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兒童食品:往往重口味輕營養

  • 發佈時間:2016-03-15 10:32:1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杜妍

  近年來,以兒童為主要消費對象的兒童食品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兒童正餐外的食品費用已成為家庭的重要開支項目之一,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膳食品質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兒童食品在孩子們膳食中的比例越來越大。由於大多數消費者缺乏相關知識,加之一些生廠商銷售商打著“兒童專用”的幌子,將一些名不副實的兒童食品推向市場,給兒童食品産業帶來了負面影響和安全隱患。

  “兒童食品”尚無相關標準

  兒童飲品、兒童醬油、兒童麵條、兒童餅乾、兒童奶酪……這些打上“兒童”頭銜的食品正是抓住了父母“要給孩子最好”的心態,在品類倍增的同時,其身價也水漲船高。

  專家表示,兒童食品應指專為兒童年齡段特別生産的食品,由於兒童身體尚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因為對食物營養要求較高,所以相應的食品品質一般要求都非常嚴格。然而食品穿上“兒童”外衣不等於就是“兒童食品”。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臧全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出臺針對3歲以上兒童的食品相關標準。0到3歲關於嬰幼兒奶粉和輔食的相關食品標準是有明確文件和依據的,而3歲以上的食品生産和包裝標簽標準是以成人食品相關標準為依據的,並沒有細分到各年齡段。所以商家生産的“兒童食品”是按照行銷需要自行在標準範圍內進行的調整和宣傳。不排除有些兒童食品是商家用心按照兒童身體成長需要設計生産的,但按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特殊人群除3歲以下嬰幼兒之外,還有學齡前兒童和青少年等年齡段的劃分,不同階段身體生長髮育和營養所需並不相同,所以家長在選購時難以辨別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彭靜提交了《關於儘快完善兒童食品安全標准保障兒童食品安全》的提案,建議儘快完善兒童食品安全標準。這個提案基於的現實背景是,目前我國除3周歲以下嬰幼兒必需食品外,尚無有關“兒童食品”相關標準。

  據彭靜調查,目前我國針對兒童食品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較為有限,“其實市場上標榜的兒童食品與普通食品差別並不大。”彭靜説。即便是添加了鈣、鋅、維生素D等營養物質,它的用量也達不到有效劑量。更有不少廠家為了刺激兒童的消費慾望,在生産中人為添加大量的人工合成色素、甜味劑等添加劑,顏色上吸引兒童,口味上“誘惑”兒童,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對於任何食品,風味口感都至關重要。兒童食品的所謂功效,是用來吸引父母的。絕大多數的小孩子,不會因為‘有營養’而去喜歡不好吃的食品。兒童食品要能賣出去,在外觀、風味、口感上吸引小孩子,才是成功的關鍵。很多情況下,風味口感的提高,都要以增加‘不健康’的成分為代價。比如説,增加甜味是吸引孩子最簡單、最有效的手段;酥脆是孩子們更喜歡的口感。二者的獲得,基本上是以增加糖和脂肪來實現……”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介紹説。

  雲無心認為,大多數的“兒童食品”都是行銷噱頭,除了讓家長們通過多花錢而獲得“關愛孩子”的心理感覺之外,在營養上的價值微乎其微。甚至為了獲得吸引孩子們的風味口感,營養組成方面可能還不如普通食品。對於家長們來説,不要被眼花繚亂的“功效”迷了眼,認真地看看營養標簽和成分表,了解一下它的不同之處,便不難判斷出它們的高價是否名副其實。

  “特別是在制定食品添加劑標準的時候,通常是以60公斤成人為標準制定的,而兒童的身體尚未發育成熟,排解能力差,按照成年人的標準攝入添加劑,將給兒童健康帶來風

  險。”彭靜表示。

  “兒童食品”並不代表安全

  在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關注的今天,很多父母在給孩子選購食品時,只要看到冠以“兒童”二字的食品,就認為這代表著更安全,為此這類産品也更受家長的追捧。而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

  以兒童常食用的奶製品為例,有一款“香蕉牛奶”,從名字到淡黃色的外觀,都給人一種“好喝”的印象,而且直觀感覺就是香蕉和牛奶的配搭,那麼是不是這樣呢?

  通過配料可以看到,香蕉牛奶=牛奶+水+白砂糖+果葡糖漿+濃縮香蕉汁+食品添加劑(卡拉膠、單硬脂酸甘油酯、六偏磷酸鈉、食用香精……)。而正常牛奶的配料只有一種,那就是生牛乳。

  根據國家標準,每100克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點2.9克,這是食品可以稱為“奶製品”的必要條件之一。而香蕉牛奶中的蛋白質僅為2.4克,甚至有些牛奶飲品中的蛋白質含量會更低。所以,香蕉牛奶不屬於奶製品,牛奶飲料也僅僅是飲料而已。

  而某款兒童奶配料表中,用料最多的原料是生牛乳,緊隨其後的是各種糖和甜味劑。臧全宜介紹,通常兒童奶中牛奶的成分在95%左右,這樣看來其純度不及普通純奶,而甜味和糖分遠遠大於普通奶。

  類似假扮奶製品的“李鬼”還有很多,比如:酸酸乳≠酸奶、牛奶飲品≠牛奶、優乳≠優質乳製品,這些産品名字特別容易混淆視聽。可是這些“李鬼”雖然營養價值不及牛奶,卻因為添加了多種添加劑而使得口感更好,甚至比牛奶更受孩子們的歡迎。

  例如,兒童牛奶營養攝取不及普通純奶,反而造成了口味的加重,增加了偏食、齲齒、肥胖等不利於健康的風險。另外,很多兒童奶中宣稱含有DHA、鈣等營養成分,有“益智”“健骨”等保健功能。事實上,在我國關於保健作用的宣傳是需要有認證標

  簽的,按營養標簽法規,某種營養素必須達到每日參考攝入量的15%以上,才能説是此種成分的來源,達到30%以上才能説是此種成分的豐富來源。如果沒有達到並表示具體數據就只能當作一種概念宣傳了,對於營養的實際改善意義不大。

  如出一轍的是許多商家推出的“兒童麵條”,廣告宣稱是“放心麵條”,那麼這究竟是商家的噱頭,還是真如商家所言?兒童麵條與其他普通的麵條到底有何區別?

  據相關食品專家介紹,首先從外觀上看,兒童麵條更細更短,煮熟後口感軟爛,有利於低齡人群的咀嚼和吞咽。而成人麵條(普通掛麵)則粗壯了很多,口感也更勁道。主材料都是小麥粉,為什麼口感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秘密就在於鹽的添加上,因為鹽會使麵粉變得更有韌性,所以,兒童麵條的含鹽量相對比成人麵條會少一些。

  然而據調查發現,有的兒童麵條含鹽量竟然能夠達到3%(100克麵條裏含有3克鹽),這相當於成年人每天鹽攝入量的60%,更何況對於兒童甚至低齡兒童呢?過多地攝入鹽不僅會對兒童的腎臟造成負擔,也會使他們養成“重口味”的飲食習慣,給孩子的健康帶有隱患。

  另一方面,兒童麵條的配料有小麥粉、水、食用鹽、食品營養強化劑。不同的兒童麵條還會有不同的營養強化劑,如加鋅麵條的強化劑是葡萄糖酸鋅,加鐵麵條的強化劑是葡萄糖酸亞鐵,加鈣的則可能加入碳酸鈣等。而普通麵條的配料中通常只有小麥粉、水和食用鹽。

  也許有消費者認為,既然國標缺失,那就海淘進口兒童食品。事實卻不容樂觀。

  據了解,2月25日,質檢總局發佈了2015年度目錄外進出口商品監督抽查情況,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進口商品品質狀況不容樂觀。近日,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透露,珠海口岸去年檢驗進口食品3657批,共檢

  出不合格産品279批,不合格率為7.6%。

  有關專家對兒童食品消費作出以下提

  示:

  一是正確選擇兒童食品的購買場所。要到有經營資格、信譽好、講誠信的商場、超市購買,而不要去地攤、流動商販處購買。

  二是不盲從於産品宣傳。兒童營養主要應從一日三餐中獲得,如食物成分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都可以保證人體機能的新陳代謝,因此,如果沒有特殊需要,無需過度滋補。

  三是正確挑選兒童強化食品。兒童強化食品是3歲以下還不能正常進食以及沒有足夠戶外鍛鍊機會的寶寶長期食用的食品。在購買時首先要注意不同年齡層的兒童需要,然後注意營養素強化種類和強化量,超出兒童生理攝取量會引起中毒,而沒有達到所需強化量的又沒有預防或治療營養缺乏病的作用。

  四是要分清食品的成分和功能。不少家長往往分不清乳製品與乳飲料,誤用乳飲料代替奶,用果汁飲料代替水果,它們的區別非常大。

  五是不要過分追求外觀過於鮮艷、好看的兒童食品,因為在食品的加工過程中,生産的環節越多,添加的原料也越多,潛在的傷害就越大。

  六是在購買時要認真查看配料表、生産廠家、生産日期、保質期以及有無警示性語句等。

  七是主動索要並妥善保管購物憑據,在發生意外時可作為維權的證據。

  家長們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性消費,高價不等於質優,不要把營養問題寄希望於所謂的兒童食品上。

  有關專家建議,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能夠

  保證孩子的飲食多樣,就可以基本滿足全面均衡的營養需求。購買兒童食品最大的考慮在於食品的安全性,而實際上,最安全的食品往往來自自家的廚房。所以,家長不妨多下廚房,親自為孩子烹飪又營養又放心的兒童食

  品。

  另外,要適當地學習一些營養學知識,了解孩子對幾種重要營養素的需求量。在選擇兒童食品的時候,仔細閱讀營養標簽,看配料表中標出的內容,將營養成分表中的營養素與孩子身體需求相比較,才不會中了“李鬼”的招兒。

  相關法律法規亟待完善

  諸如兒童食品“不兒童”的例子,還可以找出很多,再加上花花綠綠的食品外包裝,酸酸甜甜的口感,這些食品往往深得孩子的青睞,而其營養價值則名不副實,面對越來越多的兒童食品,消費者不禁要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狀況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國家標準的缺失。到目前為止,我國有針對於嬰幼兒奶粉、輔食的安全標準,年齡層次覆蓋的是0~3歲。而對於3歲以上兒童的食品,並未出臺相關的食品標準。而普適性的國家標準則是針對成年人食品的,其中並不包含與兒童相關的內容。

  關於什麼是兒童食品,兒童食品的安全以及各項營養指標要達到怎樣一個程度,在缺乏標準的前提下,這些都無從談起。廠家給食品冠以“兒童”的帽子,僅僅成為了一種吸引人購買的噱頭,而其實際並非“兒童專用”。比如大部分兒童醬油所遵循的國家標準為《GB18186-2000釀造醬油》,這是我國所有釀造醬油都必須遵循的國家標準。而“兒童水餃”的製作標準是《GB/T23786-2009速凍餃子》,除了個頭稍微小一點,其他與“成人水餃”幾乎無異。

  彭靜建議,相關部門應儘快對現行的兒童食品標準進行清理、修改和完善,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採用不同的標準,量身定做兒童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特別是嚴格限制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和劑量,杜絕兒童食品中農藥殘留、抗生素、激素、重金屬含量超標。通過制定和實施更加嚴格的法律規定和標準規範,引導和鼓勵行業企業生産和研發更多適合兒童食用的安全、營養均衡的食品。

  此外,有消費者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要求食品生産經營企業在産品外包裝或説明中履行注意提示義務。除明確標注食品配料表、營養成分和能量值等情況外,如果生産的食品主要針對兒童,則還應通過標簽説明,是否含有添加劑,添加劑的劑量及安全等級,最好按每公斤體重標注每天推薦食用限量,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讓孩子享受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無論對兒童食品安全實施多嚴格的監管都不為過。”在嚴格監管、嚴懲兒童食品安全犯罪上,彭靜提出,對違反兒童食品監管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按上限實施嚴懲,使那些不良食品企業和個人不敢冒違法的風險。相關部門要加強源頭監管,建立健全聯合執法的有效機制,將聯合執法貫穿生産加工、品質檢驗、市場流通、重點查處的全過程,使不良食品無處藏身。

  維權建議

  品質期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