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計委、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增加到2.2張,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69名。合理調整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對於兒童臨床診斷中有創活檢和探查、臨床手術治療等項目,收費標準要高於成人醫療服務收費標準,並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提高兒童手術收費標準應當聯動
如果説看病難、看病貴是困擾廣大居民一個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的話,那兒童看病難、看病貴則是更加嚴重的問題。特別在少數大城市,兒童看病更成了家長最為頭疼、最為焦心的難題。因為,不僅有排不完的隊,還有交不完的費。也就是説,儘管看起來手術費標準等偏低,但家長實際需要支付的醫藥費一點也不少。
事實上,公眾並不反對提高兒童手術收費標準,目前的收費標準,確實偏低,也影響了執業人員的積極性,造成願意從事兒童醫療的人員越來越少。但是,單純依靠提高兒童手術費標準,是否就能夠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呢?就能解決兒童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呢?顯然也是一廂情願。要知道,兒童手術收費標準偏低,只是一個表像。對家長來説,兒童生病以後,只要到醫院看病,就會被醫生安排從事各種各樣的檢查,且都收費標準很高。加上目前兒童藥品價格也遠高於成人藥品,那麼,綜合看病成本並不低。如果再提高手術收費標準,就等於加重兒童看病負擔,顯然是不合適的。
需要注意的是,兒童看病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醫生不願從事兒童看病業務,是因為給成人看病不僅難度較小,而且待遇較高。更重要的,由於兒童看病風險也遠大於成人,醫生可能遇到的傷害也會更大。在這樣的情況下,醫生自然願意選擇給成人看病,而不給兒童看病了。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從事兒童看病服務的醫務人員相對較少,兒科醫生的工作量也要遠大於給成人看病的醫生,且往往會因為兒童自己不會表達病情,需要花費的時間更多、精力更多。一名兒科醫生,每天的接診量可能是成人醫生的兩倍以上。但綜合收入卻遠低於給成人看病的醫生。如此一來,願意從事兒童醫療事業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有的醫院,就乾脆取消了兒科。
提高兒童手術收費標準,以此來更好地體現醫生的勞動價值,確實是解決醫療機構內部不平衡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鼓勵醫生從事兒童看病的一種有效方式。前提是,不能單向行動,而必須實現聯動。單純依靠提高手術收費標準,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兒童看病醫療資源缺乏的矛盾,也未必就能調動醫生給兒童看病的積極性。相反,會進一步加劇醫患矛盾,激化病人家屬與醫生的對立。一旦出現手術不成功等方面的問題時,兒童家長會更加對醫生、對醫院有意見,甚至爆發衝突。
在兒童看病問題上,一方面,需要通過提高收費標準、提高兒科醫生待遇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鼓勵更多的醫生從事兒童看病工作,從而有效化解醫患矛盾;另一方面,也要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水準,降低藥品價格,減少各種無謂的檢查,減輕兒童看病的負擔。同時,相關的醫療保障制度也要跟上,能夠不因為手術收費標準的提高而明顯加重兒童看病的負擔。尤其是藥品價格,不能明顯地違背價值規律。如某些兒童藥品,因為價格相對較低,被企業和醫院全部拋棄了,取而代之的是成人藥品兒童化。再如某些檢查,完全可以避免,也因為醫生怕承擔責任或增加收入,隨意增加,等等。
尤其令家長擔心的是,由於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一些規模較小的醫院取消了兒科,壓力全部轉嫁到了大醫院或兒童專科醫院,也使得兒童看病的效率大大降低,醫生負擔過大,看病的品質大打折扣。所以,如果不綜合協調,聯動發展,提高兒童手術收費標準,是不可能解決兒童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
總之,解決兒童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還是要從源頭抓起,從優化兒童看病資源、增加兒科醫生、增添病床、降低藥品價格、提高服務水準等方面入手,該提高的手術收費標準要堅決提高,該降低的藥品價格也要堅決降低,該配備的兒童看病醫療資源也要堅決配備。只有這樣,兒童看病問題才能解決好,才可以有效減少這方面的醫患矛盾。
先別對提高兒科服務價格潑冷水
人們常把簡單易做的活計喻為“小兒科”,似乎兒科相比于其他科室,做醫生更容易,實則不然。兒童正處於生長髮育期,身體機能尚未完善,加之患兒的表達能力較差,使醫生不能準確了解病情,這都加大了診療的難度。如果再有一幫親屬在病房周圍嚴陣以待,都使醫生面臨巨大的壓力。
兒醫重任在肩,其收入卻與其付出不成比例。據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的調查顯示,兒科醫生的工作量是其他普通成人科室的1.68倍,但待遇卻僅為其46%。這種情形無疑會嚴重挫傷兒醫的工作積極性,影響到這一群體的職業穩定。實際上,兒科醫師緊缺困局業已顯現,我國每千名兒童僅有0.53名兒科醫師的現狀,已給如何穩定這一從業群體乃至吸引更多人從事這一職業,鳴響了警鐘。
對任一行業來説,只有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才會激發從業者的工作熱情,令其感受到職業尊嚴與成就感,對兒醫而言尤其如此。提高體現兒醫技術勞務特點和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的收費標準,便是讓兒醫的服務價格能真實反映其勞動價值的體現。培養一個合格的兒科醫生,從本科開始至少需要8年。在實際工作中,更由於兒童的生理特點加大了兒科手術的難度,技術含量高,工作強度大,其醫療收費價格卻與成人定價無異,顯然是對兒醫勞動價值的漠視。正因如此,近年來有識之士屢屢建議理順兒科醫療技術勞務價格,建立符合兒科特點的薪酬激勵制度,此番相關部門採取的舉措,可視作是對輿論關切的積極回應。
誠然,這種單兵突進式之舉,能否起到振興兒科事業健康的預期作用,尚待觀察。打破兒科醫師緊缺困局,還需要從恢復兒科學專業招生以解決後備醫師來源、放開社會資本參與兒科醫院建設等多方著手,但也大可不必對此舉潑冷水,認為它將加大患者的就醫負擔等,這也有待相關配套措施及時跟進,儘量做到兩全其美。無論如何,提高兒科服務價格會促進兒科醫師的價值回歸感,提高其職業尊嚴,這種進步就值得肯定。
(責任編輯:金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