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供港生鮮産品明年投放內地市場

  • 發佈時間:2015-09-28 09:36:4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丁 瑩)9月22日,從由中國國際貿易協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發起的“2016年度供港生鮮招標發佈會”上獲悉,在足額保障香港市場的前提下,首批招標的200億元供港生鮮産品將在2016年投放內地市場,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60萬居民將首先開始享用,産品覆蓋肉禽蛋奶、瓜果蔬菜、米麵油及調味品等。

  供港食品是指經我國內地企業生産、加工、包裝等程式,並經過檢驗合格的、通過合法途徑運往香港地區,以保證香港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的食品。1962年,為了保證供港食品的品質安全,我國政府決定開通“供應港澳鮮活冷凍商品三趟快運貨物列車”,簡稱“三趟快車”。供港食品由於其嚴格的生産標準和嚴密的監管,多年來從未出現過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所以供港食品已經成為安全、放心食品的代名詞。尤其是1997年香港回歸以後,我國質檢部門探索、完善並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供港食品、農産品品質監管長效機制,幾十年來內地供港食品安全率達到了99.999%,經受住了各種突發事件的大考驗,保障了香港市場食品、農産品的品質安全和穩定持續供應,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也獲得了港澳地區的普遍認可。

  但長期以來,內外銷雙重標準問題一直困擾著內地消費者。據國家認監委註冊部副主任何小群介紹,2014年9月,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在傳達會議精神時專門指出,國務院領導希望質檢總局拿出過硬措施,使出口與內銷産品做到在同一生産線生産,並且按照相同的標準生産,即同線同標生産,以此來解決廣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出口內銷産品存在差別的關注。

  與此同時,一方面,由於近幾年外需不足,我國內地出口食品生産企業經營面臨嚴重的困難,舉步維艱,急需開拓內地市場。另一方面,隨著內地市場消費水準的日漸提高,越來越多的進口食品、農産品進入中國市場,並有佔領中國高端市場的態勢。鋻於此,與國際接軌的出口食品生産企業有責任和能力代表中國製造與國外企業打好主場比賽。

  2015年以來,國家認監委積極組織開展了出口食品企業的內銷轉型調研,了解企業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提出通過認證為突破,綜合發揮質檢優勢手段,實現同線同標,激活中高端市場,實現同質同價;探索建立社會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幫助指導出口食品生産企業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據商務部國際貿易學會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介紹,國家認監委的這一系列構想與該中心不謀而合。為落實商務部海外消費回流等有關部署,該中心開始建設公共採購平臺,針對出口優質産品回歸難的諸多問題,提出以供港生鮮為突破點,建立“一個識別符號加雙複製”的供港交易平臺模式。

  據了解,“一個識別符號”即建立統一品牌識別標誌,面向全國市場進行推廣,既解決了“誰是好孩子”的問題,也有效降低了企業單獨進入市場的高額行銷推廣費用。“雙複製”即複製供港生産標準體系和監管體系,確保“好孩子不變壞”。客觀上講,供港標準與內地QS標準總體差異並不大,供港産品之所以長期保持5個“9”的合格率,在於質檢部門強大、持續、有公共財政保障的監管體系。通過標準的確立和監管的保障,“同標同線”確保“好孩子不變壞”。

  為進一步促使“好孩子”更好,平臺還啟用雙重屏障:首重屏障為“雙採信”,採信出口備案資質及採信HACCP(針對生産加工企業)或GAP(針對種養殖企業)。第二道“屏障”即平臺發起由專家、媒體、消費者及第三方認證機構共同組成的“監管委員會”,採取“雙隨機(人員隨機、地點隨機)”模式不定期通過飛行檢查對企業執行同標同線的情況進行監督,並及時通過媒體公佈相關結果。

  同時,平臺以同質同價為原則,在採購模式、結算方式、定價等方面參照供港企業商務條款進行複製,營造良好商務環境,既保障企業獲得應有利潤,也保障消費者持續享受高品質的産品與服務,從而有效解決目前國內市場“偽幣驅逐良幣”的頑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