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裏“玩穿越”的食物
- 發佈時間:2015-10-28 08:31:31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天我們去超市,貨架上玲瑯滿目的食物讓人眼花繚亂,可這許多司空見慣的食品是幾千年農耕文化中引進或形成的。看國産古裝影視劇裏古人們吃的還不錯,其實那都是導演、編劇讓食物提前“穿越”了。今天我們介紹幾個古裝影視劇中與食物有關的常見錯誤,看看這些常識你是否知道?
主食類:
玉米、地瓜、麵條
古裝影視劇裏出錯最多的是玉米和地瓜。貧苦老百姓在饑荒之年以玉米棒子和地瓜充饑,行走江湖的大俠,不是下館子來二斤熟牛肉,就是荒郊野外偷點玉米、地瓜烤來吃,香氣都透過電視螢幕傳過來了,不過,玉米地瓜可不能亂吃。
從商、周直到明代前期,中國糧食作物的品種大體是穩定的,但到了明代後期,由於新大陸的發現,美洲作物傳入我國,才使糧食作物中增加了新成員,進而改變了我國糧食生産的結
構。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玉米和紅薯。
玉米原産地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魯一帶,1492年哥倫布在古巴發現玉米,以後直到整個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他把玉米帶回西班牙後,逐漸傳至世界各地。到了明朝末年,在我國玉米的種植已達十余省。電視劇新版《水滸傳》第一集,宋江和公孫勝在玉米地裏打鬥,這可把玉米提前了近五百年,其實應該是在高粱地裏。
地瓜和玉米一樣,也是明代傳入。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到呂宋(菲律賓)經商,看到地瓜後想帶回祖國。但呂宋不允許薯種出口,陳振龍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遂得渡海。陳振龍費了老大勁才從呂宋偷來地瓜,一家幾代人立志推廣地瓜栽種方法。萬曆二十二年福建遭到大荒年,靠著地瓜才渡過災荒。所以古裝影視劇中明朝以前出現玉米和地瓜都是違背歷史的。
同樣容易出錯的主食還有麵條和饅頭。兩千多年前,中國就有小麥種植了,但是麵粉加工技術卻發展很慢,北魏《齊民要術》才有了關於麵條的明確記載,在北魏之前,大部分小麥是粒食的,而饅頭相傳諧音“蠻頭”,發明者是諸葛亮。
蔬果類:
辣椒、胡蘿蔔、火龍果
辣椒是16世紀已降傳來的原産美洲的蔬菜。在明代的《蔬譜》、《本草綱目》等著作中均未提及。直到1591年成書的《遵生八箋》中有“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的描述,是辣椒在我國的最早記錄。電視劇《蘇東坡》裏,蘇東坡家的屋檐下挂了成串的紅辣椒,這是錯的,而且正宗的“東坡肉”中是不可能有辣椒的,哪怕蘇東坡是四川人,然而放大蒜倒是有可能。不僅是紅辣椒,青椒也是沒有的。
胡蘿蔔原産北歐,是元代時從波斯引入的。所以電影《關雲長》中,甄子丹飾演的關雲長做家鄉菜,放下青龍偃月刀,拿起菜刀切胡蘿蔔也是錯的。要説吃過胡蘿蔔,張無忌倒是很有可能。
火龍果原産于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熱帶沙漠地區,明清時由法國、荷蘭傳教士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我國台灣省。
其實,我國古代蔬菜是相當匱乏的。《詩經》裏提到了一百三十二種植物,但能吃的只有二十余種。《左傳》裏提到“蘋、蘩、蘊、藻之菜,可薦于鬼神,可饈于王公。”這些其實就是浮萍和水草。同樣古人能吃的水果品種也不多,葡萄、石榴是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漢代之前不可能有,西瓜是遼宋金時期引入的,豬八戒不可能在大唐的地界吃到西瓜,除非是在西域吃到的。
茶飲:
太平猴魁
雖然茶葉是地道的國貨,但是一些歷史名茶的出現有早有晚。太平猴魁是漢族傳統名茶,中國歷史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尖茶,産於安徽太平縣(現改為黃山市黃山區)一帶,清咸豐(1859)年間,猴魁先祖鄭守慶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開出一塊茶園,生産出扁平挺直、鮮爽味醇且散發出陣陣蘭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現在,猴魁茶界普遍認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
清光緒年中後期,茶農王魁成在高山茶園內精心選出又壯又挺的一芽二葉,精心製作。由於該茶的品質位於尖茶的魁首,産于太平縣猴坑、猴崗一帶,故此茶稱為“太平猴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