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民生評論 > 正文

字號:  

臺媒:臺當局把關不嚴 有機食品藏危機

  • 發佈時間:2014-09-24 10:0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民眾“迷信”有機,總認為有機更營養,但專家指出,有機與否並不影響營養素,差別只在有無農藥檢出。(台灣《中國時報》資料照片)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面對可能的有機風暴,有機農産品業者爆料,台灣有機産品認證的把關根本“不嚴”,從土地的隔離、水源、肥料、認證機制,都有非常多的漏洞,每一個環節確實都有爆發問題的可能。

  目前台灣一年有機農産品的産值約30億元(新台幣,下同),某大型有機農産品業者指出,台灣有機農産品種植面積6000公頃,但可種植面積達81萬公頃,現在開發面積僅7.4%,有機産品的認證數目其實還不算氾濫,問題在認證把關的過程相當鬆散,讓許多號稱“有機”的産品其實“不有機”。

  業者指出,目前“農委會”授權的合法CAS標章有機認證單位,包括中興大學、成功大學、慈心等共十幾個。可是這些機構就和食品GMP認證一樣,一年只到現場抽驗2次,次數根本不夠。

  業者説,有機産品生産流程,充滿太多污染的管道,所謂有機産品,就是不能有農藥與重金屬殘留。但他質疑,台灣有機産品認證規定,有機田地與非有機田的隔離帶卻只需6公尺,現在噴灑農藥都採動力噴射,用小發財車沿路噴,只要風一大,很容易就污染到旁邊的有機農田。

  第二是“有機轉型”的灰色地帶漏洞。業者説,從非有機農地轉成有機農地,中間轉型期約2至3年,種出來的農産品才可以説沒有農藥殘留。但是,事實上,很多轉型期生産的農産品,早都已經打著有機招牌在賣,這能説是安全的有機産品嗎?

  此外,有機産品需要用有機肥料施肥,但許多有機業者都偷偷用化學肥料,也就是如硫酸氨、尿素,這些石油産品附加物生産的肥料,很難被檢出。也有許多小農為節省經費,拿雞糞當有機肥,但雞糞內含抗生素,很容易就産生病菌。

  而就算完全沒有被農藥污染,但如果水源不乾淨也沒用?業者指出,像台南北門、雲林口湖的地下水源,都檢測出有重金屬的砷污染,但當地的有機小農都是抽低於警戒線的地下水灌溉,安全令人憂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