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新能源車熱潮的冷思考

  • 發佈時間:2015-11-24 08:33:0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車展透視

  □ 本報記者 趙 偉

  北方大雪,廣州火熱。1000輛展車、全球首發車36輛齊飛,首發新車、概念車及最新技術共輝,這就是中國第三大車展廣州車展臨近歲末從南國吹來的一股暖風。

  比這股暖風更為炙熱的,是出現在廣州車展上蔚為壯觀的形形色色的新能源車。今年主辦方另起爐灶,為代表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新能源車專門開闢了展區,其中又以自主品牌車型居多,面積比上一屆增長1倍,達到兩萬平方米。同時,展期延長至10天,並且免費向公眾開放。

  參展的車企沒有辜負這份熱情。以吉利為代表,發佈了令人振奮且驚詫的“藍色吉利行動”。自主品牌廣汽、上汽、北汽、比亞迪、吉利、東風、長安、奇瑞、長城、江淮、啟辰、知豆等均有新能源車上市或展示。同時,豐田、通用、賓士、寶馬、奧迪、保時捷、大眾、雷諾等旗下的新能源車也紛紛亮相。

  從此次車展上市或發佈的新能源汽車看,可謂林林總總、琳瑯滿目:吉利帝豪電動版、上汽插電式強混榮威E950、續航里程可達260公里的北汽新能源EU260純電動轎車、比亞迪首款新能源小型SUV“元”、廣汽傳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GA3和EV Coupe概念車、廣汽豐田自主品牌領志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型領志i1、江淮iEV6s、東風風神A60 EV、北京現代索納塔插電式混動、大眾e-Golf純電動車,起亞全新K5混動版、雷克薩斯新款GS 450h、沃爾沃XC90、賓士C350eL和S500eL、寶馬X5 xDrive40e……

  新能源車之所以出現空前火爆的局面,與中國新能源車市已取得全球第一與剛出臺的“十三五”規劃密切相關。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7.1145萬輛,同比增長了2.9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1.1381萬元輛,同比增長3.9倍。新能源車銷量增速遠超寡淡的傳統燃油車市場,成為拉動2015年度汽車增速的新亮點。

  目前,《中國製造2025》已正式確定了新能源車10年發展路線圖: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達到汽車市場需求總量20%,其中自主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要達到80%的發展目標。“十三五”規劃中將電動汽車列為未來的新能源車的主攻方向。

  有關專家預測,經過先期的市場培育,加之充電基礎設施等各方面的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極有可能在“十三五”期間呈現爆髮式增長。

  仿佛是為“新能源車爆發”背書,本次車展最具轟動效應的車企,非吉利莫屬。吉利發佈了“藍色吉利行動”的新能源發展戰略,計劃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其中插電式混動與油電混動汽車銷量佔比達到65%,純電動汽車銷量佔比達35%。

  吉利新能源戰略的步伐之快、規模之大,在業內堪稱石破天驚之舉。這意味著5年後,吉利可改稱為“新能源汽車”公司了。中國汽車業經常出現的一句哲理——“沒有李書福不敢做的”,再次得到驗證。

  那麼,吉利的底氣從哪來?以油電混合技術為例,據稱該動力系統CHS由吉利歷經10年潛心研究而成,吉利第一階段2016年實現節油40%;第二階段2018年實現節油45%,第三階段2020年實現節油50%。

  如果吉利“不插電”的油電混合技術,近一兩年內能達到節油40%至50%的強混,那足夠與長期以來在油電混動技術上獨步天下的豐田相抗衡。

  一個有趣的對比是,不久前豐田公司公佈了“環境挑戰2050”戰略規劃,豐田計劃到2050年逐步提高混合動力車、插電混動車以及終及的燃料電池車,從而完全停止銷售傳統的汽油車。耐人尋味的是,汽車研發技術位於全球前端的豐田,並沒有打算走純電動車的“大路”。

  謹慎有餘乃至保守的豐田,此次一反常態,早早地將幾十年後在新能源上的技術路線公開,尤其是拋棄電動車的思路,或多或少,應該給正大幹快上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産品帶來借鑒和啟示。

  我們知道,這幾年中國新能源車一面是萬馬奔騰的繁榮景象,一面也是趁機跑馬圈地、各自為戰、核心技術缺失;一面是歡唱“彎道超車”,一面也是趁機吃財政補貼;一面是表面響應2020年油耗百公里小于5升的目標,一面是半心半意以新能源車彌補汽油車高污染的虧缺。

  我們也知道,以電動車作為新能源車技術路線的主攻方向,當前還有不小的異議,全球汽車業也並未達成共識,“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可能性不小。

  我們還知道,更加清潔的、公認的新能源車“技術終極”——燃料電池車已實現突破性量産,新能源變革的積極信號已然發出……

  冬日已來臨,春天不會遠。希望這不是杞人憂天。

  (廣州車展相關報道見今日6、7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