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千萬別疏忽“內在工作”

  • 發佈時間:2015-11-24 08:33:1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千萬別疏忽

  “內在工作”

  □ 胡立彪

  廣州車展上,有記者就“中國自主品牌和國際品牌的區別”這一問題採訪一位德國工程師,得到這樣的回答:“中國自主品牌更了解本土用戶的喜好、需求,會花大量的錢做表面工作,也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比如漂亮的輪轂、大尺寸液晶屏、真皮座椅等。而國際品牌更注重做好內在工作,比如一般看不見的底盤、懸挂、發動機等,還包括工藝品質方面,我認為歐洲車更好。”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大都喜歡做“表面工作”,這話可謂一針見血。不善長的“內在工作”差在哪兒?差多少?光憑一些人説自己的主觀感受沒有説服力,我們來看一看客觀數據。中國品質協會、全國用戶委員會組織開展的2015年全國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CACSI)測評結果顯示,行業整體得分79分(滿分100分),與美國持平。但自主品牌表現卻並不好,滿意度指數77分,比行業低2分,比合資品牌(得分80分)低3分。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感知品質和感知價值,與合資品牌分別相差4.9分、4.1分、3分。産品品質方面,自主品牌品質可靠性滿意度,性能、設計滿意度與合資品牌的差距分別是4.4分、3.4分。服務品質方面,自主品牌的售後服務滿意度比合資品牌低3分。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自主品牌相比合資品牌是全面落後。對此,有業內人士批評指出,自主品牌汽車或許在外觀、內飾、用料等方面看似不錯,但盲目追求顏值只是空中樓閣。況且,外觀的東西禁不起時間考驗,很快會被變幻莫測的消費審美拋棄。這麼多年過去了,自主品牌汽車在“內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顯然一直很不足,有可能被合資品牌越落越遠。

  “內在工作”做不好,最大的問題出在不願意下功夫、花本錢,而只想走“捷徑”。每次車展,總有自主品牌推出新車被人指責抄襲,這種做法可以説是“捷徑”思維的典型代表。參加本次車展的一位法國人説,中國能做很多相同的産品,至少“在外觀上看起來很像”,但做工要差一些。這是對中國車企抄襲他人比較柔和的説法。而寶馬公司的一位高層則不留情面指出,中國汽車很多車型都是抄襲其他國家的,在歐洲沒有很好的聲譽。

  抄襲山寨成為一些品牌的拿手好戲,這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現實。雖然也有車企試圖通過購買國外技術擺脫抄襲的陰影,但是,沒有純粹的自主研發,買來的終究是“二手”的,人家不可能把最核心的技術賣給對手。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要想擺脫惡名,真正打造出叫得響的品牌,最終還得做好“內在工作”,還是要有過硬的技術、品質、性能,有屬於自己的硬實力。要知道,世間任何成功都沒有“捷徑”,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抵達勝利的終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