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打包”的學問和比較

  • 發佈時間:2015-10-29 09:32:4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茶社閒語

  □ 林 鳴

  “服務員,請打包!”在餐館打包的行為,僅僅二三十年前還會被嘲笑窮酸,如今不打包反倒成為笑柄,可見移風易俗並不很難。據説,中國人打包出自“懷橘遺親”的典故。後漢的陸績6歲時見軍閥袁術。招待之際,陸績往懷裏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老袁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説:“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如此懂得孝順,十分驚奇。算來這位陸績小先生,該是打包的“祖宗”了。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逐漸懂得:原來打包和環保密不可分。科學家告訴我們:為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把剩飯剩菜打包起來,經過巧妙地科學處理再食用,實在是一件利國利民利環境的大好事。科技部發佈的《全民節能減排手冊》指出,少浪費0.5千克糧食(以水稻為例),可節能約0.18千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47千克;如果全國平均每人每年少浪費糧食0.5千克,每年可節能24.1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61.2萬噸。算起來可不是小數!不過,健康專家提醒説,餐館打包要遵循健康的理念。因為不同食物中各種營養元素不一樣,分開儲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另外,食物需在涼透後再放入冰箱。否則,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境中容易變質,而且食物帶入的熱氣會凝結,加速黴菌生長,導致食物霉變。剩菜雖然能吃,但是也不能隔很長時間,通常早上剩的菜中午吃,中午剩的菜晚上吃,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吃完。在一般情況下,經過100℃的高溫加熱,幾分鐘內是可以殺死部分致病菌的。但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食物中的細菌就會釋放出化學性毒素,單純加熱對這些毒素就無能為力了。其中魚肉要加熱4~5分鐘,因為魚肉屬於高蛋白食物,其中的細菌很容易繁殖,大腸桿菌在20℃左右的溫室裏,每8分鐘就可以繁殖到兩倍,在五六個小時之內一個細菌就會變成一億個,相信這個數目肯定會讓你的腸胃不舒服了。所以説,打包要科學,熱飯需謹慎。

  和某些外國人對待打包的態度相比,我們應感到自豪。西方媒體報道,目前法國食品浪費現象十分嚴重,政府希望在餐館推行打包文化,卻遭受層層阻力。餐館方面委屈地認為“打包是在侮辱我們的菜不好吃”,而消費者則介意他人的不屑眼光。一位經常下館子的女士説,每當她餐後打包時,周圍人都會用驚訝的眼神看著她,好像她做了什麼出格的事情,周圍的環境在告誡她不能那麼做。68歲的亨利先生每次打包都要偷偷摸摸。他和妻子有時會打包,但只能偷著做。由於不敢向服務員索要打包袋,所以去餐館用餐時,妻子總會在身藏一個塑膠袋。用餐完畢,亨利的妻子動作迅速地將剩下的食物裝到袋子裏,亨利則負責望風,隨時提醒她“有人經過”。每次成功了,兩人都會發自內心地開懷大笑。不然的話,服務員就會瞪著無辜的大眼睛看著他們。瞧瞧這境界,瞧瞧這理念!平時我們看到有報道説,有些中國遊客在國外餐館裏舉止不雅,比如説大聲喧嘩。但我們還是有優點的,比如説從容打包。由此看來,發達國家並非樣樣發達,比如巴黎滿大街的狗屎,比如餐館裏的偷偷打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