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10年15漲價格超茅臺 阿膠為何漲出了“驢”脾氣

  • 發佈時間:2015-10-20 07: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寒露已過,冬天的腳步已越來越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進補時節。可能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市場又在傳言阿膠要漲價了。東阿阿膠此前漲價15次,終端零售價格暴漲十多倍,原因就是因為供不應求,驢皮的價格一路上漲。那麼,今年驢皮行情又如何呢?阿膠會漲價嗎?

  10年漲價數十倍,近期阿膠再傳漲價風聲,有成都商家公開宣稱即將提價30%,導致部分消費者囤貨待漲。

  成都某藥房連鎖企業員工小朱,從去年就開始囤積阿膠,目前手中已經有40多盒,包括幫親戚、長輩代買的,花費好幾萬元。據小朱稱,她的同事及朋友圈都有人囤積阿膠,甚至有人囤貨幾十萬元。“去年有好幾輪漲價,今年大家繼續看漲,佛慈阿膠近期已經漲了30%”,小朱笑言。

  阿膠頻頻漲價的底氣何在?背後有何真相?價格如此高昂能否得到緩解?其原材料驢皮緊缺到了何種程度?記者近日赴山東阿膠主産地進行調查。

  旺季來臨市場不淡定 阿膠要漲價兩三成?

  山東東阿,位於魯西平原的一個小縣城,以三國時曹植封東阿王著稱,為中外馳名的阿膠之鄉。在這個小小的縣城,視線所及隨處可見一個顯著的標誌——東阿阿膠。

  作為阿膠行業龍頭企業,東阿阿膠(000423,收盤價46.10元)早已讓消費者領教了它的“驢”脾氣——從2006年5月起,累計漲價15次,終端零售價暴漲十倍不止。以市場上常見的“紅標阿膠500克”為例,目前零售價為1986元;“金裝阿膠500克”零售價高達2798元。

  因價格昂貴,東阿阿膠一向有“藥中茅臺”之稱。不過可能茅臺也沒想到,以自己為參照物的東阿阿膠,價格會這麼快就超過自己。眼下一瓶53°飛天茅臺已經換不回一盒500克裝東阿阿膠。

  9月以來,在進入阿膠銷售旺季前,多位券商分析師預測東阿阿膠仍將繼續提價,甚至給出了20%~30%不等的上調幅度。但東阿阿膠並不打算對外界預測作出回應。“關於漲價的傳言不足為信,目前我們並沒有接到集團任何通知,作為上市公司,一切以正式公告為準。”一位東阿阿膠管理層向記者表示。

  而熟悉阿膠的一位醫藥專家認為,在驢皮成本不斷上漲的壓力之下,調價的更可能是一些前期價格偏低的阿膠生産企業。在近年來連續漲價後,眼下又到了秋冬進補的節點,也不排除有商家人為製造漲價的緊張氣氛。據該專家介紹,阿膠市場並非只有東阿阿膠,還有福牌阿膠、同仁堂阿膠、太極天膠等,它們都是知名品牌,消費者沒必要過於迷信某一個品牌。“現在囤積東阿阿膠,就好比前幾年囤積茅臺酒,難説最後不會砸在手裏。”

  在阿膠市場,東阿阿膠和福膠集團是公認的“雙雄”。

  地處東阿縣的東阿阿膠與平陰縣東阿鎮的福膠集團,一直是阿膠市場的主角,兩家企業的銷量佔據了全國6成以上市場份額。近年來不斷提價的東阿阿膠牢牢佔據了高端市場;福膠則依靠價格優勢,在中端市場攻城略地。

  值得一提的是,東阿縣與東阿鎮並非一個地方,後者屬於平陰縣,兩地相距約30公里,中間還隔著黃河。但兩地都在爭打“東阿牌”,都宣稱自己最正宗,而兩家龍頭企業之間也暗戰多年。

  東阿阿膠無疑是行業的絕對龍頭。公司2015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47億元,同比增長47.53%;盈利7.72億元,同比增長24.26%。阿膠及系列産品的毛利率更是高達72.23%。

  與名聲在外的東阿阿膠相比,福膠集團並未示弱。公司一位管理層告訴記者,福膠依靠穩定的品質和極具吸引力的定價策略,市場佔有率實際上已很靠前。

  而在兩家龍頭企業的夾縫裏,當地還生存著幾十家大大小小的阿膠廠家和各種阿膠品牌。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還有一些黑作坊利用牛皮、豬皮甚至製革下腳料熬製假冒劣質阿膠,擾亂市場、危害消費者健康。雖經多年打擊,但仍難以根除,一有機會就死灰複燃。網路上最便宜的所謂阿膠塊才賣幾十元,與東阿阿膠同類産品相差數十倍,其品質可想而知。

  行業內魚龍混雜,行業外的攪局者也越來越多。隨著阿膠市場不斷擴大,加上利潤豐厚,同仁堂、太極集團佛慈制藥康恩貝等多家知名藥企競相進入這個領域,行業格局因此變得更為複雜。

  然而,這些問題還不是阿膠行業最大的問題,最根本的問題在於熬製阿膠所使用的原料——驢皮嚴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阿膠持續漲價背後的直接推手正是驢皮供應長期高度緊張。

  在阿膠行業,得驢皮者得天下。“養驢産業的問題,才是阿膠行業的生死問題。”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也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

  一張驢皮賣2000元 行業缺口仍達50%

  “我有一隻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有一天我心血來潮騎著去趕集……”兒歌裏的場景在20年前的中國北方還較為常見,然而如今,即使在鄉下,也很難看到憨態可掬的毛驢了。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廣泛普及,毛驢的傳統役用功能沒落。加之中國畜牧業以豬牛羊為主導,導致了毛驢存欄量持續銳減。國家畜牧統計年鑒顯示,毛驢存欄量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1100萬頭,下滑到目前的600萬頭,並且還在以每年超過3%的速度下降。

  而目前約有100多家企業加入阿膠戰團,進一步導致驢皮供不應求,價格大幅上漲。2010年時每張驢皮尚不足100元,自2012年以來,驢皮價格開始“失控”。彼時,每公斤幹驢皮價格大約70元,2013年漲至160元左右,2014年驢皮價格繼續上漲,直至驢皮已經等不及曬乾就被搶購。

  如今聊城當地濕驢皮價格已達120~140元/公斤,按一張濕皮毛重15~20公斤計,一張驢皮已經能輕鬆賣到2000多元。但即使高價也未必就能搶到驢皮,驢皮已經是“一皮難求”。市場短缺到了什麼程度?公開資料顯示,東阿阿膠産能3000噸,福膠集團産能4000噸,加上東阿及周邊地區其他阿膠廠商,如果全部滿産,需要高達400萬張驢皮——但全國每年的毛驢出欄量才200萬頭!

  這中間的缺口之大令人吃驚,整個阿膠行業都面臨無“皮”下鍋的尷尬局面。事實上,行業龍頭東阿阿膠的産能一直以來都不到40%,直接原因就是找不到更多的驢皮。

  阿膠最初是用牛皮熬製,但從唐代開始,人們發現用驢皮熬製阿膠功效更佳,於是沿用至今,驢皮也成為最正宗的原料,那麼一張驢皮到底能熬多少阿膠呢?

  業內的普遍説法是,3公斤幹驢皮熬製1公斤阿膠,一般情況下,一張驢皮曬乾後能有6~7公斤,一張驢皮只能生産2公斤左右阿膠。理論上講,全國每年200萬頭出欄毛驢的驢皮即使全部用來熬製阿膠,總産量也不過4000噸。

  無疑,近幾年驢皮價格失控,既是毛驢數量不斷減少的直接反映,也是阿膠生産企業爭搶驢皮的必然結果。

  為了推進毛驢養殖産業,當地政府近年陸續出臺了大量的扶持政策。聊城市政府規劃的養驢産業發展實施意見提出,2015年全市毛驢的存欄量要達到10萬頭,2019年存欄量要達到100萬頭,成為全國最大的養驢基地。

  但毛驢一年才生一胎,不可能像養豬那樣快速繁殖,加之存欄基數過低,因此短期內還難見成效。聊城市畜牧獸醫局畜牧站站長姜永紅告訴記者,目前全市的毛驢存欄量只完成了五、六萬頭,距離目標還有很大差距,毛驢數量的增長只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面對驢皮供應的窘境,整個阿膠行業“黔驢技窮”。幾乎每家生産廠家都派出了得力採購商在全國範圍搜尋驢皮。龍頭企業東阿阿膠甚至跑到了國外,目前已在埃及、秘魯、墨西哥定點採購驢皮,並佈局了非洲、中亞、澳大利亞等市場。在東阿阿膠的驢皮構成上,國內收購、自建基地和國外進口,分別佔比約60%、25%和15%。

  賣驢皮驢肉驢奶養殖戶年賺數萬

  對於當前的阿膠行業來説,驢皮已是最大制約因素。而毛驢産業的發展,則有賴於毛驢數量的大幅提升。提高毛驢存欄量的重要途徑,就是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但是,與人們熟知的養豬養牛養羊相比,養毛驢能賺錢嗎?

  “公司+農戶”式養殖

  東阿阿膠是最早探索毛驢規模化養殖的公司之一。早在10多年前,東阿阿膠就率先進行自主養驢的嘗試,並在山東無棣、新疆伊犁等地建起了養驢示範基地。但企業自主養驢成本過高,東阿阿膠後來又開始探索與農戶合作,以合作社的方式養驢。公司自建毛驢繁育基地,為農戶提供優質驢苗,並與農戶達成回收協議。若毛驢長大後出欄達到指標,便由東阿阿膠以相對穩定的價格統一回收。

  東阿縣桐城鎮蘆莊村養殖戶王道榮就是這種合作方式的受益者。老王是當地最先養殖毛驢的農戶之一,養驢已有6年,最初一直在賠錢。養殖的毛驢品種不好,生長太慢,自己也不懂繁殖,結果頭三年虧損十幾萬元。直到與東阿阿膠簽下合作協議後,老王開始餵養由東阿阿膠自有的國家黑毛驢繁殖中心提供的優良黑毛驢。這個品種的毛驢體格健壯,身材高大,生長迅速,成年黑毛驢能長到350~400公斤。

  目前老王一共養殖了78頭這種黑毛驢,既有高頭大驢也有小驢駒。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是驢皮賣給東阿阿膠,一張驢皮能賣2500元以上;二是驢肉價值高,鮮肉就能賣5000多元。但這只是肉驢的價值,事實上,像老王這樣的養殖戶飼養毛驢普遍以母驢為主,公驢作為育種只會保留少數幾隻。

  母驢的價值相對公驢要高得多,據老王介紹,驢奶營養價值高、産量很低,導致物以稀為貴,目前批發價為60元/公斤,一頭母驢每天産鮮奶0.7~0.8公斤,但不出東阿縣城就賣光了,以每年産奶6個月計,光驢奶就能賣8000元。另外母驢每年可産1隻小驢駒,養到7、8個月後賣育肥驢,體重在170~200公斤,一隻就能賣4000多元。這樣綜合一算,養驢的效益更為可觀。

  養殖戶:未來缺口仍大

  老王説,現在僅僅是賣驢奶和小驢,一年就有七、八萬元純利潤,他已經嘗到了養毛驢的甜頭,並開始著手進一步擴大飼養規模。

  王道榮餵養78頭毛驢只是小兒科,在聊城市,規模化餵養300頭以上毛驢的已有40多家,規模達到數千隻的養殖場也為數不少,最多的已經超過1萬頭。聊城市畜牧獸醫局畜牧站站長姜永紅説,政府鼓勵建300頭以上的標準場,並可獲得一次性補貼10萬元,存欄越多補貼也越多。目前,這種養驢模式在聊城已經較為成熟,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養殖場也越來越多。

  不過,對於動輒300頭這樣的標準場來説,其投資額仍然偏高,普通農戶難以承受。因此,政府力推的模式還是爭取社會資本能夠進入養驢産業。由於豬牛羊市場價格波動較大,一些傳統的養豬大戶、養牛大戶如今也紛紛改行喂毛驢。

  在濟寧投資多個毛驢養殖場、擁有2000多頭毛驢的養殖戶馮友軒告訴記者,他過去投資養牛,近兩年改養毛驢,主要是母驢和育肥驢。經過實際測算,育肥驢餵養6個月,能賺2500~3000元,母驢則更高,平均下來利潤率可達20%左右;而養牛在市場平穩的情況下也只有10%。但一定要挑選好的品種,比如德州黑驢,這種毛驢出皮率、出肉率比其他品種要高出不少。

  馮友軒表示,由於毛驢繁殖慢,孕期長,存欄量不可能短期內猛增,而阿膠市場和驢肉市場需求旺盛,許多企業都還在擴産,預計未來六七年內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現在應該是投資養驢最好的時機,目前他和幾個合夥人正在尋找地盤,準備將現有的養殖規模再擴大3倍。

  記者在聊城當地採訪時發現,由於投資養驢的人陸續增多,這也導致當地小驢駒的市場價水漲船高,一個多月前才32元/公斤,現在已經漲至40元/公斤。養殖成本上升過快,這對於躍躍欲試的養殖戶和等“驢”下鍋的阿膠企業來説,或許又是一個不太好的消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