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話改革 聚共識 促發展 謀未來

  • 發佈時間:2015-09-28 09:36:4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9月21日至22日,由中國標準化協會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標準化論壇在浙江杭州市舉行。在論壇開幕式上,包括特等獎10篇、優秀獎30篇共40篇優秀論文受到表彰,這些獲獎論文是從論壇籌備期間全國625名標準化工作者提交的論文中評選出來的。

  這些論文深度契合本屆論壇確定的“標準化改革與發展之機遇”的主題,涉及標準化領域的前沿技術、發展狀況和應用成效等諸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標準化工作者自主創新和科研實踐的實力。

  本版刊出獲得特等獎的10篇論文的精彩論點,以饗讀者。

  基於資訊對稱理論優化企業

  産品標準公開聲明制度的研究

  □ 朱培武 金露燕 吳雨晨

  企業産品標準公開聲明制度是我國標準化領域推進簡政放權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企業産品標準備案制度中,政府承擔主要責任,企業要準備大量材料,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繁瑣的程式也不利於企業産品品質的提高。由於企業産品標準備案的內容、方法、數據都是不公開的,消費者不知道産品的標準參數,也就不知道該企業的産品是否符合或是達到標準。

  自我聲明制度和備案制度的不同點在於,一是具體形式不同,備案制度是企業準備好材料到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備案,自我聲明公開制度是企業在其産品標準發佈後,到全國統一的平臺上公開聲明企業採用的産品標準資訊。二是責任主體不同,自我聲明制度是企業自主進行的,公開的標準就作為政府對企業産品監督檢查的根據,而企業自主性大大加強,責任主體即轉為企業。三是消費者知情權不同,企業公開聲明所執行的産品標準或主要技術指標及檢測方法,消費者想要得知産品標準資訊時就能自行在網站上查詢到該産品的標準資訊。

  公開聲明制度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系統工程方法來指導制度的開發與完善。建議制度的實施要在企業以更少的成本完成標準備案,政府更高效率地管理企業標準,引入第三方機構對標準進行解讀與評價,公眾能方便、直觀地了解企業産品的生産資訊和品質資訊,並對其進行監督。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學院)

  關於標準實施評價

  及監督的研究

  □ 宋 毅 喬 治

  為推進標準化工作深入改革,我國應加強標準實施和監管工作機制的探索,加強對新發佈標準及受重點關注標準實施情況的監督和檢查,強化標準實施中企業的主體責任,對企業執行標準的情況和效果進行監督評價。

  標準的實施評價可分為兩個層次:標準自身條款的貫徹程度及標準實施後産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社會效益一般從定性的角度進行評價,而標準實施的經濟效益由於需要進行定量計算,所以比較困難。

  經濟效益評價方法可分為直接法和間接法。直接法及時在收集企業或行業標準實施投入和産出效益的數據基礎上,按照構成要素和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合成模型,最終得出標準的貢獻率。間接法是以科技進步為橋梁,估算標準化對科技發展的貢獻率,進而估算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終得出標準化的經濟貢獻率。兩種方法都有明顯的不足,應該對兩種方法進行綜合、簡化、統一,建立起一套既涵蓋社會效益,又覆蓋經濟效益的評價方法。

  評價的內容建議對標準屬性和分類不做區分,主要考慮實施效應的長期性和綜合性原則,僅從宏觀角度進行評價。評價程式可首先組建評價機構,再確定評價方法,應採用定性方法進行評價,並利用模糊數學原理進行結果處理,有條件的單位可採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評價實施包括調查研究和評價打分兩項任務,調查研究可採用座談會、現場詢問等方式,給出評價等級,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匯總、整理,應保證數據的可靠性、代表性和準確性。利用分項評分,按照公式進行得分計算,並對結果合理性進行判定。

  (作者單位:四川省質監局、四川省標準化研究院)

  團體(聯盟)標準形成與

  發展的實證分析研究

  □ 王 娟

  國務院《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確立了團體(聯盟)標準的地位,廣東省的實踐表明,團體(聯盟)標準源於市場,服務市場,靈活有效。

  在廣東省團體(聯盟)標準的成功案例中,有解決行業發展標準空白、提升産品合格率的中山大涌鎮紅木聯盟標準、番禺沙溪鎮《工業洗水機》聯盟標準;有實現技術超越的中山小欖鎮《中山市彈子插芯門鎖聯盟標準》;有實現産、學、研、用有機結合提升的深圳市LED産業聯盟標準;有助推科技創新成果與專利産業化的順德電壓力鍋聯盟標準;有引領傳統産業衝擊國際標準化的深圳市中醫藥聯盟標準、深圳市鐘錶技術聯盟標準;有促進産業生態化發展的東莞市中堂鎮造紙行業取水定額聯盟標準;有全面提升區域産品品牌的佛山市南海區鹽步內衣聯盟標準等。

  團體標準源於市場,服務於市場,將聯盟間確立的規則與秩序以標準的形式展現出來。應運而生的團體(聯盟)標準,是對我國現有標準體系相對封閉的有益補充和完善,是符合我國標準化發展國情的合理選擇,為市場更加有效地運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撐。無論是早期制定的立足於消滅無標生産、促進提高産品品質合格率的普及型團體(聯盟)標準,還是近兩三年來制定的立足於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端型團體(聯盟)標準,都讓我們看到了團體(聯盟)標準發揮的巨大作用:市場主體的作用和自願性配置資源的作用,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廣東省標準化研究院)

  標準化體制改革下

  標準走向市場的思考

  □ 黃 青 馬朋成

  標準是經過協商一致而形成的規則,使遵守標準的人和組織獲得規模收益。標準之所以是市場經濟的必需,就在於它較之完全自由的個人選擇,較之於政府法規的強制,又具有更多的彈性和靈活性。

  市場經濟實際上存在著3種形態的秩序:一種是自由的市場競爭秩序,另一種是強制的政府法制秩序,處於這兩種之間的是在自由選擇基礎上所形成的一致性標準秩序。一個國家市場經濟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標準的能力。

  標準是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治理重要的工具與手段,WTO的技術性貿易規則就是應用標準手段對國際貿易進行治理。國外很多政府都自覺地應用標準這一手段開展公共治理,標準是政府可以很好地用於經濟、社會治理的一種重要手段,特別是它可以靈活應用於一些新出現的領域,制定和修改都比較簡單。要將標準作為一種治理手段來應用,前提就是在強制性標準之外,要鼓勵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和企業都參與到標準的制定中來,發揮眾多不同主體面對新情況用標準進行治理的首創能力,並且碰到類似問題,其他主體也可以相互借鑒和自願遵守。

  要創新我國的標準體制,需要從制定者與使用者內在利益一致性的邏輯出發,科學地界定政府在標準體制中的職能和定位,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主體在標準制定和執行中的基礎性作用。政府標準制定主體與社會標準制定主體,在標準領域都有各自的空間和定位,前者代表的是政府標準的利益,後者代表的是社會標準的利益,只有通過二者的共建、共治,才能建立起滿足全社會需要的標準體系。

  (作者單位:武漢市標準化研究院)

  戰略新興産業綜合標準化工作

  的實踐與思考

  □ 黃 萍 陳展展

  戰略性新興産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和帶動作用。綜合標準化是當前標準制定模式改革與創新的一項重要舉措,適應産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發展的要求。

  探索綜合標準化工作模式,對戰略性新興産業是一場“及時雨”。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作為技術前沿領域,標準體系尚不成熟完備,標準缺口較大,而綜合標準化恰好採取集中、成套制定標準模式,可以在短期內填補標準空白,解決標準缺口較大問題。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具有技術種類多、更新快、産業競爭白熱化等特點,使得標準制定中的配套性、協調性難以保障,而綜合標準化恰好採取系統思考、統籌規劃的方法,可以解決標準內容之間協調優化問題,保障標準的配套性。

  綜合標準化主要具有整體性、目的性、成套性、敏感性、全過程管理、計劃性和風險性等特徵。綜合標準化的對象可以選擇領域交叉明顯、産業鏈較長需同步推進、以及産業發展重點領域。綜合標準化可以解決跨領域的複雜技術系統中“做哪些”“誰來做”“怎麼做”“如何協調一致”等通常棘手的問題。

  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開展綜合標準化工作,應按照綜合標準化客觀規律和實踐經驗,並結合目前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特點及標準化工作現狀,應精準定位綜合標準化對象,強化綜合標準化工作管理,強化標準制定與實施的結合。

  (作者單位:深圳市標準化技術研究院)

  科技創新成果

  轉化為標準的思考

  □ 閻笑鳴 吳 瑩

  在科研週期短、技術更新快,競爭激烈的大趨勢下,技術標準研發和科技創新同步趨勢越來越明顯。科技創新成果向標準轉化,要結合重大專項同步開展,協調發展,加強科技計劃執行與標準制修訂的互動,尋求將新技術變為標準的快捷途徑,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形成先導性技術規範,並在應用和不斷創新中完善成為技術標準。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要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和制度體系,企業在對科研合同管理過程中應建立有效的管控機制,在合同的立項和驗收都要明確提出的包括標準規範的要求;科技計劃要支援重要技術標準研究與應用,帶動相關重要技術標準的研究制定和試驗驗證;要建立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科研項目開發和標準研究,形成成果和標準結合的轉化平臺;要建立標準化工作的激勵機制,引導産、學、研等各方面能積極參與標準化工作;要建立技術標準專家庫,為涉及重要技術標準相關項目的立項評審、技術標準編制評審等提出意見。

  要建立要成果轉化的綠色通道和工作流程,加強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過程管控,推進企業標準創新和標準科研項目開展,完善企業標準體系,為自主創新和産業化提供技術支撐。

  在科技創新管理中只有將先進適用的技術標準作為重要目標和關鍵考核內容進行管控,才能促進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應用。技術標準的制定要以科技創新成果為基礎,最大限度地將最新的科技成果納入技術標準中。科技研發活動要將技術標準作為主要目的,力爭使科技成果保持領先地位並轉化為技術標準。

  (作者單位:南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

  新時期企業標準化

  改革發展趨勢

  □ 馬茂冬 付耀龍

  《中國製造2025發展規劃》明確了製造業標準化提升計劃,主要抓好建立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強化基礎領域標準體系建設、推動重點領域標準化突破、推動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産能合作4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企業標準化體系化建設和發展是實現新時期企業發展目標的迫切要求。企業標準化改革發展要緊密圍繞技術創新和産業發展的需求,充分發揮企業標準化對科技創新發展的支撐和保障作用。企業標準化改革要創新工作機制和模式,建立健全標準化工作體系,實現標準化工作轉型升級,服務企業科研生産和産業發展。要自主研製關鍵技術和核心領域企業標準,為産品研製、生産、試驗等制定統一的技術要求;要研究共性技術,重點突破急需的共性關鍵技術,為産品品質評定、效能評估、生産安全環保達標等提供標準;要建設公用資源,針對不同産品、不同單位的通用需求,建設主要服務於多種産品、多個部門的“三化”設計資源,實現資源共用和充分利用;要實施評價監督,在産品研製生産和産業發展的過程中,依據標準和資訊化手段對科研生産管理等進行科學評價,對標準執行情況實施監督。

  企業標準化改革發展要建立統一協調、開放式企業標準體系,建立從産品標準化向管理標準化發展模式,實施基於智慧製造的標準化策略,建立基於資訊化的現代企業標準化工作手段,堅持跟蹤分析國外先進標準,不斷加強企業標準化工作,建立企業産品標準自聲明制度。

  (作者單位:中國兵器工業標準化研究所)

  新形勢下法定質檢機構

  的改革發展構想

  □ 孔愛華 劉艾迎 屈興亮

  新形勢下法定質檢機構如何加快內部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實行市場化運作,以更好地適應國民經濟和市場經濟發展需求,面臨著諸多的機遇和挑戰,應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改革管理體制,實行市場化運作。要改革管理體制,實行管辦分離,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根據市場需求來開展業務,選擇檢測服務範圍;更新觀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要合理配置內部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品質,打造實驗室品牌,贏得客戶的信任,提升市場競爭力。

  二是加快法定質檢機構間資源整合,創新體制機制,積極促進檢測機構做大做強。業務交叉的部門採取合併,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該轉則轉,不能産生效益的堅決撤銷,將分散在各部門的檢測資質、人員及儀器設備進行統籌整合。

  三是加強內部改革、管理,提高服務品質。應當以當前國家推進的事業單位改革為契機,改革重點是用人制度和分配製度,加強內部管理的核心是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提高服務品質的基礎是加強人員的職業道德培養。

  四是加強市場行銷,積極培育、開拓檢驗市場。在完成政府授權的同時,積極面向社會,走向市場找飯吃,加強質檢機構的市場行銷能力,深入開展第三方公證檢驗,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法定質檢機構發展的必然出路。

  (作者單位:山東曲阜市質監局、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

  標準化工作改革背景下強制性海洋國家標準體系探究

  □ 張文娜 牟長青 王 穎 陳 華

  強制性標準是我國技術法規的重要表現形式,海洋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是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建立結構合理、系統完善的海洋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任務緊迫。

  海洋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應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遵照全面成套、層次恰當、劃分明確、科學先進、簡便易懂和實用有效的原則,保持標準體系的合理構成;應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與有關文件、規章內容相互協調。

  海洋強制性標準範圍應符合海洋環境品質和污染物排海;海洋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海洋工程安全、衛生、環保方面等一系列要求。

  海洋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應包括現有的、正在制修訂的和將來一段時期需要制修訂的海洋強制性標準,不同層次的標準互相制約、互相補充,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開展海洋強制性標準體系建設工作要嚴格按照強制性標準制定原則和範圍。確有必要強制的現行強制性行業標準、地方標準,逐步上升為強制性國家標準。

  鋻於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特殊重要地位,建議建立協調推進機制。由國家標準化主管部門組織成立海洋強制性國家標準協調聯絡組,提高標準協調效率,加強標準的貫徹實施。

  (作者單位: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

  標準引領示範帶動

  廣西旅遊服務業

  □ 蘇彩和 謝宏昭

  廣西旅遊資源豐富,但是,廣西旅遊業仍處於粗放低效的發展階段,“一流資源、二流開發、三流服務”現象普遍存在。

  為此,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把推進旅遊服務業標準化作為優化産業結構,提升旅遊服務業發展水準的作為突破口。廣西質監部門加強與旅遊服務領域主管部門溝通協調,開展旅遊服務業標準制修訂,把“軟服務”細化成45項旅遊服務業的“硬標準”,力求做到選準一個項目,樹立一個品牌,帶動一個行業,強化標準對旅遊服務業發展的技術支撐和基礎保障作用,實施龍頭企業帶動,建立健全旅遊服務業標準體系,創新標準化工作機制。

  國家發改委批復了《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圍繞桂林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程重點組織制修訂生態旅遊和社會化養老領域服務業標準及創建生態旅遊和社會化養老領域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牽頭組織研製可行的國際旅遊勝地評價標準體系、美麗鄉村建設標準等,必將促進廣西旅遊産業上檔升級,提升旅遊服務業整體水準。

  (作者單位:廣西質監局、廣西産品品質檢驗研究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