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皮海洲:獐子島近8億元扇貝去哪了?

  • 發佈時間:2014-11-03 07:18: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隨著10月30日三季報的披露,獐子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兩個月前該公司發佈的2014年半年報還盈利4845.53萬元,並預計今年1-9月公司凈利潤為4412.86萬元至7564.91萬元,不料三季報卻業績“大變臉”:該公司1-9月份虧損8.12億元。

  獐子島公司的解釋是:北黃海遭遇異常的冷水團,公司部分養殖海域即將進入收穫期的蝦夷扇貝絕收。為此,獐子島決定計提7.63億元虧損,全部計入2014年三季度,全年預計大幅虧損。

  養殖了3年的扇貝,説沒就沒了。讓市場困惑的不只是“天災”,投資者更擔心的是以“天災”為名的“人禍”。因為這種“天災”不可避免,實際上給獐子島這種水産養殖業公司提供了巨大的造假空間。比如獐子島2011年底播面積達到127.4萬畝。其中本次核銷的105.64萬畝海域底播蝦夷扇貝的成本是7.35億元。但實際上,公司方面是否真的底播了127.4萬畝,是否真的在105.64萬畝海域底播了7.35億元成本的蝦夷扇貝,這事恐怕只有大海知道。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獐子島公司蝦夷扇貝的營收為9.59億元,而對比2010年的蝦夷扇貝營收為9億元,兩者幾乎打平。但2013年對應的投苗年2010年投苗面積達到120萬畝,而2010年對應的投苗年2007年投苗面積僅32萬畝。4倍的實際投入換來一樣的結果,這讓人難以理解。

  這對獐子島的誠信是一個考驗。市場紛紛提出質疑,認為獐子島是第二個“藍田股份”,甚至有投資者提出“活要見貝,死要見屍”。儘管公司方面就此作出了解釋,但這種解釋是很難服眾的。

  當然,獐子島事件更是對管理層的一個考驗,對IPO制度是一個考驗,尤其是為註冊制敲響了一次警鐘。面對獐子島這類公司,註冊制又如何保證其資訊披露的真實與準確呢?如果不能,IPO制度是不是該對水産養殖類公司説“不”呢?

獐子島(002069)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