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品質成為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主旋律

  • 發佈時間:2015-12-09 08:33:04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趙陜雄

  從中國政府網獲悉,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是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的一個頂層設計,與去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生産性服務業促進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是姊妹篇。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介紹説,推動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發展這個問題,確實很重要。他們在起草這個文件的時候做了大量的工作,從調研情況來看,反映最集中、最強烈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現在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普遍比較粗放,品質水準不高,個性化服務供給嚴重不足。要解決這些問題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要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來轉變。所以《指導意見》就圍繞這一點作了部署和安排。首先,在《指導意見》中強調創新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一個集中體現,理念轉變了,各項任務才有基礎,政策措施才能落實到位。圍繞這一點,《指導意見》提出“4個注重”:一是要注重大力倡導崇尚綠色環保、講究品質品質、重視文化內涵的生活消費理念;二是要注重堅持品質為本、提升品質水準的發展原則。發展一定要以品質為本,提升品質和水準;三是注重推動生活性服務業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發展;四是注重推動生活消費方式由生存性、傳統性、物質性向發展型、現代型和服務型轉變。所以,首先要把理念變過來。

  其次,精細和高品質要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必須緊緊圍繞著需求這個中心,適應需求、創造需求。所以,在《指導意見》裏針對人民群眾對生活性服務需要的普遍關注和迫切期待,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生活性服務業3個發展導向:一是增加服務有效供給,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根據收入水準、人口的結構和消費升級的發展趨勢,創新服務業態和商業模式,增加短缺服務、開發新型服務。二是擴大服務消費需求,強調深度開發人民群眾從衣食住行到身心健康等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生活服務,滿足大眾的新需求,適應消費結構升級新需要、開發服務消費的新渠道、推動新消費的興起。三是提升服務品質水準。這是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的必要基礎和前提條件,要營造全社會重視服務品質的良好氛圍,打造中國服務的品牌,鼓勵企業將服務品質作為立業之本,堅持品質第一、誠信經營,同時強調優化品質發展環境,完善服務品質治理體系和顧客滿意的測評體系。

  第三,《指導意見》在10個重點領域中,根據每個領域的實際,針對性提出了精細和高品質的具體要求。如在居民和家庭服務領域,文件提出要引導家庭服務企業多渠道、多業態的提供專業化的生活服務,要創建一批知名的家庭服務品牌。在健康服務領域提出積極提升醫療服務品質、推動發展專業規範的護理服務。在養老服務領域提出要積極運用網路資訊技術發展緊急呼叫、健康諮詢、物品代購等適合老年人服務的項目。在旅遊服務領域,要以遊客需求為導向,來豐富旅遊産品、提升旅遊文化內涵和附加值等等。在這10個領域都有一些具體的要求。

  談到政府在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中的作用,林念修説,政府應該在7個方面著力:一是優化發展環境,二是改善消費環境,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完善品質標準體系,五是推動職業化發展,六是加強政策引導支援,七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統計制度。

  在完善品質標準體系方面,要重點提升品質保障水準、健全標準體系,強化服務品質分級管理,加強認證認可體系建設,規範集貿市場、餐飲場所、商品超市等領域的計量行為,實施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工程,加快家政、養老、健康、體育、文化、旅遊等領域的關鍵標準制定,完善居住小區配套公共設施、規劃標準,為生活性服務業相關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提供依據。

  談到引領,林念修指出,引領作用有4個方面:一是要引領帶動有效供給擴大。隨著收入水準的不斷提升,廣大消費者特別是中等收入群體對消費品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加安全實用、更加舒適美觀、更加有品位格調的品牌商品消費潛力非常巨大。但是這類消費升級涉及到産品的門類很多,市場空間又非常大。現在確實有一個問題,國內市場低技術含量、低品質産品服務過剩,與大量現實需求無法滿足,大量産品服務相對短缺並存,一方面低水準的、低端的過剩,另一方面一些高水準、高端的産品服務供給不足,這兩個是並存的。《指導意見》圍繞這兩個問題,提升積極圍繞消費升級的需求,多渠道擴大有效供給。

  二是引領帶動制度創新。受到一些體制機制的制約,部分服務業和新興産業還難以充分發展和有效競爭,比如説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領域,對社會資本的進入還存在一些限制,有一些壁壘。同時,生物醫藥等新技術、3D列印等個性化的生産方式,包括智慧微電網等一些新基礎設施,“網際網路+”等一些分享經濟模式,現在也在不斷的涌現,還存在一些制度真空,迫切需要加快推進適應新消費、新産業、新業態發展需要的制度建設。在《指導意見》裏,對這方面也提出要加快破除阻礙消費升級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市場內在活力。

  三是引領帶動消費環境的改善,消費環境也必須同步改善。我國標準制定能力建設不足,導致標準更新速度緩慢,服務業和新興産業標準建設確實比較滯後,消費者許可權難以有效保障。産品和服務品質品牌的建設也是滯後的。特別是電子商務産品品質問題目前比較突出。所以圍繞這些問題,《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營造安全、便利、誠信的良好消費環境,這個也很重要。

  四是引領發展政策系統優化。林念修説,大家知道,現在很多遊客到境外去購物,境外消費額達到1萬億元,同時還有一部分消費存在潛在需求。從這兩方面來看,新消費催生的相關産業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等領域的投資增長,都面臨一些現實約束。《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形成有利於消費升級和産業升級協同發展的政策環境,這方面文件也有很多規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