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食鹽被曝含有塑膠微粒 專家:攝入量低無需恐慌

  • 發佈時間:2015-11-17 07:25: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錢宇陽  責任編輯:金瀟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華東師範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分析了從國內超市購得的食用鹽後,發現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這種物質常被用於生産塑膠水瓶。在樣本中,還檢測出聚乙烯、玻璃紙和其他多種塑膠。

  專家表示,食品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對人體有危害的物質,只要食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並且按照每日容許攝入量(ADI)食用就是安全的。

  >>研究報告

  食鹽當中發現含有塑膠微粒

  據報道,根據華東師範大學施華宏博士等研究人員從全國各地購買了15個不同品牌的普通食鹽,從食鹽顆粒中發現了用於生産普通塑膠水瓶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還有聚乙烯、玻璃紙以及多種其他塑膠。其中塑膠含量水準最高的是海鹽。研究團隊還發現,從鹽湖、鹽井和鹽礦中生産出的食鹽雖然塑膠微粒含量相對較低,但也在每磅15—800粒左右。

  研究人員認為,塑膠污染微粒源自於獲取海鹽的海洋環境中漂浮著的大量塑膠污染物,如扔進水中的塑膠水瓶,或來自使用塑膠微珠作為去角質成分的洗面奶等化粧品。

  同時,研究人員還表示,塑膠微粒也有可能由其他途徑進入食鹽,包括加工、乾燥以及包裝等過程中。

  >>協會發聲

  中國食鹽安全性有保障

  “中國食鹽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如果環境受到污染,在鹽的生産過程中已經最大程度地把污染物去掉了。”中國鹽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佔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宋佔京介紹,目前,我們還不清楚研究團隊是用何種檢測方式檢出的塑膠微粒,塑膠微粒粒徑範圍是多少,還需要與其溝通,了解相關檢測設備和檢測手段,看看檢測方法、標準是否與國際接軌。但從近些年食鹽歷史來看,還沒有關於塑膠微粒引發健康疾病的報告。

  此外,宋佔京還表示,海水是流動的,在中國海鹽中存在的塑膠微粒,在國外海鹽中也存在。其實塑膠微粒不止在食鹽中,部分海産品也存在。

  華東師範大學有關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施華宏研究的思路是,海洋的塑膠污染跟陸地對比比較嚴重,會污染到海鹽,並不是指中國的海鹽出了問題,這是全球性的問題。但因為是中國的團隊,採樣受到限制,只能對中國的海域和産品採樣。

  >>專家解讀

  攝入量低無需恐慌

  作為調料,食鹽在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這也使得公眾擔心這些塑膠微粒會對健康産生影響。華東師範研究團隊表示,如果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每日最大劑量食用鹽測算,一個人一年將會攝入約1000粒塑膠微粒。儘管中國人的食鹽攝取量普遍高於WHO規定的攝入量,不過,這依然低於歐洲人一年因為食用被污染的貝類而攝入的11000粒塑膠微粒。

  北京微量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肖宏展表示,食品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對人體有危害的物質,只要食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並且按照每日容許攝入量(ADI)食用就是安全的。“人體有自我免疫代謝功能,食物所含危害品是否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關鍵要看劑量,例如我們燒菜時,高溫下的食用油會産生致癌物苯並芘,但這並不影響我們食用。而且,食鹽作為調味劑,本身使用量就少,消費者不用過於恐慌。”

  不過肖宏展提醒,目前國內在塑膠微粒對人體危害程度的基礎研究較少,食品安全標準中也並沒有限量標準。這是目前食品安全中不得不面對的新問題。“各種不同組分塑膠微粒的毒性、遷移路徑、生命週期和生物積累規律,以及風險評估、食品中標準制定等方面,這些都需要我們重視,並制定相應的規範標準。”

  肖宏展還呼籲,塑膠已經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的污染物,要減少塑膠微粒進入食物鏈,努力從源頭上減少塑膠的使用,並做好塑膠製品的回收再利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