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先行 提質增效
- 發佈時間:2015-12-09 08:32:59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宋軍傑許欽祥徐小勇本報記者張華
“十二五”期間,湖北省質監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為建設品質強省,大力實施“標準先行”戰略,在改革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改進標準制定工作機制,推進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一些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2011年,省質監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詹永傑提出“品質興省,標準先行”策略,將標準化工作融入品質興省戰略整體推進,成效顯著,影響深遠。
近期,省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興於在聽取標準化處彙報時,對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圍繞“三個加強、三個全面”,開拓視野,強力推進;加強調研,了解企業需求,向先進地區學習;加強服務,找準標準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切入點,提升服務品質;加強合作,廣泛聽取專家和部門意見建議,建立合作推進機制。“三個全面”,即全面融入湖北轉型發展;全面拓展工作空間;全面趕超中部地區標準化工作整體水準。
加大標準制修訂力度,著力提升標準的有效性
湖北省不斷加大標準制修訂力度,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省級地方技術標準體系初步建立。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制修訂現行有效的省級地方標準1021項,其中推薦性標準879項,強制性標準42項。全省3年累計備案企業産品標準14440余項。一批國家級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相繼落戶湖北,由該省相關單位承擔的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及工作組秘書處達29個。湖北省作為牽頭單位主持研製國際標準18項,正在牽頭制修訂的國際標準4項。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3390項,佔比約3%,增強了競爭話語權。
為提高標準的有效性,湖北省在做好“加法”的同時,大做“減法”。2014年,該省質監局在廣泛徵求社會意見的基礎上,對《湖北省地方標準制修訂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進行了重新修訂。《管理辦法》立足於提高標準的科學性、適應性和有效性,對立項、起草、審查、審批、發佈、復審等標準制修訂的各個環節,較以往均作了更加嚴格的規定,有效減少了省、市、縣政府標準的層級,控制了標準的數量和規模。
從2014年初開始,湖北省質監局開始探索標準實施效益評估機制。這一機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標準實施前、實施中的預期評價,另一個是標準實施後的效益評估。預期評價從標準立項開始,要求申報單位提供標準的經濟社會效益預測分析。標準推廣之後,需收集實施中的技術和經濟分析數據。實施後評估則主要對標準産生的實效進行全面總結評價,作為標準化示範經驗推廣和項目評比的依據。當年,該局對當年申報的280項標準進行嚴格評估,最後有80多項被否決,佔申報標準總數的1/3。2015年,該局再次組織專家對269項標準進行評估,結果有100多項標準因適應範圍較窄,受地域限制較強,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用不明顯而未予立項。通過效益評估,精簡一般性種養殖標準數量,增加新興産業和服務類標準比重,有效優化了湖北的標準結構。
加大標準化示範項目建設力度,全面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據統計,湖北省完成或正在開展的各類標準化試點項目累計453個,其中國家級208個,省級245個。
為了保證示範效果,近年來,湖北省質監局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設思路。即“選好一個項目、建立一個標準體系、形成一個龍頭、創立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産業、致富一方百姓”,並將這一思路細化成“三五五六”工作法,即把好“三個關”(項目申報、監督管理和目標考核);實施“五個配套”(水利和電力設施、田園美化綠化、機械化作業、田間作業通道、項目支撐);堅持“五個統一”(農資供應、病蟲害防治、種養殖模式管理、農産品銷售和産品品牌);落實“六個到位”(領導重視、部門配合、資金投入、科技支撐、宣傳培訓和群眾參與)。通過落實“三五五六”工作法,標準化示範項目呈現數量與規模劇增,品質和效益齊升的嶄新局面,從而極大推動了該省現代農業的發展。湖北省第一個農業標準化示範市——洪湖市,通過3年示範建設,全市標準化養殖、種植面積達3.74萬公頃,比示範前增加了2.53萬公頃,僅水産行業産值就高達42億元,比示範前增加24.4億元。隨州市唐縣鎮馬鈴薯示範項目,已由2009年的畝産2000公斤增加到2013年的畝産4451.9公斤,創單産全國之最。
探索服務標準化工作新思路,推動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湖北省質監局將服務業標準化作為工作重點,以建立和完善服務業標準體系為目標,加快服務行業基礎標準的研製修訂,引導和保障服務業規範、持續、高效發展,共制定修訂服務業省地方標準47項,承擔或參與服務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19項。
為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湖北省採取“2+X(即質監局、發改委+行業主管部門)”模式推進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目前,已在政務服務、金融、物流、家政等13個行業開展了標準化試點,創建省級試點項目108個,成功申報國家級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10個。3個國家級試點、49個省級試點項目通過考試驗收。其中,武當山風景區、三峽人家風景區等5個旅遊景區通過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創建,成功升級為國家“5A”級景區。
開展國家農村公共服務運作維護標準化試點示範,牽頭制定農村公共服務運作維護通則國家標準,參與垃圾處理國家標準研製。同時,制定相應的省級地方標準和市縣地方標準規範20余項。
切實發揮技術標準支撐作用,全力服務工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湖北省質監局以東湖高新國家標準化試點為契機,著力為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提供標準支撐。目前,東湖高新區共主導制定國際標準6項、參與修訂國際標準10項,主導制定國家標準145項、參與修訂國家標準74項,主導制定和修訂行業標準200多項。其中烽火通信、國電超高壓研究所、華中數控等5個單位12項標準,先後獲得國家“標準創新貢獻獎”。全國高壓電氣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機床數控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7個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分技術委員會(SC)紛紛落戶東湖高新區。在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乃至國際標準中發出越來越響亮的“中國光谷”的聲音,烽火通訊、華工鐳射、華中數控、中冶南方等一大批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國家標準制修訂,通過主導技術標準成為行業發展的領頭羊。
積極推動部分優勢産業實施標準聯盟試點。其中,數字家庭聯盟、光谷北斗聯盟、新能源汽車聯盟和窯爐産業聯盟等4個標準化試點已初見成效。
加大地理標誌産品保護開發,著力打造湖北經濟發展新引擎
從2004年開始,湖北省質監局正式啟動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申報組織工作。截至目前,該省共有141個地理標誌産品獲保護,數量位居全國第二、中部第一;2014年以來新增地標産品47個,增幅全國第一。共有40個産品、144家企業獲質檢總局核準使用專用標誌,地理標誌産品保護工作已成為加快農業發展、農民致富的重要抓手。
湖北省質監部門高度重視地理標誌産品保護工作,將它上升到是提高湖北農業品牌效應重要渠道的高度,加以全力推進。他們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出了“培育儲備一批、申請保護一批、開發利用一批”的保護思路,並將抓重點産品挖掘和培育與生産技術標準化相結合,將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申報與保護性開發相結合,將適度開發與加強監管相結合,産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開闢地理標誌産品標準立項綠色通道,通過制定和實施標準,確保地方特色産品品質和傳統風味保持長期穩定。地理標誌保護的141個産品中,已有77個制定了省級地方標準,佔比54.6%。通過大力開展標準化示範區建設,推行栽培種養、生産加工、産品開發綜合標準化,在保證産品品質的前提下,支援地理標誌産品的保護性開發,實現其流通市場化、品牌價值最大化。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