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説説保健食品那些“不好説”的事

  • 發佈時間:2016-02-02 08:31:3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察家

  □ 胡立彪

  “以原料驢皮供應計算,阿膠年産量應該只有實際銷量的6成左右。這就意味著,可能有近4成假冒阿膠在市場售賣。”近日,新華社關於阿膠産品的報道,令人驚訝。

  不過,接下來的問題是,那些用馬皮、牛皮甚至更劣質的東西製成的假劣阿膠都賣到哪去了?按照業內人士的説法,作為藥品的阿膠管得嚴,基本沒有假的,但作為食品和保健品用的就不好説了。“不好説”其實就是説,假劣阿膠差不多都被用在這裡了。

  考慮到許多保健食品只不過是打著“保健”(很多情況下這兩個字被商家置換成“治病”)旗號的食品,也正因為如此其價格常被極大抬升,而其目標群體多為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的老年人,這時假劣阿膠的危害就被放大和凸顯出來了。

  事實上,假劣阿膠為害,只是保健食品市場亂象的一個表現,其中“不好説”的事太多了。前些日子媒體曝光國內燕窩産品造假猖獗。有的不法商販為了壓低燕窩成本,用刷明膠增重。用他們的話説,大家都這麼幹,不這麼幹就賺不了錢,“反正也吃不死人。”這句聽上去很耳熟的話,恰恰點出了我國保健食品市場之所以亂的主因。

  “反正吃不死人”,意味著違法風險和成本都不高,而這恰是對我國相關法規標準不健全,市場監管不嚴、對違法行為懲處不重的諷刺性表達。一方面,保健食品行業準入門檻太低,沒有一個嚴格的品質控制體系,加之審批相對簡單,故而大量的非專業化企業涌入保健食品行業,給保健食品市場的監管造成很大困難。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經衛生、食藥等部門批准註冊的保健食品多達9900個,地方各級部門批准的各種“食字號”“健字號”“監字號”“監健字號”等五花八門的保健食品達5萬種之多,每年銷售額超過600億元。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虛假、誇大宣傳的現象,有相當比例的保健食品為假冒産品。

  另一方面,我國保健食品的審批長期處於“只進不退”的狀態,給違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機。事實上,這暴露出我國保健食品監管體制存在嚴重問題。“只進不退”其實與“重審批、輕監管”的弊病一樣,都是過去僵化體制的結果。由於財力及多種因素的約束,政府不可能無限制配置監管資源。在監管資源的配置上,審評、審批佔用了大量的資源,而過程性監管和市場監管屬於事中、事後監管,所配置的資源則相對薄弱。

  現在保健食品市場出現那麼多問題,且多在生産過程和銷售領域,這種情況表明,問題並不是因為上市審批把關不嚴造成,而是源於生産和銷售過程。也就是説,事前的審批代替不了事中、事後監管。缺乏全程監管,報批時送檢的樣品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但最終進入市場的産品卻有可能會是低品質的,甚至是假冒偽劣或有非法添加成分的。

  此外,多頭管理、許可權不清的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保健食品的配方五花八門,缺乏相關的標準和工藝規範等,也是造成該市場亂象的推手。

  所謂對症施治,找到了保健食品市場的病因,治理亂象的藥方也就容易開了。當務之急,顯然是儘快建立健全保健品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和違法犯罪成本。在監管方面,相關部門不只是要做到嚴查、嚴打、嚴管,還需深化制度改革,改變當前“重審批、輕監管”的弊端,建立完善著眼事中、事後的保健食品監管新機制,完善日常監管和長效監管。

  當然,還要做好普法宣傳和科普教育,提高消費者特別是中老年人對保健食品的辨識能力和防範能力,正確引導消費者合理使用保健食品,養成科學飲食、安全消費習慣。與此同時,要暢通投訴和維權渠道,鼓勵消費者勇於並善於拿起法律武器與違法違規行為作鬥爭,維護自身權益。只有匯集社會各方力量,形成強大的社會監督合力,保健食品市場亂象才能得到根治,這個市場也才能健康和諧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