選修更加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