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區域特色農産品造假成風

  • 發佈時間:2015-11-26 08:32:54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令偉家

  五湖四海的螃蟹,到陽澄湖洗個澡,就搖身變成了陽澄湖大閘蟹;總産量只有800噸的西湖龍井,全國每年至少要賣掉3000噸;“米中嬌子”的五常大米,年産量最多為105萬噸,但全國市場上標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萬噸,假冒率達到九成。

  五常大米,西湖龍井,陽澄湖大閘蟹,一個個響噹噹的地域品牌,被肆無忌憚地公然冒充、摻假、糟蹋。其背後,是市場監管之亂,是品牌保護之殤,也是“三農”問題之痛。

  天下大米亂五常

  在黑龍江五常市,白天和晚上的交通一樣繁忙。白天,是源源不斷的出境車輛;晚上,是綿延不絕的入境車輛。出境車,裝滿了五常大米;入境車,滿載著各地稻穀。白天黑夜間的車輛流向,折射的是五常大米的商業病態。

  五常大米因其質優味香而名冠天下,被譽為“米中驕子”,其代表品種“稻花香”,香氣馥鬱,更是“米中王冠”。和絕大多數名牌産品一樣,五常大米自出名以來,就一直深受“李鬼”困擾。業界認可的一組數據是:五常大米年産量最多為105萬噸,但全國市場上標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萬噸。這意味著,市場上90%的五常大米是假冒的。

  五常大米造假,過去多是添香精、加蠟,而現在更普遍的是“勾兌”:即將外地稻穀或五常當地産的非稻花香品種,按不同比例摻到五常大米或稻花香大米中,形成所謂的“調和米”。“調和米”的價格,從每公斤1.5元到4元不等,具體價格根據摻假比例高低而定。

  假冒産品為何氾濫

  為什麼單個企業的品牌能保護好,而如五常大米之類的地域類品牌,侵權假冒現象卻如此嚴重?責、權、利嚴重錯位,責任主體不明,是導致五常大米假冒氾濫的重要原因。

  “五常大米”更多像是個品牌,但它並不歸哪個企業所有。數據顯示,五常市全部24個鄉鎮生産的40多個大米品種,都叫五常大米。五常市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市水稻常年種植面積為210萬畝(1萬畝約等於666.7公頃),全市稻穀的總加工能力為320萬噸,加工企業的綜合開工率只有36%。其中,年稻穀加工能力1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6家,1萬噸至5萬噸的有50多家,0.3萬噸至1萬噸的有100多家,作坊式的加工廠則更多。

  魔鬼就隱藏在這些數據之中:如果只加工五常稻穀,全市約64%的企業就沒有活幹,屬於嚴重産能過剩。但實際情況是,多數企業生意紅紅火火,水稻收穫季節,甚至需要加班加點。也就是説,五常市的稻穀加工企業,至少六成以上的能力是在加工“非五常米”。

  破解“公司+農戶”難題

  五常大米亂相,毀了品牌,害了農民,坑了企業,黑了政府。

  看似千頭萬緒的亂象,“病根”卻並不複雜。如果能從稻穀的種植上就正本清源,那麼五常大米亂象會不會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呢?

  五常市為此進行了探索。除了加強日常的監管之外,2009年,隸屬於東方集團的東方糧倉有限公司與五常市簽訂合作協議。2013年9月,東方糧倉在五常優質水稻核心主産區首期流轉稻田1.3萬畝,成為五常市首家進行土地流轉,且流轉面積超過萬畝的唯一一家現代化龍頭企業。

  和五常市210多萬畝的水稻常年種植面積相比,東方糧倉流轉的稻田,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但兩年後的事實證明,就是這些流轉稻田,成了撬動整個五常大米商業生態向好的“支點”。

  農戶收益顯著提高:以每戶流轉1公頃計算,流轉後每戶增收3.8萬元至5萬元;品牌內涵迅速完善:公司從育種到倉儲、加工、物流配送,實行全鏈條封閉管理,確保了品牌的純潔度;政府監管之手後移:騰出力量加強後期服務和標準制定。

  東方集團總裁孫明濤認為,土地流轉後的公司化經營,加上全鏈條管理,改變了“公司+農戶”狀態下,一家一戶品質良莠不齊的毛病,避免了農民豐年強賣、歉年惜售的弊端,還堵住了外地稻穀流入五常的漏洞。兩條措施從根本上保證了五常大米的品質,最大限度地保護了這個地域品牌的純潔度。

  東方糧倉的成功經驗正在五常市複製。業內人士認為,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土地流轉,適度適當集中經營,使五常大米的品牌歸屬於一個或幾個大型龍頭企業,才有可能改變一家一戶種植、千家萬戶經營的混亂局面,消費者也才有可能放心地吃上貨真價實的五常大米。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