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在中國比本土貴四倍 南韓泡菜撬開消費者嘴不易

  • 發佈時間:2015-11-12 06:33:31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涂端玉  責任編輯:金瀟

  在日前中韓領導人舉行的會談上,備受業界關注的就是南韓泡菜出口中國問題被擺在了桌面上。業界分析認為,南韓泡菜有望不久後迎來出口契機,但南韓泡菜開拓中國市場並不容易,價格居高不下、飲食習慣不同不説,出於健康考慮,各種腌製品的流行度都在下滑。與此同時,南韓泡菜的原料則大部分從中國進口。

  價格、飲食習慣、需求量

  等因素制約韓泡菜“拓荒”

  記者昨日在淘寶上搜索發現,東北泡菜價格大多在10元每斤上下,月成交量上千的店舖不在少數,而部分南韓泡菜代購價格則在45~55元每斤左右。“其實中國東北延邊朝鮮族做的泡菜也非常正宗,價格實惠,所以南韓進口泡菜搶市場優勢並不明顯,或只有部分年輕人願嘗試。”一位行業觀察人士這樣認為。

  “南韓産泡菜價格普遍比中國産泡菜價格高出近四倍,沒有價格優勢的南韓泡菜,開拓中國市場並不容易。”卓創資訊行業分析師王敏向廣州日報記者透露,為了彌補冬季蔬菜不足,南韓形成腌制蔬菜以備過冬的風俗。南韓人“不能沒有泡菜”。“但中國時令蔬菜、設施蔬菜佔領蔬菜界的主流,即使在寒冷的冬季,設施蔬菜(溫室大棚蔬菜)也能滿足市場蔬菜的供應。中國人和南韓人飲食習慣不同,制約著南韓泡菜撬開中國人的嘴。”王敏分析認為。

  而中國自2010年以來,開始針對進口泡菜採用更為嚴格的衛生標準。不過,記者獲悉,目前有關方面正儘快完成相關程式,使南韓泡菜可進入中國市場。

  腌製品流行度或在下滑

  另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則告訴廣州日報記者,在世衛組織給腌制的肉製品“蓋章”上“致癌物”之後,包括泡菜、鹹菜、橄欖菜、熏魚、臘肉等在內的各類腌製品流行度都可能下滑,“包括世衛組織在內的各種健康教育機構都在呼籲人們更多食用新鮮蔬菜肉類,減少對加工産品尤其是腌製品的食用量和次數,長此以往,腌製品肯定會逐漸變為‘非主流’。”

  以泡菜為例,記者獲悉,淘寶上仍有個別主打進口食品醬料腌制、地道又下飯的自製産品或為“裸賣”,即産品標示不齊全,但大部分袋裝産品則都標明瞭生産許可證編號、産品標準號、配料表、食品添加劑、保質期、儲存方法等核心資訊。“進口泡菜在這方面的把關會非常嚴,所以消費者倒不必擔憂買到南韓‘三無産品’。”上述觀察人士表示。

  此外,南韓2014年泡菜材料進口量高於2013年,同比增長2.9%,達2.1萬噸,其中大部分原材料為中國産。其進口最多的製作泡菜原料包括鹽、辣椒類和大蒜,據2014年有關數據顯示:鹽中國産佔比為98%;辣椒類50%從中國進口;大蒜則全從中國進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