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環保 > 正文

字號:  

中國已全面建立實施節能低碳認證認可制度

  • 發佈時間:2015-12-02 16:34:04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取得國際領先成果

  記者從國家認監委獲悉,“十二五”時期,我國已全面建立實施節能低碳認證認可制度,累計頒發各類節能低碳認證證書5.9萬餘張(截至2015年10月底),其中節能産品認證證書56740張、低碳産品認證證書981張、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證書1373張,證書總數比上年同比增長10.5%,比“十一五”末增長6倍,為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建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實現減排目標,有助於實現減排義務和權益的對等,是《京都議定書》提出的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機制之一。國際上普通採用第三方認證認可的方式,建立“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MRV)體系,為碳排放權交易和企業減排行動提供碳排放數據審定、核查、認證服務,從而保證相關過程的公平、透明和結果的真實、可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制定了參與排放權交易的資格標準,《京都議定書》確定了針對發展中國家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和針對工業化國家的聯合履約機制(JI)項目,均將第三方認證認可作為評價方式。

  作為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我國遵循《聯合國氣候公約》、《京都議定書》的減排承諾,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建立了節能低碳認證認可制度,形成了包括節能産品認證、低碳産品認證、森林認證、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碳排放量審定/核查以及相關合格評定機構認可在內,適應我國産業結構特點和節能減排目標需求的認證認可體系,並廣泛應用於“節能低碳萬家企業行動”、“金太陽”工程、“節能産品政府採購”、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試點、低碳城市創建等項目,在低碳認證認可技術研發、制度建設、支撐國家政策目標、服務政府監管等方面走在國際前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Patrick Haverman先生表示,中國構建的碳排放和碳減排認證認可制度不僅適用於中國,對其他國家也頗具參考價值。

  通過開展節能低碳認證認可,顯著提升了相關企業及産品的能效和減排效率,激發了企業應用節能減排先進管理技術的積極性,引導了綠色低碳生産和消費模式,增強了政府部門的政策調控和監管能力,促進了節能減排控制目標的落實,産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以節能産品認證為例,經測算,2010-2014年獲證産品累計實現節能量折合標準煤1.83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7億噸。

  認證認可

  碳排放交易機制中的關鍵性環節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14年發佈報告稱,當前全球3種主要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正處於近80萬年來的最高水準,按照目前的排放速度,再過30年將達到臨界點。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數量和速度已成為全球迫在眉睫的問題。國際社會為了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減排協定付出了艱難努力,並於1997年簽訂了《京都議定書》,提出了《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的減排安排;2012年多哈氣候大會確定了《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安排(2013-2020年)。根據新的《京都議定書》,中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即將召開的巴黎氣候大會有望達成一項新階段的減排目標協定。

  在國際上,碳減排的“透明度”問題已成為氣候談判的核心問題。根據“巴厘路線圖”的要求,對發達國家的減緩行動和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資金和技術支援下的減排行動都具有法律約束力,需要按照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原則進行認證。由於涉及國家主權問題,在國際間減排的監測、報告與核查過程中,需要通過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在一定的規則下對有關各方的減排行為進行認證核查。與此同時,在碳排放的監管工作中,面對眾多的排放主體,政府部門逐一對其碳排放情況進行核查的成本很高,且難以實現。在企業到政府之間的碳排放報告與核查過程中,必須通過第三方機構的廣泛參與。

  目前,國際上普遍採用以第三方認證(核查)為主,國際權威的認可機構對認證(核查)機構的能力和公正性進行評價和監督、政府和社會採信認證(核查)結果的碳排放和碳減排評價模式。認證認可具有符合性評定與公示性證明的基本功能以及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的特性,是構建“資訊對稱、激勵相容”的低碳發展大環境的基礎性制度。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號召各國政府在構建監管體系時積極採用認證認可手段,因為認證認可可以降低監管成本、減少行政風險、優化資源配置。

  碳排放權交易作為一種“創建市場”的減排政策工具,與其他交易不同的是,碳排放權“資産”産生的重要前提是人為對碳排放總量進行設定和對排放實體的有效監測。其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是必須通過一定的監測與核查制度對排放實體的實際排放量進行有效監測和核查,以確保排放數據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對於二氧化碳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商品,建立第三方認證核查機制尤為重要,可以確保碳市場的公正、公開、透明、高效。

   因此,認證認可已經成為我國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大國承諾和深化國際合作、建立互信的基礎,成為國內減排監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碳交易等市場機制的重要制度安排。

  低碳認證認可技術研究

  填補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空白

  2010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認監委聯合啟動“十一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我國低碳認證制度建立研究》項目。該課題旨在通過國際低碳認證制度對比研究,從我國國情和發展現狀出發,分析我國低碳認證政策和技術需求,研究並建立我國低碳認證制度框架體系,並通過試點逐步加以完善,為制定我國低碳認證管理制度提供依據。儘快建立中國特色的低碳認證制度,進而積極影響低碳領域“國際規則”的制定,有利於維護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國家利益;有利於科學制定和落實我國的碳排放指標,促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2013年,該項目順利通過驗收。項目研究成果為我國建立低碳産品認證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2011年7月,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組織實施的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碳排放和碳減排認證認可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正式啟動。該課題以構建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我國國情的碳排放和碳減排認證認可制度為目標,研究制定碳排放和碳減排評價機構的認可要求,針對組織、項目、産品、技術等不同層面,研究碳排放和碳減排評價的通用要求及評價技術;研究碳減排技術評價基準線界定、企業碳排放核查、建築節能項目碳排放評價、産品碳足跡評價中的數據品質保證等關鍵技術,建立碳排放和碳減排評價技術體系。項目共設6個課題,從認證評價、能力認可、基礎工具三個角度開展認證認可技術研究,並結合我國行業産業的特點,形成碳排放和碳減排認證認可評價技術體系,為建立既與國際接軌又適合我國國情和生産力發展水準的碳排放和碳減排認證認可制度奠定技術基礎。

  2014年5月,該項目順利通過科技部組織的驗收。項目共研製《工業企業碳排放核查通用規範及指南》等國家標準草案18項,行業標準1項,國際標準提案1項,《溫室氣體審定和核查機構要求》等碳排放和碳減排認證認可技術規範文件30份,開發碳排放評價基礎數據庫1個,典型行業碳排放評價數據庫3個,申請國家專利3項,獲得軟體著作權4項,完成專著8部,建立了涉及電力、電子、紡織、機械、建築、建材、水泥、汽車、印刷、造紙等行業的碳排放和碳減排研發示範基地23家。相關科研成果支撐了《低碳産品認證管理暫行辦法》、《低碳産品認證目錄(第一批)》、《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第三方審定/核證指南》等政策制定,《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已在6省1市碳交易市場試點。自2013年”6+1”試點碳排放權交易開展以來,參與試點碳交易的試點地區如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重慶、廣東和湖北等省、市共委託了84家核查機構開展了全部控排企業的碳排放核查工作。試點省市共納入控排企業1919家,配額分配總量達到12億噸二氧化碳。

  為了適應應對氣候變化的新需求,解決重點行業碳排放核查和低碳産品認證的關鍵技術,2014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組織實施“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際背景下我國重點行業碳排放核查及低碳産品認證認可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簡稱“碳二期”項目)。該項目著眼于進一步發揮認證認可對國家低碳經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圍繞我國碳排放領域的規劃目標和政策需求,聚焦于電力、鋼鐵、建材、化工和水上運輸5個重點行業,重點攻克國際行業減排MRV制度及方法學的分析和評價技術、企業碳排放核查方法學及核查技術、基於企業核查的行業抽樣及統計分析技術等一批關鍵技術,構建基於國際背景的國內行業碳排放核查技術體系,制定碳排放核查相關標準、規範和實施指南。同時,以建築陶瓷、輪胎、熱軋鋼帶、板材、紡織品等5類産品低碳認證技術規範、標準和實施規則研製為切入點,分析研究生命週期評價理論在我國低碳産品認證中的適用原則,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低碳産品認證技術規範、認證規則和認可規則,同時圍繞提升我國低碳産品認證的國際採信度,構建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國情特點的低碳産品認證認可技術支撐體系。

  該項目預期成果包括:行業碳排放核查指南和技術規範27項,研究報告37份,標準6套,專著5部,政策建議3份,軟體工具14套,科研論文24篇,試點示範49個,培訓基地3個。項目實施週期三年,預計于2016年完成。

  通過該項目研究,將建立我國重點行業碳排放和碳減排核查技術體系,推動低碳産品認證制度的實施,從而促進相關行業和企業在能源構成、工藝技術、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加強管理,採用先進適用的技術,有效減少重點行業碳排放量,促進行業節能減排技術水準提升,同時為國家實行碳排放量整體控制等政策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發揮認證認可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基礎保障作用。

  其中“低碳産品認證認可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課題選擇我國典型高排放行業中的代表性産品(如:鋼鐵、化工、建材等)進行全生命週期和關鍵生命週期碳排放對比研究,分析各個生命週期階段碳排放的特徵、貢獻率、數據分配方法、數據量化成本效益等,確定生命週期評價理論在我國低碳産品認證中的應用原則和方法,以及研究建立適合我國國情並能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的低碳産品認證國家認可制度。“國際背景下我國電力行業碳排放核查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提出適合我國電力行業減排的評價指標、技術方法和核查模式起草制定電力行業減排核查指南等指導性文件,並選擇不同區域的電力企業,開展核查試點示範。

  節能低碳産品認證

  引爆綠色生産消費的觸點

  節能産品認證是指由認證機構證明用能産品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符合相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者認證技術規範要求的合格評定活動。低碳産品認證是由認證機構證明産品碳排放量值符合相關低碳産品評價標準或者技術規範要求的合格評定活動。

  為了提高用能産品以及其他産品的能源利用效率,改進材料利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等法律法規,我國相繼建立了節能産品、可再生能源、低碳産品等認證制度。

  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相關産品、服務及其過程的碳排放量進行檢測、核查、審定和認證等技術評價活動,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引導低碳生産消費方式,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近年來,有關國家陸續建立了碳足跡、碳核查等合格評定制度,為各國減排行動及建立碳排放市場體系提供了技術支撐。建立我國的低碳産品認證制度,將為低碳産品的生産、消費和政府監管提供科學評價與採信依據,促進低碳産業的健康發展,同時有利於提升我國在國際碳排放領域的話語權。

  2013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認監委共同發佈《低碳産品認證管理暫行辦法》。根據此辦法,我國將建立統一的低碳産品認證制度,實行“統一的低碳産品目錄,統一的標準、認證技術規範和認證規則,統一的認證證書和認證標誌”,以規範低碳産品認證活動,引導低碳生産和消費,促進我國低碳産業發展。該辦法還同時規定了從事低碳産品認證、檢測活動的機構及人員的資質條件,明確了實施程式、監督管理要求和相關法律責任。

  201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方案明確要求,積極推行市場化節能減排機制,推行能效標識和節能低碳産品認證。方案提出,整合節能和低碳産品認證制度,制定節能低碳産品認證管理辦法,將實施節能認證的産品由117類擴大到139類,強化對認證結果的採信。

  2015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佈《節能低碳産品認證管理辦法》,建立了國家統一的節能低碳産品認證制度,分為節能産品認證、低碳産品認證兩種認證形式,認證證書和標誌的有效期為3年。根據該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建立節能低碳産品認證部際協調工作機制,共同確定産品認證目錄、認證依據,促進認證結果的社會採信。

  節能低碳産品認證作為促進節能低碳産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被政府部門和社會各方廣泛採信,國家在節能産品政府採購、“節能惠民工程”、“金太陽工程”等方面強制或優先採購獲證産品,先後發佈18批《節能産品政府採購目錄》,50多類節能産品和數千家獲證企業入圍,産生了顯著的節能減排效益。以節能産品認證為例,經測算,2010-2014年獲證産品累計實現節能量折合標準煤1.83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7億噸。在第一批低碳産品認證目錄的四大類産品中,以資源消耗多、環境負荷大的水泥行業為例,水泥工業是基礎原材料工業,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戶,水泥行業生産排放的二氧化碳約佔我國工業生産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0%,2014年,我國水泥産量約15億噸,理論分析按照水泥行業的現有水準,通過低碳産品認證的企業可確定每生産1噸水泥約減少45公斤的二氧化碳,按低碳産品認證佔總量的50%來測算,每年至少可以減排約3375萬噸二氧化碳。

  能源管理體系認證

  樹立能效“領跑者”的行業標桿

  管理節能是促進企業提高能源利用水準的有效手段。由於發展方式和管理方式粗放,我國部分企業存在對能源管理工作重視不夠、能效管理不規範、節能潛力沒有得到充分挖掘等問題,導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耗偏高。能源管理體系借鑒了品質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的成功模式,結合能源管理的特點和特殊要求,運用系統管理和全過程的理念,採用國際通行的PDCA(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迴圈管理模式,將管理和節能技術相融合,通過指導組織確定有效的能源管理體系要素和過程,幫助企業將節能規劃、技術改造、計量統計、人員培訓等眾多能源管理工作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從而更好地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和水準。

  為了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推動企業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國家認監委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委建立了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制度,並結合“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于2009年起在冶金、化工、建材、交通等13個行業開展了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試點工作,2014年起全面推行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工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