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立足新常態 培育新優勢

  • 發佈時間:2016-01-08 09:32:4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丁 瑩

  “十二五”時期,我國認證認可工作走上快車道,“十二五”時期,我國累計頒發品質管理體系認證證書41萬餘張、強制性産品認證證書46萬餘張、自願性産品認證證書32萬餘張,獲證企業組織達52萬餘家,證書總量和獲證組織總量比“十一五”期末分別增長59%和40%,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與此同時,檢驗檢測、註冊備案等合格評定手段正日益發揮著技術把關、源頭把關的作用。至“十二五”末,全國獲得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3.1萬餘家,比“十一五”末增長44%;通過註冊備案的進出口食品生産企業達2.9萬餘家,比“十一五”末增長約一倍,牢牢築起了進出口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線”。

  培育新優勢: 塑造“大國品質”形象

  “十二五”時期,認證認可,這種國際通行的品質管理手段和貿易便利化工具日益受到青睞。

  認證認可進行評價、檢驗檢測進行驗證、註冊備案進行源頭控制,靠著這樣一套全過程的品質保障體系,中國製造進入了品質可持續發展的“正迴圈”。強制性認證(CCC認證)産品抽查合格率由2011年的78.5%提升到2015年的90.3%。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高度評價品質管理體系認證對於中國企業帶來的品質提升作用,作為優良案例向國際推廣。

  國際通行的認證認可,使得中國企業“內外兼修”,在國際市場憑藉更高的“性價比”,贏得更好的美譽度。

  聚焦新業態: 助推中國經濟躍向“中高端”

  “十二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産業迅速成長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産業、支柱産業,國家認監委聚焦新業態領域,加快制度創新步伐,建立了一批新型認證認可制度。

  在節能環保領域,認證認可成為落實“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國家認監委會同相關部門建立了統一的節能低碳産品認證制度,節能産品由117種擴增到139種,低碳産品達到4種,“十二五”時期頒發的節能低碳産品證書比“十一五”時期增長6倍,獲證産品累計實現節能量折算標準煤1.83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7億噸;結合“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開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幫助1373家企業建立能源管理體系,累計實現節能量折算標準煤2.20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49億噸。2015年12月,在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上,國家認監委首次舉辦以認證認可為主題的中國邊會活動,向世界彰顯了中國認證認可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貢獻,受到國際同行矚目。

  服務業是産業結構調整優化的主攻方向,也是認證認可服務新業態的主攻方向。國家認監委大力推行服務認證,相繼建立了商品售後服務、體育服務、資訊服務、保健服務、養老服務等一大批服務認證制度,助推服務業轉型升級。“十二五”時期,服務認證已覆蓋15個服務業門類,證書數量比“十一五”末增長了4.1倍。

  隨著新興産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日益顯現,認證認可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也由2010年的0.910%提升到2014年的0.947%。

  聯通新絲路: 促進中國企業走出去

  認證認可起著便利對外貿易、增進國際互信等積極作用,是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通行證”。通過認證認可的國際合作互認,可以有效減少貿易壁壘,提高貿易便利化程度。

  “十二五”期間新達成雙多邊合作互認成果24個,我國已累計加入13個多邊互認體系,簽署101份雙邊合作互認文件,認證認可所構成的貿易便利化網路覆蓋了佔全球經濟總量95%以上的經濟體。

  2014年,首個中外政府間雙邊互認成果《中國與紐西蘭關於電子電器産品合格評定互認的協議》正式落地,兩國間相互承認對方的認證結果不再重復施檢。

  “十二五”期間,我國在認證認可國際組織中日益發揮著實質性作用,我國代表相繼當選國際認可論壇(IAF)主席、國際人員認證協會(IPC)主席、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四大産品互認體系副主席等重要職務,在相關國際規則制定中逐步實現從“參與者”到“引領者”的角色轉變。

  2015年3月,中國向世界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將認證認可列入合作重點,提出沿線國家加強認證認可雙多邊合作,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準。

  激發新活力: 做強做大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

  “十二五”打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戰,多項改革涉及認證認可工作。國家認監委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落腳點,在認證認可領域打出多套改革舉措“組合拳”,為檢驗檢測認證行業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創新活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際化營商環境。

  完善認證機構審批程式、完善檢驗檢測資質管理辦法、放開檢驗檢測認證經營服務、建立事中事後監管模式等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改革舉措,不僅大幅提高了行政審批監管效率,而且減輕了從業機構和獲證企業的負擔,有效激發了檢驗檢測認證市場的活力。僅取消“計量認證收費”一項,每個週期就可為全國檢驗檢測機構節約費用15億元。

  2015年,全國的認證機構數量比改革前增長16%,檢驗檢測機構數量比改革前增長14%,扭轉了數量多年停滯不前的局面。新增機構中大多進入智慧財産權管理、生態農業、保健服務等新興領域,呈現增量明顯、結構優化、活力增強的趨勢。2015年簽發認證證書約15萬份,檢驗檢測報告約3.1億份,檢驗檢測認證産值約1700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88%,檢驗檢測認證成為最具活力、最有潛力的服務業門類之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